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时代,你努力的样子,一点都不好看

走心的干货,开始于这里

01 越快越恐慌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生活陷入了倍速播放的恐惧中。

事情的最开始,源于听各类音频,我发现:如果将音频1.5倍速播放,能大大节省了时间,我就可以听更多音频了。

这种情绪迅速蔓延到工作与学习中,做事总想快点完成,好再去做下一件事。

当体会到倍速的快感后,我总还想让它更快,以为这样可以得到更多。

但是,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轻松了多少,学习也没起色。要听的课程仍然有很多,想看的视频还是看不完。

有一天晚上回去,地铁刚停稳,我就快步奔出去,和身边的很多人一样。大家蜂拥上了扶梯,恨不得抢出一分一秒。

这时我听到身后有一个小朋友奶声奶气的问:“妈妈他们这是要去干嘛?”

妈妈告诉他:叔叔阿姨们着急回家呢。

那段正是我焦虑到极点的时候,听到这儿,我的脚步瞬间慢下来了。

是啊,我这么着急,是要干嘛。

电梯有人挡路烦躁不已,遇到堵车气急败环,排队等候满口抱怨。

坐在电脑前飞速回复邮件,抱着手机赶紧刷几篇文章。

说到底,我们每天都非常勤奋,忙忙碌碌,想让生活加速度,得到更多。

却陷入了这样的无限循环,越来越焦虑。

2 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总有人说:我读书特别快,每月阅读几百本书。

曾经的我也是这样,两三个小时看完一本书,一年可以读上百本书。

然而,过段时间我再去看读过的书目,竟已不记得,我究竟从这本书中得到了什么。

不知什么时候,读书,变成了快速划过全部纸张的完成成就感,而不是,这本书对我的生活工作有启发,对我理解某个领域有价值。

知识付费的时代到来之后,我们第一次看到充满干货的课程,逼格满满的宣传,于是我们疯狂买买买,学学学。

买过很多课程,看过很多大神,听过很多干货,然而。除了在听课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恍然大悟”的认同感外,过后大脑却依然很空。

看了很多鸡汤后,我们觉得,一定是我们学的还不够多,我们不够努力,不够高度自律。

于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目标:一天读50页书,一周学习十节微课。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急着快进视频,倍速播放音频。

但是,追求数量的结果,只是让我简单获得今天看了几节课程,听了几节音频的快感。真正对我的知识系统产生影响的,少之又少。

自己还是一样焦虑,生活照旧。

我们越是求快,越是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越是会掉入到“做得多,得到少”的境地。

网上盛传着一种概念,叫做“低水平勤奋”。形容学过很多课程,却仍没有进步的状况。

一方面,明明很努力,学了很多也看了很多,另一方面,收获很少,思维与做事能力还原地踏步。

这样勤奋的样子,只是感动了自己。

3 为什么会陷入这种的怪圈?

(1)大脑的锅

我们的大脑不喜欢延时满足,静下心来思考知识背后的逻辑,书籍背后的规律,带来的快感来的太慢了,不如我今天看完了一本500页的书,所带来的成就感多。

正如关于延迟满足的经典棉花糖实验中,小朋友控制不住自己吃糖一样,你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大脑去追求新鲜和刺激感。

我们希望快速把书读完获得新知识,因此不断前进去获得更多更多,取得更大的满足感。

(2)社会的浮躁

其实并不完全怪你,这个社会都处于加速运转的浮躁状态。

成功学与鸡汤的理论在媒体的宣传下持续发酵,我们看到了很多:两年时间教你月薪3000到年入百万,7堂课从自媒体小白到爆款文案高手….

在这个传播极快的年代,每个课程都在张开双臂告诉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只要一顿饭钱的投入买了这份课程就好。

现在的大部分在工作的人,最大的目标就是赚钱,赚很多的钱。钱成为这个社会上衡量成功与否的必要标准。

我们懂得了一些知识,就想着能不能变现,看了几本书就感动了自己,觉得自己非常努力,学会一点技能,就想着多方面发展,成为斜杠青年。

殊不知,我们已经陷入了忙碌焦虑的怪圈。

4 慢就是快,应该怎么做?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1)刻意练习

我的开始,源于刻意练习。

在发现问题之后,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做事情的时候慢下来,多思考,培养主动思考的能力。

面对一个任务,不要上来就想应该怎么解决,这又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心理表征。要先思考,我为什么做这项任务,我应该怎么去做?

根据思考的结果把学习的任务动作分解,进行精细化的练习。

不断练习分解动作,足够熟练后将动作打通形成连贯动作,经过前期的慢后,你会越来越快。

例如读书,不再要求自己每天读多少页书,而是对过程严格要求。

在过程中,不仅仅记录书上的内容,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进行网络状联系。

通过问自己问题的方式:

1.作者用什么思路解决这个问题?

2.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

3.还能把这个知识应用在什么领域?

(2)形成微习惯

如果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刻意练习,可以去培养自己的微习惯,这也是我一直推崇的方法。

从小到不可能失败的行为开始,比如一天至少思考一个知识点。

约定一个特定的时间,如晚上8点,对一天的生活进行思考,问问自己: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这个知识为什么重要?

3.它可以应用在什么领域?

你会发现事情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难。

现在的我,已经尝到一些慢下来的甜头。

深入读一本好书,慢下来的收获比过去读十本还要多。

认真写一篇文章,深入的推理思考,反而越写越好。

很多人说,我还是做不到啊。

那是因为,你从来没有尝试,又怎么能体会慢下来的好处?

改变的真正来源于第一次肯于冒险,尝试用慢下来的方法获得了收益。

大脑逐渐尝到甜头,你也获得了快感,逐渐就会“安心地慢下去”。

其实,道理就是那么简单:你从来不尝试慢,怎么知道它可以快呢?

作者介绍:灵姗,管理硕士在读,微博:@姗姗来迟的灵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