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告诉你个秘密。我能「预知未来」。
不过必须在严格受限的条件下才允许发挥,这是当然,不然太危险。
不信?我示范下:
你连续每期大额买彩票(假如)。我掐指一算,你十年内必定会破产。
所以,预言能力其实未必那么“玄”,套用阿基米德的名言:
给我一个概率,再给我一个执行频率,我能预言整个地球
古今中外,许多突发事件其实早已被一些人精准预测,不过这些预言者们的工具不是水晶球,而是概率论外加一点人类行为学
比如,三国时孙策(孙权的兄长)被刺客杀害,就早已被郭嘉预料。“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然策轻而无备……若刺客伏起……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三国志·魏书》)
又比如,著名的“肯尼迪家族的诅咒”(家族成员接二连三遇刺或意外死亡)也是进化心理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从繁衍策略角度的解释也颇有说服力。
这些人的共性都是爱玩高危活动,即高频率高风险的组合。
这些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下面我谈个正经的宏观预测,之后再重点探讨下,后疫情社会,个人该如何在「预测未来」这一启发下,活的更长笑到最后
 
疫情真是21世纪最大黑天鹅?
如果把这次疫情评为“21世纪最大的负面黑天鹅”,相信没人会反对。
*黑天鹅是塔勒布提出的概念,指代从未意料到且引发剧烈影响的事件
但人们错了。
这阵子我密集研究了流行病学,才发现,不少学者竟早在十几年前就不约而同的发出了警告
“类似大流感、SARS的棘手流行性疾病,很可能会在十至二十年之间反复出现。”
这些学者并非都是流行病学家,他们各自从不同学科视角独立得出的预测。
实际上,我们也能做出此预测,只需一点概率计算。
我们先罗列下现代社会广泛存在“引爆全球传染病风险”的现象:
  • 全球城市化加速

  • 全球气候变暖激活更多新病毒(现存物种缺乏免疫)

  • 免疫系统受损者为病毒进化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时间

  • 低致命高传播的两种病毒在一个宿主内易“合并升级”

  • 国际旅游的盛行(促进外来微生物“入侵”)

  • 生化实验的便捷化、恐怖分子制造生物武器的威胁

  • 器官移植(捐献者携带病毒会直接感染移植者)

  • 家禽、宠物作为野生动物与人类传播微生物的桥梁

  • 人类各种奇异的“野味”饮食文化

  • ……

尽管上述每件事导致“全球流行病”的概率微乎其微,但我们不要忽视了小事的“叠加效果”
假设上述事件单独引发大流行病的概率是0.5%,假设有20件这类独立事件,那么,它们每年同时不发生的概率即是0.995的20次方,约90.4%。
我们可以计算出,每年发生的概率是9.6%
 
你或许会说,“这概率挺低的呀。”
那我们把它换算成10内发生的概率,是63.3%
如果是换算成20年内发生的概率,是86.5%
……
这还是不考虑“黑天鹅”的保守情况。
现在知道,为何许多学者均“预言”,10-20年内必会出现大流行病了吧?
或许你会问,既然早就知道,为何不事先准备?
或者,直接消除威胁?毕竟,上述任何一个“小现象”,社会完全有能力解决,但为何多数人却无动于衷?
如果我们从经济学、博弈论去思考这个问题,会陷在复杂表象中迷失。
我们不妨跳过这个。从人类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反倒能更简单的解释这个问题,这个解释,也跟后续「预知个人未来、消解灾难」息息相关。
 
