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霈年谱(二)
吴 广 霈 年 谱(二)
吴小元 童达清
光绪五年己卯(1879) 二十五岁
3月,与日本友人水越成章(号耕南)、马渡、吉田游布引山。
《水越、马渡、吉田三君招饮于花月楼,即席步水越君原韵》(五首选一、三两首):“美酒高楼第一家,词人小集拓窗纱。溟溟烟雨春将尽,好系金铃护落花。”“依稀风景似田家,岚翠如烟湿帽纱。犹忆去年今日会,乱捶羯鼓快传花。”
《偕水越、马渡、吉田三君集布引山眺海,即席步水越原韵》:“碧海遥天入杏冥,惜春常共上危亭。长风吹浪无边白,暮雨连山不断青。桃叶闲情迎晚渡,杨花小劫怨浮萍。烟霞如许懒归去,隐几浑疑醉未醒。”
水越成章,号耕南,又号裁之,日本播磨(今兵库县)人。诗人、汉学家。编著有《薇山摘葩》、《游箕面山诗》、《皇朝百家绝句》、《唐宋诗话纂》、《游赞小稿》、《翰墨因缘》等。
3月,与领事廖锡恩、卫铸生、胡小萍等游吟松亭。
《卫铸生、胡小萍共酌吟松亭,即席纪事》(二首选第一首):“雨丝风片总缠绵,老半春光绝可怜。海上桃花千日醉,渡头杨柳几回眠。蓬山信美非吾土,旧雨重论感昔年。地亦君房知我否,肯将庸福换神仙。”
《吟松亭小集,即景步廖枢仙广文原韵》:“把手黄炉兴未残,飞花如雨扑雕阑。旗亭日落烟初上,水槛风多酒易寒。一刻春宵谁护惜,十分乡里更迷漫。独怜诚款罗浮客,坐拥仙姿对月看。(廖挟姬入座。)”
闰3月14日,在神户初识王韬。
王韬《扶桑游记》:
午正抵神户,神户向属摄津矢田部郡,与兵库相毗连。余偕日人笹濒元明,乘小舟登岸。途中遇朱君季方,肥胜于昔,容亦稍苍,十年远别,几不相识,车中一揖即别。先访我国驻扎领事廖枢仙,名纸甫入,即出相见。坐谈久之,芝轩始来,同往舟中取行李。部署既毕,乃至芝轩旅斋,见其夫人,问无恙,并见吴瀚涛。
是日饮于酒楼。曲折登山,颇为高耸,楼屋三椽,不甚轩敞。顷之,开尊歌舞,一如长崎。各人皆席地坐,飞觞劝酒。
枢仙名锡恩,广东虑州人,选拔贡生,工诗文,来神户署事已三阅月矣。瀚涛名广霈,安徽诸生,年少有才,踔厉奋发,要自不凡。
王韬《阿怜阿爱》:
时有琴溪某公子者,天下豪俊士也。于书无所不览,悉能通其大意,尤好兵家言。求天下奇士,阴识之于穷乡僻处、俦人广众中,厚相结纳,曰:“以备他日用。”于形胜阨要所在,了如指掌。往往凭眺登临,徘徊不忍去。喜舞长剑,跃骏马,尝欲居颍亳之间,选募壮士,教以兵法,以期拔戟自成一队,尝以一联标其门曰:“家有八千子弟,胸藏十万甲兵。”
东游日本,购求异书之外,出重价得倭刀十余柄,皆数百年物也,霜锋铦利,斫铁如泥,时时出而拂拭把玩之。天南遁叟航海东渡,小住神户,与之相见,宴于草阁中。雷雨乍过,长虹竟天。琴溪公子弹铗作歌,脱匣出刀示遁叟曰:“以此直入十万军中,迳斫楼兰头悬于肘后,复何羡乎斗大金印哉!”遁臾曰:“壮哉!请为浮一大白。”(《淞隐漫录》卷五)
15日,与王韬、卫铸生饮于朱季方处。
王韬《扶桑游记》:
