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笔记(三九)
缓脉的脉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慢,不亢不弱,往来均匀。
缓脉重在脉象,而不重在至数。既使至数稍快或稍慢,其势轻舒和缓,即为缓脉。若从容之象已失,纵然四至,亦非缓脉。
正气充肺,气血调和畅达,脉即舒缓,这是有胃气,有神的表现,这是正常的脉象。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胃气旺,气血充盈,所以,脉缓,这是脾的平脉。就算是病脉,病脉中有和缓之象,为胃气尚存,那这个病就可以治,如果没有和缓之象,那就是胃气没有了,没有胃气,就算是病很轻,也是很危险的事情。
缓脉的病脉之象,营虚卫强,太阳中风脉浮缓,为风伤卫,卫强营弱,营卫不和。寒为阴邪,阴胜则脉拘急而为紧,风为阳邪,阳胜而脉弛纵,所以脉缓。
脾虚湿盛,湿性濡润,濡盛可令经脉弛长,所以,脉缓。湿有内外之分,以脾胃为重心。湿邪外受,必有内湿相合。外湿内湿虽然有别,但又密切相关,均可导致脉缓。
湿盛的人,脉缓且软,脾虚的人,脉缓而无力,以脾虚生化不足,气血皆虚,其行徐缓,鼓搏无力,所以脉缓。
热盛则令经脉弛纵,导致脉缓,热盛迫激血脉而脉大,所以,热盛的人,脉缓大。《伤寒论》第278条辨:”伤寒脉浮而缓,乎足自温者,系在太阴,以脾家实。“脾家实,就是脾经热盛。热盛脉纵,所以,缓脉。
缓脉,一息四至,来去弛缓松懈的脉象。中医认为,若脉来均匀和缓,为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缓脉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缓脉须同近似脉、迟脉、濡脉、微脉、弱脉相区别。迟脉一息不足四至;濡脉浮细而软;微脉则细而软弱,似有似无;弱脉呈沉细之象,须重按始得,与缓脉来去怠缓,不浮不沉,一息四至不同。缓脉与紧脉为相反的脉象。临床上,缓脉常同浮、沉、大、迟等脉兼见。
缓脉: 《脉诀汇辨》:
缓为胃气,不止于病,
取其兼见,方可断证。
浮缓伤风,沉缓寒湿,
缓大风虚,缓细湿痹,
缓涩脾薄,缓弱气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