乐观偏见与墨菲定律
人类作为一个高智能物种,自然需要背负高智能的诅咒——寻求控制感,俗称,想太多
我们鲜有人能做到今朝有酒今朝醉,因为我们太聪明,看得“太远”。我们希望每天有余粮,希望账户有存款——这种“看得太远”的副作用是焦虑与压力
它们会分泌负面激素,不利于基因传播。
为了平衡,我们演化出了一种自我防御心理,心理学家称之为“乐观偏见”,俗称“侥幸心理”。
我们并不陌生。
侥幸心理赋予我们“忽视风险大胆冒险”的勇气。但更多时候,却会让我们只关注眼前的小问题,而对即将到来、“酝酿中的”大问题选择视而不见
没错,“乐观偏见”是前农业社会的产物,它适应于简单孤立的人类部落,在历史上“表现出色”。
但任何一个系统思考者都明白,对于今天“超复杂庞然大物”的人类文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化机制,“乐观偏见”显然弊大于利
它会让我们“抓不住重点”。
以宏观层面为例,它使人类贪图浅薄的奢侈浪费——衍生了消费主义文化,造成的深远破坏包括:
  • 2008年的全球次贷危机

  • 分配不平等引发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将引爆不可想象的灾难,富人亦无法避免)

  • 温室效应的不可逆伤害(光二氧化碳的增多就足以让人类继续变“蠢”)

  • ……

上述任何一个灾难,都足以重创甚至毁灭人类文明。
对我们个人同样如此。
当今人类绝大多数的慢性病,本质上都是乐观偏见在作祟——“多喝一瓶可乐不会胖到哪里去”,“少运动一天又不会死”,“以后工资会更高”……
对于现代文明的「复杂环境」,我们是否能找到比“乐观性偏见”更具适应力的人生哲学?
有。
忠言逆耳的“墨菲定律”
凡是可能会发生的坏事,迟早会发生
我从「墨菲定律」的“苦”中洞察出的命题是:
消解当下灾难的方法在「过去」,而消解未来灾难的手段是「现在」
你也可以将之称为墨菲的逆反定律,随自己喜欢。
讨论至此,我突然想到了哪怕是往前二十年,“侥幸心态”的哲学思想仍然能让一些人获利不少,比如,闭着眼买房。
但在后疫情世界,在模糊不安的大环境下,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生存发展,墨菲逆反定律才是我们应该信奉的人生哲学。
下面,我们谈谈,对于个人,如何运用这个逆反定律,最大限度的扼杀「未来的灾难」,同时提升「未来的运气」
 
防御手段: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如果是一块钱的赌注,50%的败率都不算高;
但如果是一条命的赌注, 0.05%的败率,都高的离谱。
没错,根据墨菲定律,对任何“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的行为,尝试多了,迟早会出事。
因此,墨菲逆反定律给大家的建议是,别“玩火”,或者,至少事先穿上防弹衣。
我谈几个在后疫情社会,大家都需要注意的例子:
1.去公共场所尽量戴口罩,回家务必用洗手液洗手
我指的是未来“官宣”疫情结束后。
建议至少坚持在人群多而杂的地方(比如车站、高峰期地铁、出入境口岸)保持戴口罩,另外,平时回家第一时间养成用洗手液认真洗手的习惯。
这并非针对这起疫情,而是文章开头病毒学家们的“警告”,你不知道新的流行病会在何时何地爆发,而最大限度保护自己与家人的方式唯有坚持卫生习惯。
这要求不高,长期坚持,必能获得极大收益(你的命)。
2.避免不顾风险的上杠杆
 
时至今天,我仍听说一些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仍像十年前的大学生那样,凑齐六个钱包上杠杆买房,然后背着30年高额房贷。比如,月薪8K背着7、8K房贷。
如果你问他们这么做的理由,他们会说,周边同学,有些人甚至收入不如我也这么做。
但这些人不知道每个人的“家情”差异极大,有些人父辈能提供的“支持”是非常惊人的,这些他们可不会告诉外人。
千万不要用过去20年的经验来评估未来20年(经济不可能一直这么迅猛发展),更不要把当下的信心当成了未来的收入
认清现实,不要在“会输的一无所有的赌注”中下注。
3.如果你的工作同时满足下述多项条件,请尽快改善工作环境:
 
  • 长期高脑力负荷工作

  • 人际关系恶劣,每天工作心情烦闷

  • 缺乏运动

  • 工作环境恶劣(比如高辐射、空气或水土污染)