是午,枢仙招宴署中,有盛馔。午后,偕芝轩访季方。顷之,翰涛亦来。即于季方处小饮,洒味殊醇,一举十觥。卫铸生亦来相见。卫铸生琴川人,工书法,挟其一艺之长而掉首作东游者。闻乞者颇多,自八、九月至今,已得千金,陆贾囊中,殊不寂寞。
16日,立夏,夜仍与王韬、许友琴等饮于朱季方处。
王韬《扶桑游记》:是夕,季方治具招饮,同席吴瀚涛、张铸生、许友琴。饮至更阑,俱有醉意。
17日,与王韬等游大坂、福原。
王韬《扶桑游记》:
晨同朱季方、许友琴.张芝轩乘轮车至大坂。车行颇缓,沿途停车者凡三处。……吴以时尚早,往游福原。其地为妓丛,一至黄昏,明灯万点,弦管之声如沸;各妓列坐,以便人择肥瘠、辨妍媸焉。须臾,游人渐众,近窥远望,或目击意指,或评鸾晶凤。间有如洛一至黄昏,明神出水、天女坠空,仪志整齐,不可逼视,则名妓下楼邀客也。按此风如粤东,扬州皆如是。随园所谓以一人掉臂游行其间,而彼之修容饰貌、争妍取怜以冀得二当者何啻千百妹,此虽万户侯无是乐也。
19日,与王韬、廖锡恩饮于张宗良处。
王韬《扶桑游记》:夜,张芝轩招饮署中,同席枢仙、瀚涛。饮罢,往妙见宫洗浴。
22日,午后与王韬、张宗良、许友琴至凑川浴温泉,并作七律四首赠王韬。
王韬《扶桑游记》:午后瀚涛、芝轩、友琴来,同往凑川浴温泉。南面一亭,弦歌之声聒耳,则日人方招妓侑觞。中有数小女子,起作婆娑舞,因往观之,座客飞觞相劝,情意殷拳。继瀚涛导登山前一酒楼,高耸可远眺,而草草盘餐,无适口者。更驱车至吟松亭,雏姬三五,并皆佳妙。瀚涛与余醉中作诗甚夥,皆不及写,醒则忘之矣。
吴瀚涛赠余七律四首,附录于左:“廿年飘泊遁南翁,跋扈飞扬意态雄。白也世人皆欲杀,凤兮吾道岂终穷。难销斫地悲歌气,侭有登楼作赋风。恰恨生才才不用,由来多事是苍穹。”“一卷新诗集众芬,高楼风雨感君文。名山早擅千秋业,健笔能开万里云。本自多情同白傅,那堪蛮语学参军。飞鸿避弹翔廖廓,不管人间燕雀群。”“碧海茫茫万古流,兴来遥泛日边舟。间寻晁监风流迹,且结卢邀汗漫游。姓氏俄惊蓬岛遍,莺花都付囊锦收。少微此夜生芒角,百丈文光犯斗牛。”“愧我同为东海客,卑官抗俗走尘埃。狂奴久已撄时忌,笑口何期为子开。白璧青蝇宁足浼,美人醇酒亦堪哀。敬亭山色珠江月,落落寰中两霸才。”
醉中走笔,奉和四首,一并录焉:“平生自作信天翁,惭愧词坛一世雄。宁愿学书兼学剑,未经奇祸必奇穷。卅年空下才人泪,四海谁知国士风。恰似高秋初锻羽,徒张健翮迅摩穹。”“伊予怀抱托灵芬,风雨空山感逝文。终见上书流贾谊,未闻折槛旌朱云。挥戈尚欲回三舍,拔戟犹能树一军。落落眼中今有子,匡时才略足超群。”“不作人间第二流,奔涛万里驾轻舟。苍茫谁尽东西界,门户终分上下游。千古文章心自得,五洲形势掌中收。头衔何必劳人问,一笑功名付马牛。”“老来百亨久心灰,惊见宏文绝点埃。海内一头应子让,诗中生面独君开。陈琳河朔谁知己,庾信江南自述哀。如我飘零安足问,不禁为国惜人才。”
按,吴广霈赠王韬诗,见《剑华堂诗录》,题作“投赠天南遁叟王韬,即题其《蘅华馆集》”。王韬和答吴广霈诗,《瓮牖余谈》题作“答吴瀚涛少尉即步其韵”。
