诸葛亮跟随刘备,是其一生的悲剧

诸葛亮跟随刘备一生是一场悲剧。

一、孔明出山的时势不对

在刘备急需人才的时候,水镜先生向刘备推举了孔明和庞统,并夸口说卧龙、风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后来刘备两人都得到了,一个早死,一个后亡,诸葛亮病故时才50多岁。别说安定天下了,连自己的命都没保长。那么水镜先生是夸大其词了吗?没有,孔明和庞统两人确实是大才,但一个人的才华要用对地方,用对时候,否则,再努力也是白答。水镜先生在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说道:“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这句话已经为孔明一生的悲剧做了注脚,可惜没有引起过多人的重视。

一一上图为黄巾大起义

时:社会之大环境;势:人心向背的选择。当时汉朝经过恒、灵二帝后,皇权已经旁落,各地军阀割据,相互之间争斗不断,许多老百姓流离失所,百里不闻人声,千里不闻鸡鸣,黄巾农民起义的大暴发,就以表明汉朝气数已尽了。在民心弃汉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诸葛亮却要协助刘备振兴汉室,岂不是逆时代潮流而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以此推论,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并由荆襄和西川两路出兵伐魏的战略一开始就是错的,孔明神机妙算,为何蜀汉版图始终不得扩大,并且弄丢了荆州,只剩益州一块地盘,这就是时势的力量在起作用。作为孔明,他受时代的局限性,是不可能看到潜伏在民众中的巨大力量的,更不懂得这样的力量是决定他事业成败的关键,这是孔明一生中最大的悲剧。

二、受刘备“仁义”之名拖累,错失扩充力量的最佳时机

荆州地大人密,本是战略要地,占据这里进可攻、退可守,诸葛亮隆中对把荆襄是列为刘备兴业之基的。当刘表让刘备接管荆州时,刘备拒绝了,如果第一次是出于同宗利益考虑的话,那么第二次当刘表病重托孤时,刘表又放弃了建立自已基业的好机会。第三次刘表已死,蔡氏一族将荆州拱手送给曹操,在提前得知这一消息,并且谋士伊籍和诸葛亮都提出袭取荆州,刘备又怕外界说他欺侮孤儿寡母再一次丢掉了主动权,以致被曹操追得东躲西藏,连老婆都自杀了,儿子也差点丢掉。众多的老百姓也死了不少。对此,诸葛亮也只能听之任之,无计可施,要不是曹操转攻东吴,继续追杀刘备,直至赶尽杀绝为止。恐怕诸葛亮谋略再高,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一一上图刘备

蜀汉最辉煌时是拥有荆襄和益州两块地盘,文有诸葛亮,武有五虎上将,甲兵几十万。

关羽被东吴杀害后,刘备为圆兄弟之义,不顾众人劝谏,甚至连诸葛亮劝谏书都当众扔到了地上,倾举国精锐伐吴,结果这一仗大败,让蜀汉君臣多年积聚的力量几乎折损殆尽,从此蜀汉成了三国力量中最弱的一方,刘备死后,诸葛亮六伐中原不成皆因国力不如曹魏。国与国的较量比的是综合实力,非一人之功所能左右。诸葛亮就是一个神,也改变不了以弱对强的被动局面。

三、受刘禅无能的拖累,诸葛亮内外兼管,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一一上图刘禅

刘禅是个玩家,平时有诸葛亮撑着,他一门心思就是想玩,甚至与嫔妃捉起了迷藏,国事抛之脑后。诸葛亮六伐中原有三次失败与刘禅有关,第三次北伐是因为宦官黄皓送粮迟到,后被诸葛亮惩罚后叛逃魏国,受司马懿指使到成都造谣说孔明欲反。刘禅竟然听信谗言,一纸诏书把大军调回汉中,使诸葛亮辛辛苦苦开创的大好局面全部葬送。第四次是因为关苞的死,这些不利前方作战的消息应该封锁,可刘禅竟然让这个消息传到了诸葛亮的耳朵里,致使诸葛亮悲伤过度,从此落下病根。第五次李严筹粮不及时,怕受责怪,谎称东吴将入侵蜀汉,而这一切刘禅竟然全不知道,事后也仅仅将李严贬为庶人,让他的儿子顶替他的职务。这样的皇上怎能不累死诸葛亮?

一一上图诸葛亮

综上所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什么地方愧对刘备。相反,刘备父子应对不起诸葛亮才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