如果短时间不具备改善的条件,那么至少尽快给自己买个重疾险,这是对家人负责。
上述是我随便举的几类例子。
其中的原则是墨菲逆反定律在不可逆的重大伤害发生之前,将之扼杀于无形
其他诸如:
不要站在高楼屋檐下(防高空坠物)”
上车必系安全带
十字路口不要看手机
不要追求一个好看但缺乏安全感(或独立意识)的异性
……均属于此。
大家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持续思考还有哪些行为可以践行墨菲逆反定律。
欢迎「留言」分享。
悲观主义或许不会让你很快乐,但它能助你平安度过未来几十年。
上述的措施都很保守,下面,我们再谈下“主动创造机会”的行为习惯。
 
进攻手段:不以「善」小而不为
文章开头即讨论了,负面黑天鹅造成的致命破坏,往往不是黑天鹅事件本身造成,而是各类“小而丑”的事件逐渐累积最终爆炸的结果。
那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如果我们持续坚持某些“小而美”的行为,是否能真正为自己累积某种“资本”,直到未来某个随机事件发生时,彻底改变我们的人生。
没错。
下面,我举些“不起眼但却很重要的小事”为例,抛砖引玉。
1.看纸质书

这是我的私人体会:同样一本书,电子书看完后总有种“什么也没留下”的感觉,但纸质书就不会。
后来我意识到,看电子书时,容易受到其他事件的“附带伤害”,比如APP推送(手机终端),如果是电脑看,注意力就更难集中了。
哪怕是纯粹的阅读终端(比如kindle),我发现阅读沉浸度仍不如纸质书,我猜是因为我们大脑的潜意识对电子产品的“定位”——娱乐为主
因此,我一般会建议暗智能学员,有条件尽量选择纸质书。
你每天看半小时纸质书,效果比你看两个小时电子书高,长期下来,差距多大可自行体会。
如果实在缺乏看纸质书的条件,我建议大家想看书时,最好关掉网络
2.“好想法”务必随时记录

我们很容易高估“自身原创”的记忆持久度。
我长期写作,很清楚,有时候一些妙不可言的灵感、改变世界的顿悟(夸张的说),一旦没及时记录,事后就再也“回想不起了”。
我记得,2017年夏天,我跟朋友散步时突然想到了一个惊艳的思想,我还跟他分享来着,但当时没有记录。三年间,我常主动追思当时的思想是什么,却一直想不起来(朋友也忘了),悔恨晚矣。
工作经验亦然。我们的实质成长往往源自经验过程中的“顿悟”(改进工作的各类思想),但如果我们不对这些顿悟进行记录、反思、内化,它就这么永久的消逝了,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暴殄天物”。
无论是自身的“顿悟”,还是从他人学到的“知识”,从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看,都不过是思维内“临时的协同激活”,但并未生成生物层的广泛神经联结
如果你有特别好的想法(沉淀),无论它源自哪里,第一时间记录,汇总,有事没事拿出来翻翻。假以时日,必将产生质的飞跃。
*巧合的是,当我写这段话时,一个暗智能学员恰巧提到他有这个习惯,而且把跟我暗智能的聊天窗口当做记录灵感的地方。
3.培养感性意识

多数人都听过爱因斯坦那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但很少人真正明白,更不认可想象力的巨大价值——解决真实世界复杂问题的最佳武器
这在我上篇专题:“你的扫帚为什么不会飞”有过详细剖析,此处不展开。
灵活运用想象力武器的基础之一恰恰是培养感性意识。
近十年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式教育,高度损伤了我们的感性意识,所幸,感性意识类似肌肉,如果我们保持“锻炼”,能够慢慢恢复
具体怎么做?很简单,重新恢复“五官”的本原即可。
比如,吃东西时,就用心去品、去辨识食材的味道;欣赏风景、看一幅画时,就细细观察它的细节……不要将庸常的琐务(或手机屏幕)牢牢占据你的思维与视野。
除此之外,坚持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或者做一些冥想练习(这个我正在实践),假以时日,必能在不远的未来,起到墨菲逆反定律的效果:
如果有好事会发生,那么它就一定会发生
但前提是,必须“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孔夫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总结了。我甚至认为孔子隐约理解了“指数函数”,咱把这句话转化成数学语言
指数级效应一目了然。善恶小时,函数效果差,随着善恶累积,力量及破坏力都急剧暴增。
意味深长。
结语
 