王韬《东瀛才女》:“己卯春,天南遁叟航海作东瀛之游,道经神户,与琴溪子游涉山林,行歌互答,偶登诹访山浴温泉,归途遇二女子,目而艳之。(《淞隐漫录》卷十一)
23日,王韬赴东京,前往送别。
王韬《扶桑游记》:午前,往署辞行,枢仙、瀚涛、芝轩馈以洋酒果饼。枢仙并以长歌见贻。……午后登舟,德澄、友琴皆来送余。瀚涛、季方、芝轩则送之轮船。
4月,日本囚禁琉球国王尚泰,置琉球为冲绳县,琉球国亡。吴广霈《感琉球事》、《秋兴述怀(时琉球国亡)》诗感其事。
《秋兴述怀》(四首选第三首):“天涯木叶动微凉,万种秋声入画堂。羞听秦庭余血泪,似闻楚户剩元良。名王有昔难勾践,猛士于今阙鲁阳。我有羿弓能射日,为谁引满向扶桑。”
约6月,王韬自东京寄七律四首,吴广霈有诗答之。
《遁叟自东京寄诗四什,即步原韵奉酬,饯之于布引山楼》(四首选第三首):“湖海元龙意气豪,眼中今日见王韬。论心不觉倾三雅,养勇何妨挫一毫。(君诗云:“今日逢君让一头”。)醉卧有时怀管乐,笑谭无语及萧曹。东方桃李君栽徧,赢得浮名北斗高。”
按,王韬寄诗未见。吴广霈此答诗亦见《蘅华馆诗录》卷首《赠诗》,题作“从神户寄和弢园老民”。
约7月初,与梁炜煌游明石看古炮台。
《偕梁伯乾游明石看炮垒》:“袅袅纤云卷,秋风趁晚晴。爱兹佳日永,聊为乐郊行。团扇抛犹未,罗衣试乍轻。蓬壶三万顷,何处着浮名?”
梁炜煌,字伯乾。明石,在神户西南,为大阪湾咽喉。
7月8日,王韬途经神户回国,吴广霈有诗赠别。
王韬《扶桑游记》:
清晨,舟抵神户,朱季方已遣人来迓,盖冈文助先往言之也。晨餐既竟,往访芝轩。时芝轩已迁于别墅,距领事署数百武而遥,因折简招吴瀚涛小尉俱来。二君为饯别于凑川酒楼。时天气炎熇,殊不可耐。剖瓜食之,凉沁肺腑。移坐与瀑布相对,静坐小憩,胸鬲殊爽。瀑布处男女裸体往浴,是亦此辈避暑快事,然未免为山灵所笑矣,傍晚,阵雨忽作,凉飙徐来。雨止,虹挂阁外。谈兵说剑,余为之罄无数爵。瀚涛与席上作诗赠别云:
王郎着意问归程,烟雨高山一送行。回首风波极绵邈,入秋云物杂阴晴。长虹贯日疑兵象,急瀑奔崖作怨声。霹雳无心惊屋瓦,等闲失箸莫关情。
酒酣复作短歌云:“白云忽起清风扬,山头送客情何长。碧翁似亦解人意,雷公击鼓虹腾光。嗟君此去意何极,万里风涛等闲别。别来肝胆倾向谁,笑把吴钩淬霜雪。淬霜雪,光不灭,剑上斑痕心上血。海上伫立一销魂,不知今夕是何夕。”
余读此歌,以铁如意击铜钵,鸣咽怆恻中,顿作别离声,亦濡毫泼墨,作四律赠之云:“回帆重复指神山,前度欢悰今别颜。转忆离愁辞阆岛,怕听哀调唱阳关。流泉鸣咽飞悬练,阵雨溟濛失远鬟。草阁一觞同话旧,长虹天际忽弯环。”“平生豪气俯凡流,今日逢君让一筹。举世岂真无北海,论交当自有南州。从兹一别七千里,此后重逢五大洲。天下事今犹可挽,出山霖雨为民谋。”“晚来一雨嫩凉生,爽气成秋入酒觥。垂死雄心王景略,一生低首谢宣城。即看痛哭狂歌地,弥见忧时愤世情。久薄微官等匏系,黄山归去好躬耕。”“慷慨论心意气豪,忘年直欲缔深交。眼中龌龊空余子,世上模棱笑汝曹。使酒谈兵与俗忤,哀丝脆竹要才销。黄河泰岱他时事,今日先占(《蘅华馆诗录》卷四作“觇”)立品高。”
