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聪明的人,遇事有“三不争”,越是不争,越有福气
孔子说:“君子无所争”。
老子也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可见,对于真正厉害的人来说,不争才是上策,才是大智慧!
公孙丑问孟子:“连孔子都说自己不善于分析了解别人的言辞,凡人心险于山川,难知于天,而你却说自己‘善于分析了解别人的言辞’,那么先生你已经是圣人了吗?”
孟子说:“唉呀,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孔子都说自己没有达到圣人标准,只是学习感到满足、教人不知道疲惫罢了。连孔子都不敢以圣人自居,我怎么能够自称圣人呢?
由此可见,真正厉害的人,喜欢“为而不争”的处世之道,虽然他们不争,但是最后名利都附加在他们身上,这才是一种高深的大智慧!
真正聪明的人,都知道人生有“三不争”,他们越是不争,越有福气。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1、不争虚名;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都有贪图虚名的心理。但是虚名不能吃不能喝,还会让人付出惨重代价,让人身心疲惫,让人丧失理性,继而做成违反天道的事情,最后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石崇是西晋的大富豪,他就是特别贪图虚名,还曾经与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斗富”,最终还斗赢了,得了很大的虚名。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石崇还专门耗巨资修建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金谷园”,当时的人们个个都羡慕嫉妒石崇。
好景不长,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诛杀贾后贾谧等人,石崇因为是贾谧的同党而受牵连。最后,石崇被人污蔑成乱党,遭到诛杀,夷灭三族。
直到被装在囚车上,石崇这才悔悟道:“你们这些奴才是想图我的家产啊!”押他的人答道:“知道是家财害了你,为何不早点把它散发掉!”石崇无法回答,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自作自受。
生活中,主动争虚名,容易招致灾祸;被动获得虚名,被周围人故意吹捧,俗称捧杀,也是会大祸临头的。
真正聪明的人,不争虚名,更加看重内涵和本质,做人做事接地气,谦虚低调,因此最终福气也多。就如企业家任正非所讲:我要的是成功,面子是虚的,不能当饭吃,面子是给狗吃的。
2、不争小利;
中国有句俗语叫“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还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越是层次低的人,越是只能看到眼前的小恩小利,而忽略背后的大风险,因此经常是“贪便宜吃大亏”。
有些人,为了几块钱与人争得脸红脖子粗,甚至大打出手,最后触犯法律,实在是很丢人,也很不值得。还有些人,为了省几块钱,宁愿饿着肚子,牺牲健康,最后生病的住院费成千上万地往外掏,这也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
真正聪明的人,有大格局,他们该舍弃利益的时候,就绝不吝惜,正所谓是“有舍才能得”。
李嘉诚曾叮嘱其子说:“你和别人合作,假如利润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正是因为舍得让利,不贪小利,李氏家族可以把生意越做越大,获取更大的利益。
康熙年间有个大臣叫张英,官至吏部尚书。有一次,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双方还打上了官司。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向张英求救。张英收到家书后批诗一首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告诫张家人不要为了小利而伤和气。
张家人接到书信后,豁然开朗,深感惭愧,主动向后退让三尺。邻居吴家见状,也是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就在两家之间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人称“六尺巷”。六尺巷的故事至今被人传为美谈,大家都赞美张英及张家人的谦让雅量。
而张家也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张英的儿子张廷玉成为清朝一代名相,正可谓是“父子双双宰相,一门六代翰林”,而且张氏家族中相继为官者多达数十人,其中光翰林就有12人,真可谓是家族福报绵绵。
这便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无私成大私。
那些一上来就抢小利益的人,处处争强好胜,终究是做不成大事,因为他们的眼光和格局都被小利限制住了;他们看似是一时得到了小的好处,实则是失去的更多。
所以说,我们要多向老祖宗学习“不争之德”,少为蝇头小利而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省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而这样为人处世才算是真正大智慧,最终的福气也会更多!
3、不争口舌;
钱穆先生说过:人身上每一器官,即代表一欲望,或不止代表一欲望。如人的口,既要吃,又要讲话,至少代表了两欲望。但是欲望犹如水火,搞得不好就会殃及自身。
比如说,口乃心之门户,可以用来交流沟通,口也可以来品尝美食,享受生活;但是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管控不好自己的嘴巴,就会祸害加身。正因为如此,《醒世恒言》中告诫大家: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
很多人忽略了多言的坏处,喜欢处处与人争口舌,还非要争个高低不可,最后只是弊大于利。比如说,你与人争赢了,他人输了,就会记恨你,与你为仇;你如果争输了,又会觉得心里难受,说不定还要起更大的纷端。
可见,与人争口舌,讲大道理,是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也是不理智的行为。正如张之洞的“三不争”所写:不与无谓之人争闲气。
金庸先生更是将这种心境写入了小说《倚天屠龙记》,他说: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即便是我们十分确信自己是对的,也不要随便与人争执。
第一,每个人都有局限性,不可能完全正确,可能当时是对的,事后再看就是错的,所以不争是明智选择。
第二,每个人的层次和认知不同,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对于生活中的“三季人”,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一笑而过”,而不是争执。
所以说,真正聪明的人,建立减少与人发生正面冲突,少争口舌,多争实实在在的的努力。或许,这也就是老子《道德经》最后一句强调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朋友们,您是怎么看待人生的争与不争呢?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互动!
关注我,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