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何以得天下?能听取谏言,输得起,从容淡定好心态加个人魅力

开场白

历史的烽烟,千年的械斗,为梦,为权,为富贵,江山轮流转,几时到"我家"——在中国封建社会,最有安全感就是拥有无上的权力,其余就甭提了,不管才有多高,本事有多大,就是富可敌国,一句话说错了,照样连小命也保不了。唯有帝王可以随心所欲,肆无忌惮。若是条件允许的话,谁不想当皇帝,可惜皇帝只一个。

个人魅力

大凡帝王成就大业,都离不开他的个人魅力。

一扫天下,海内一统,牛逼的人干牛逼的的事,附带还有牛B的先天条件,还有与生俱来的聪慧和雄心。最重要的是拥有像磁铁一样的个人魅力,去吸引天下英雄才子为己所用。

能接受劝谏,是身为人主的素质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刘邦率军西进攻入咸阳,目睹秦王朝奢奓华丽,刘邦简直惊呆了——豪华的宫室,绚丽的帷幕,名贵狗马,数以万计的宝器珍品,成群的美艳宫女,他有些失措了,留连着眼前的情景,真的不想走了,想留下占有秦王宫这一切。充盈于眼眸的奢华似乎给了他一种极大的满足,好似拥有这些已经足够,几乎忘记了自己打天下的大事。

大将樊哙一看刘邦这神态,知道刘邦小资思想又犯了,便走近刘邦劝谏说:“您是想做一个富翁,还是想拥有天下?这些奢侈华丽之物,招致了秦王朝的覆灭,拥有了这些就会丧失志向,要它又有什么用呢?望您尽快离开此宫殿,返回霸上以图大业。"刘邦正兴奋着,樊哙的劝谏也懒得理会,陪在身边的张良,几次欲言又止,看刘邦对樊哙这态度实在忍不住了,便对他说:“秦朝不施仁政,您才有机会来到这里,我们是为天下百姓铲除暴秦而来,应如同丧服在身,抚慰民心才是您要做的,刚进入秦都,就想着安享富贵,这岂不是助桀为虐了,常言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樊哙进谏都为了您好啊!”——刘邦这才转过神来,于是率军返回霸上。

从容淡定

一次刘邦率诸侯联军56万人,乘虚夺了项羽的彭城。正在山东征战的项羽,听说刘邦夺了自己的大本营,气得恨不得一口把刘邦生吞了才解气,于是丢下山东战事,带上三万精锐骑兵,风驰电掣般赶来,拂晓前便赶到了彭城,马不停蹄向刘邦的联军发起了总攻,还未来得及布防的联军一击即溃,死伤无数,剩下的人慌忙逃命,项羽一路追杀到彭城北门,刘邦没有作无效抵抗,毫不犹豫夺路撤退。还很淡定地说,没有想到项羽会来得这么快!

刘邦在车驾侍从官夏侯婴的护卫下随同十几名骑兵从容撤退——临危不乱分寸,不惊慌失措,这是一种从容淡定。

好心态,沉得住气,从心理上战胜对手

公元前203年,刘邦夺回成皋,据险而守,韩信又在山东攻城掠地,频频得手,项羽陷入此处境,已是心急如焚。

求战心切的项羽只能使出骂阵这一招,来刺激刘邦出战。但不管项羽如何辱骂,刘邦却充耳不闻。项羽便把在彭城中俘获的刘邦的老父亲绑在杀猪的案板上,想以此刺激刘邦。

“刘邦却对项羽说,我跟你项羽是拜把子的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你若杀了我父,也就是杀了你父,难道你可以做出这样不守孝悌不仁不义的事来?不怕天下人谴责吗?项羽一听大怒,恨不得即刻杀了刘邦的父亲以泄心头之恨,这时项羽的叔父劝项羽说:“刘邦己铁了心,不会顾忌他父亲的生死了,他此时只想取你而代之,你若杀了此老头,只会凭添不仁不义的名声,杀他有什么益处呢?”项羽想想也是,于是便打消了杀刘邦父亲的念头。后来刘邦遣使者与项羽讲和,项羽同意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楚汉相争终极一战,刘邦成就帝王事业

刘邦集结了韩信,彭越等,毁约东进,不失时机地再次挑起楚汉战争,深得众英雄,众诸侯王拥戴的他,垓下一战定乾坤,项羽兵败自刎而死,西汉建立,刘邦得天下,上位成了汉高祖。

结语

刘邦何以得天下?——能听取谏言,输得起,从容淡定,还有像磁铁一样的个人魅力,干大事者离不开时运,人运。人运靠个人魅力——拥有个人魅力才能聚拢人气,引来众才子,英雄的帮扶,由此可以得出能得天下的人,一定要有人气,这就是人运。常言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得他人心者,为事为人必有过人之处。

——想想看,一个善于驾驭别人帮自己完成们心愿的人,一定是平易近人,绝不会盛气凌人去要求别人,自己心中没底的事可以很睿智地放心交与自己信任的人处理,这份信任对于帮扶他的人来说是多么珍贵。这也许就是刘邦独特的个人魅力吧!

引申阅读

为人之主,个人能力太强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反而会丧失自己的个人魅力。表面上气势似乎让人诚服,可别人一定是口服心不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太强的个人能力,会让他人失去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因此别人都不会贴心贴意跟着干,以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怎么可以敌得过众英雄才子们的力量呢?

怎么看?欢迎留言

本文由文史轻论原创发布


部分资料参考:(《通鉴》第9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