瀚涛今世豪杰士也,年少而才奇,识见超卓,志量恢扩,当今殆罕其俦。前日余道经此间,九日中游屐所至,欢若平生。今得续前游,非偶然也。……夜月皎洁,银河欲流,偕季方诸人送至江干,执手作别,余遂登舟。
约8月,识日本隐者吴莱安。
《赠日本隐者吴莱安》(四首选第三首):“日出房栊静,水木何清漪。妇子出中闺,雅乐聊相怡。超超太古音,岂随郑卫靡。曲罢一相劳,门外知音稀。(吴能作古乐。)”
作《述怀》古体诗六首,以抒郁郁不得之意。
《述怀》(选第四首):“我有金错刀,羞为醯鸡割。我有衣光珠,不为缀履饰。矫矫云中凤,岂共凡鸟食。灼灼园中花,必遇清风发。王道日幽邈,下士逞邪说。挟策千人君,被刑余寸舌。杀身求富贵,徼倖希一得。堂堂朱轮催,须臾成白骨。仪秦竟何在,腾笑颏每脱。振古成狂愚,书空增咄咄。”
10月,足有小恙。廖锡恩、卫铸生等游岗本,恨不能同行。
《廖枢仙探梅岗本,余有足疾不偕,赋诗纪恨》:“春风回鸾驭,煦然从东来。阳和一再扇,万树梅花开。神山多异种,岗本尤其魁。横斜数十亩,仿佛孤山隈。廖子别罗浮,香梦时萦回。公余结清讌,共覆花间杯。贱子适婴疾,足茧难追随。偃卧梅轩中,胸臆生尘埃。妒杀看花人,同道咏花回。何当选佳日,策杖重相陪。新诗吐白雪,美酒倒金罍。大笑问缟仙,谁是调羹才。”
11月,吴广霈祖母去世,曾有回国之行。
黄遵宪致王韬函:“瀚涛之太夫人亦仙游,亦匆匆束装而去。同行十九人,弟最所爱赏者风流云散,此情岂何以堪!……(光绪五年十一月)廿一夜三鼓,公度又书。”(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手稿,转引自吴振清《黄遵宪致王韬手札》一文,《文献季刊》200年10月第4期)
是年,吴广霈遵例在天津晋赈新局报捐,由县丞指分直隶试用。
光绪六年庚辰(1880) 二十六岁
2月,回日本,购得康熙林佶写刻本《渔洋山人精华录》。
吴广霈题识:“此刻近时绝不一见,板已毁于兵火间耶?剑叟记。”“光绪庚辰春仲,剑华道人得此本于扶桑大孤新斋桥书林之中,卷首犹有钱序并题词,中土近日所难购之物也,故特志宝贵之意于卷端空纸。” 钤印:剑华堂藏书印(朱)、耕烟阁藏版(朱)、古猷州吴氏瀚涛藏书(朱)、吴氏藏过(白)、吴广霖印(白)、吴灏私印(白)、瀚涛(朱)、楳云阁(朱)、梦井生(朱)。
是书十卷,每卷卷首署“门人候官林佶编”,卷末题“门人监察御史昆山盛符升、国子祭酒江阴曹禾同订”,并由林佶亲笔书写上版。
约本月底,仍回国守制。其文案一职,由张芝轩接任。见李筱圃《日本纪游》
3月1日,黄遵宪在日本,与友人笔谈,曾提及吴广霈,可推知其当于此前归国。兹将其谈话内容节录如下:
公度(黄遵宪):近又有一好事人曰陈曼寿来神户,能诗能书。
省轩(日人龟谷行):吏乎?游客乎?上海人乎?