未来属于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概率与频率确实能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但预言师一直要受到一个量子力学式的诅咒——他不能介入(所预言)事件。
一旦介入了,预言就会失效
正如蔡桓公对扁鹊(名医)的嘲讽般: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最好的医生(预言师)是防患于未然,一旦他消除了灾祸(预言未出现),人们反倒认为他根本没有功劳。
我们看现实社会一直有这个悖论(荒谬现实),于是很多人眼睁睁看着灾祸发生,然后等着英雄出现,救人于苦难。
但是,灾难、死亡都已经既成事实。
试问,那些更“英雄的英雄”,那些辨识出不可避免的灾难,并及时采取行动的少数人,历史什么时候能还其一个公正
在个人层面,这种预言师的诅咒,本质上是我们没法跟自个的“另一种命运”对照。
但庆幸的是,个人不是社会,个人可以轻易跳过这个现实悖论
我们明白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我们能够洞察,在浩海繁星的平行宇宙间,那个在存续与幸福间走的最远的人,必然属于那个你,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点亮「在看」,我会看到你
*老读者建议,有空再刷一遍,会有更多惊喜
(0)

相关推荐

  • 书单|提高乐观性和韧性的10本书

    性格是人对生活.职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在CPI全面个性测评中,乐观性高和乐观性低的人分别有哪些特征呢? 乐观性高的人,对事情的发展有正面积极的看法,相信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好:乐观性 ...

  • 做一个悲观的理想主义者——《阅读照亮教育》后记

    做一 个悲观的理想主义者 乐观而不盲目,悲观而不绝望.对于人生.社会.世事,我一直都说自己是一个悲观的理想主义者--悲观,是基于我所感受和体味到的社会现实状况:理想,则是源自内心深处,对美好未来的期求 ...

  • 乐观主义者心中常有信,悲观主义者心中常有疑

    -HAVE A NICE DAY- 图文|凤舞 七节诗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

  • 赠高三考生:做一个实用乐观主义者

    <创造知识的方法论>一书结尾,作者建议每个经营者,每个人做一个理想主义的实用主义(idealistic pragmatism). 今天在推特看到讨论实用乐观主义(practical opt ...

  • 马云退休惊动全国,而我琢磨着做个没追求的乐观主义者

    小学有位同学,母亲精神失常,父亲轻微弱智,兄弟姐妹五个人在这样的家庭长大. 那时候没有"原生家庭"这个词,大家也不太介意,看他家这状况,老师比较照顾,还号召大家多关心帮助他. 同学 ...

  • 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的区别在哪里?思维和思考的模式不一样

    十八点:专注灵魂世界心理成长 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有些人是悲观主义,而有些人是乐观主义.同样的一件事出现,悲观主义者在总会想到这件事的消极面,而乐观主义者总会想到这件事的积极 ...

  • 做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定是聪明人吗

    我们有时候常说某某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却不知自己可能也被别人冠上同样的称号.大家斗智斗勇,在社会上纵横捭阖,施展浑身解数,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得不亦乐乎.那么什么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 ...

  • 【听故事,赢绘本】《悲观和乐观》成长故事

    今日故事 今天是小豆丁陪伴宝贝的第 1003 天 故事收听约 10 分钟 今日问答 1.你觉的你是一个悲观还是乐观的人呢? 2.你愿意用今天故事的方法, 让自己变得乐观起来嘛? 添加豆丁爸爸微信 拉您 ...

  • ​悲观与乐观

    悲观者说人生是一杯苦酒, 乐观者说人生是一杯香槟: 悲观者说人生是一杯清水, 乐观者说人生是一杯甘露.

  • 做一个精致的利他主义者,怎么样?

    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曾经感叹:"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