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谷:​观《秦之声》之《王宝钏》

黄堡文化研究395期

古调新潮:观《王宝钏》

和 谷


自小在乡间就观看自乐班秦腔《王宝钏》,那一句“老了老了实老了,十八年老了王宝钏”,是父辈吆牛揭地时吼的调调儿,借以感叹人生的喜怒哀乐。我自个也慢慢变老了,何止两三个十八年,老来归田了。《秦之声》主事者王钢,是我打从闯荡海南岛就交集的好兄弟,他微信请我看戏,这便冰天雪地赶回城里,看了一场绝好的大戏。

多年来,《秦之声》可谓陕台的王牌戏曲节目,戏迷如云,广为流播。尽管振兴秦腔的口号喊得响而持久,也多是中老年观众着迷,年轻人往往不屑于这古董了。但在这世上,谁又一直青春不老?年轻时不喜欢,渐渐变老就喜欢了。问题是秦腔如何推陈出新,在时下既让中老年觉得不疲惫,又吸引年轻人接受这一传统文化之瑰宝。

飞雪迎春中,主事者的秦腔传播行动推出了传统艺术时尚演出剧《王宝钏》。传统秦腔与多元艺术交融,古调新潮,不失为创新之明智举措。剧情中的飘彩、三击掌、别窑、探窑、赶坡、大登殿依次呈现,袁丫丫、张蓓、任晓蕾、侯红琴、屈巧哲、李娟、惠敏莉等七名梅花奖得主分别在六场戏中饰演王宝钏。赵扬武、张涛、康亚婵、丁良生、屈鹏等中青年名家同台演出。这才叫名角荟萃。

其插幕的设计,既勾连剧情,又在形式上标新立异,并与当下现实生活热点贴近,不断转换观者的关注点和欣赏样式,从而获得多元融合的审美娱乐享受。其亮点是围绕《王宝钏》的爱情主题和不同场景,把相声、脱口秀、诗朗诵、民歌、民谣说唱、戏曲武打技巧展示等多元艺术形态加以融合,海茵、冯健雪、纪鸣亮、十三狼等名家各施所长,配合剧情的推进解读爱情,赢得观众的赞赏。

这无疑是探索秦腔艺术的全新方式。陕台的《秦之声》无愧是中国电视戏曲栏目的开山鼻祖,它将不负陕西播出时间最长久、群众基础最雄厚、影响力最大的品牌电视节目之声誉,率先出彩,不为陕西丢脸,为陕西争光添彩。

 和 谷

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生,陕西铜川黄堡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长安》《特区法制》《百年陕西文艺经典》主编,陕西省文联副巡视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顾问。
   《市长张铁民》《无忧树》等多部作品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报告文学奖、新时期散文奖和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著有《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长篇小说《还乡》《谷雨》等60多部。舞剧《白鹿原》《长恨歌》《孟姜女》编剧。作品收入教材和北京高考试卷,翻译为英文、法文。
   从事文学创作之外,兼事书法绘画,画作《东原》《闺怨》《种豆南山》《北地》等入选《中国作家书画集》等多种书刊展览。曾获陕西省直机关书画奖项和陕西中青年书画家称号。
   黄堡书院设有和谷文学(艺术)馆。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