公度:卫铸生流亚,禾中人。
省轩:吴瀚涛能诗,惜返去。
公度:此人卓荦不凡,不独能诗,年仅二十三四耳。
省轩:诵其诗,想其人,已知其才绝群,憾不一相见也。
公度:今在家庐墓,他日终为有用材,与仆极知好,书法亦好。昨得一书,云躬耕黄山,俟三四年再出。
省轩:守丧乎?
公度:仆若久居日本,必招之再来。
省轩:大好。人有才有识,其诗必好,书法亦随之。徒作书赋诗,亦无益耳。
公度:文章之佳,由于胸襟器识。寻章摘句,于字句求生活,是为无用人耳。(郑子瑜、实藤惠秀编:《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第319页)
在扬州,识王仪郑(时居扬州七巷),并以购自日本之宝刀相赠。
《赠二如居士王伯恭并以言别》:“朅来广陵居,闭户绝声气。何期得王郎,磊落吐肝肺。浊世多奇才,翩翩子为最。愿缔平生欢,永言纫兰珮。”“澄澄照胆刀,得自倭中来。……脱手赠故人,斫地歌莫哀。”
王仪郑(?—1921),原名锡鬯,字伯恭,一字伯弓,号二如居士,别署公之侨,安徽盱眙(今属江苏)人。工书。著有《蜷庐随笔》。事见《王伯恭先生传略》(《蜷庐随笔》卷首)
结识何彦升。
《答何秋辇公子》:“通德门庭继起英,不将书卷换弓旌。风云久蕴干霄气,泉石聊怡画荻情。早自燃藜窥秘笈,未甘投笔对长缨。信陵好客非豪举,容得猖狂阮步兵。”
何彦升(1860—1910),字秋辇,江苏江阴人。何栻(字廉舫)子。光绪十五年(1889)副贡生。曾以参赞出使俄国,后历任直隶按察使、甘肃布政使、新疆巡抚等职。
夏,与王仪郑同游金、焦二山。
《同王伯恭登金山寺顶》(二首选第一首):“横江万里雨云开,同上高峰感霸才。千古怒涛自东去,向谁铁弩射潮回。”
《游焦山同二如居士王伯恭》:(二首选第一首)“风急浪花粗,停帆傍石隅。孙郎不可作,祖逖未应无。草木沉兵气,江山入霸图。由来天堑险,莫漫诩吞吴。”
秋,当再有日本之行。
按,吴广霈藏徐道编《历代神仙通鉴》藏书跋曰:“光绪庚辰秋剑华道人购得扶桑神户。”可知本年秋曾短暂赴日。
冬,在扬州读《礼》家居,以书易张翰臣《通鉴纪事本末前编》。
吴广霈手跋:“庚辰冬,在扬州读《礼》家居。有所识张君翰臣者,见余案头《万国公法》及《善法战纪》,悦之,请赠,余未肯即割爱。越日,张以此书乞易。余重其请,乃与二书而得此编。……”下钤“古猷州吴氏瀚涛藏书”朱文方印。
《通鉴纪事本末前编》十二卷,明沈朝阳撰,万历四十五年(1617)唐世济刻本。
年底,当回泾县茂林度岁。
《将挈家还山,伯恭赋诗送别,作龙凤歌答赠》、《山居寄二如居士代简》:“田家蔬饭见真吾,百里泾川胜五湖。花经眠香开绮席,竹林啸侣佩琼壶。桥浮画板滩痕涨,帘映金钩草色苏。日暮魁峰原上路,倒骑牛背读阴符。”
尝游蓝山。
《游蓝山登李白放歌台,题赠老衲淡云》:“树头晴旭午烟开,策杖重登最上台。俯仰乾坤成独笑,恍疑前夜放歌来。”
(按,本年谱因故未能继续连载,若您有兴趣研究,请与原作者联系。)
(作者吴小元系泾县高铁站职工、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童达清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
制作:童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