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壁画——西魏-285窟【4】北壁:七佛等说法图,秀骨清像
北壁上部共绘有七铺说法图。表现的主要是“过去七佛”(从供养人题榜中得知的)。
西起(即左边起)第一铺是二佛并坐、各有一对胁侍菩萨,所占区域较大;再往右的六铺是一佛二菩萨。其中,左起第2组是过去七佛中的“迦叶佛”,左起第3组为过去七佛中的“拘那含牟尼佛”、西起第7组为“无量寿佛”。
七组说法图之下,均画有男、女供养人和发愿文题榜,左起第2、第5、第7组说法图下部题记较为清晰,题记上明确写着: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四年、五年(公元538年、539年),是敦煌现存最早的纪年题记。
北壁下部排列着4个小禅窟。小禅窟龛楣上绘制着忍冬禽鸟纹,两龛之间的下部,画有几位药叉。两禅龛之间绘有几组小佛,小佛之下是几组站立的供养菩萨。
禅龛门口的塔身(已残缺)是元代增添的。
两佛并坐,被认为是释迦佛与弥勒佛(另一说,如上图里写的是释迦、多宝),坐姿皆为结跏趺坐;两位佛的座位不同,右边是须弥座,左边是莲花须弥座。
佛头顶华盖也各不相同,华盖旁枝叶茂盛;华盖两侧上方各有一位飞天,或奏乐、或散花,佛两侧侍立的胁侍菩萨,手里持有莲花盘、宝瓶。
胁侍菩萨里面穿的是曲领中单,外面穿的是袿[guī]衣、飞霰[xiàn] 垂髾[shāo]服。
【注释:袿衣】
又名杂裾,底部有裾,形成的上宽下窄、呈刀圭形的两尖角,是贵妇的常服。在服装上饰以“纤髾”(飞霰垂髾)。所谓“纤”,是指一种固定在衣服下摆部位的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所谓“髾[shāo]”,指的是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由于飘带拖得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
有学者们认为:这位女供养人是285窟的修建者——东阳王王妃。
(东阳王名叫元荣,是鲜卑北魏皇族、东阳王、瓜州(敦煌)刺史)
先不去考证是不是东阳王王妃,但这位贵妇的服饰,委实代表了南北朝时期的“时尚”——头梳双丫髻,上着窄袖对襟襦衫,披巾搭在臂上,围腰下延伸出襳髾,下着间色裙。长长的襳带和上身的褵带随风飘舞,仿佛感到贵妇在迎风前行,以简练而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了飞襳垂髾的丽人形象。
现代设计师根据壁画所还原的服饰。
佛头部上方的华盖两侧,各有一位莲花化生童子,翩翩飞来。
童子下半身是莲花——下垂的莲瓣,犹如裙摆;端坐翱翔,乘风而至,周围花雨缤纷。
佛之须弥座的红底色上,残留有淡金质感的斜线条纹;
佛有胡须,两眉连通(不知是否就是古人所说的“通眉”或连心眉);
注意:佛之手掌心、脚掌心均有莲花形图案。
八、说法图(左起第7组)
北壁-说法图(左起第7组)
北壁-说法图(左起第7组)下部:供养人【复制窟】
北壁-说法图(左起第7组)下部“西魏大统五年”题记
上图“西魏大统五年”题记所在位置,即下图右下处的发愿文.
北壁-说法图七组(右起1-2组,即左起6-7组)【复制窟】(图源:蓝翼的豆瓣相册-莫高窟第285窟,第50张)
北壁-说法图七组(右起3-5组)【复制窟】(图源:蓝翼的豆瓣相册-莫高窟第285窟,第51张)
北壁-说法图七组(右起5-6组,即左起2-3组)【复制窟】(图源:蓝翼的豆瓣相册-莫高窟第285窟,第52张)
北壁-说法图七组(右起第7组,即左起第1组)【复制窟】(图源:蓝翼的豆瓣相册-莫高窟第285窟,第53张)
以下逐一欣赏——位于北壁四个小龛龛楣之间的几组小佛与供养菩萨
北壁四龛之考古照片1:左半部分。出自:《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第五卷》,编号120-146窟
北壁四龛之考古照片2:右半部分。出自:《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第五卷》,编号120-146窟
九、右起第1组
这是最右边小龛,贴近墙角处的壁面(绘有两排四位小佛、四位侍立供养菩萨)。
十二、右起第4组
北壁四龛楣之间(右起第4组):小佛、供养菩萨【复制窟】(图源:蓝翼的豆瓣相册-莫高窟第285窟,第45张)
北壁四龛楣之间(右起第4组)供养菩萨(下排)【复制窟】
北壁四龛楣之间(右起第4组、右起第3组)
十三、右起第5组
北壁四龛楣之间(右起第5组):小佛【复制窟】(图源:蓝翼的豆瓣相册-莫高窟第285窟,第47张)
十四、北壁下部力士
北壁两龛之间的最下部,分列着5组力士/药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