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过时了吗?

鲁迅先生被标签化为斗士,是发生在鲁迅身后。

鲁迅身前,有自己的价值观,为自己的价值观战斗,从没把自己的文字当成政治工具。

这一点上,真有魏晋风骨,独立之精神,是人类生而为人的最高文明。

鲁迅身后,人人都见识了他的愤怒,倔老头,谁也看不惯,不服气,刻薄,又能洞察人性。

活得太明白了,会招人嫉恨。

后来,时代背景慢慢淡去,人们不再愿意消化那些愤怒的、战斗性的檄文。

所以,有了论断,认为周作人写风物,林语堂写小说,都比鲁迅要好,更容易存世和流传。

在那个年代,附庸风雅,写风花雪月,躲进小楼,不是难事。

但敢刻薄,敢愤怒,敢以笔斗权威,这样的人,让人钦佩。

有些文字,你学的来,有些文字,学也学不会。

鲁迅属于后者。

鲁迅的杂文,是鲁迅性格的延伸,是他的表达工具。

鲁迅只负责表达,书写,身后事,那是后人的事。

教科书选《记念刘和珍君》《社戏》《三味书屋》当然是好文章,但不应该让读鲁迅的人,认为鲁迅就只写了这一些。

硬把一个丰富的作家,贴上一个标签,那是一种罪恶。

鲁迅幼功深厚,古文、外文、设计、医学、版画、诗歌、文学史都有涉猎,而且都有其耀眼成就。

要说文字好坏,有几个层面可以作为参考。

和周作人翻译《域外小说集》,用的是古文,虽然鲁迅更偏爱白话文,说这部小说集佶屈聱牙,但是其中体现出来的古文功底,令人赞叹。

后来,鲁迅自己翻译果戈里的《死魂灵》,用了不同的方式。

他在给瞿秋白的信里这样说:

为什么不完全中国化,给读者省些力气呢,这样费解,(怎么)还称为翻译呢?

《死魂灵》里用了白话,从译本上来说,个人认为,在1935年,已经是极好的文字了。

翻译有多难,大家都知道,信达雅,三个字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随便摘录一两句吧。

俄国啊,你奔到那里去,给一个回答吧。你一声也不响,奇妙地响着铃子的歌。好像被风绞碎了似的,空气在咆哮,在凝结,超过了凡在地上生活和动弹的一切。

从古文到白话文的过渡,鲁迅是有贡献的。

《故事新编》里,解构神话,嘲弄正统,虽然鲁迅自己说,是游戏之作,但思想之前卫,文风之大胆,现在读来也不过时。

这些文字是经过时间洗礼的。

神话传说是中国独有的,后来舶来的,被中国很多作家叹为观止的魔幻现实主义,并非中国本土所有。

鲁迅的《故事新编》很东方,很中国,在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又做了新的提升。

这一点,后来鲜有人做到。

《狂人日记》受到果戈里《死魂灵》的影响,但是本土化做的极好。

写实,最难,但也最有嚼劲。

杜甫的诗作就是个例子。

《狂人日记》在白话文小说里,地位毋庸置疑,开宗立派之作,说最好的小说,可能过誉,但也是宗师级别。

《阿Q正传》用不长的篇幅,塑造了一个中国小说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人物,替小人物著书立传,小人物就成了大人物。

鲁迅写白话诗,抛开那些后人赋予的政治意义,但从文字本身,也是一等一的好。

要知道,在此前,汉字诗作可都是四字,五言,七言,长短句,白话诗是新鲜事物。

说到了诗作,就举个有趣的例子,可以窥见,鲁迅先生的生活趣味。

狗的驳诘

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像乞食者。

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

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

“呔!住口!你这势利的狗!”

“嘻嘻!”他笑了,还接着说,“不敢,愧不如人呢。”

“什么!?”我气愤了,觉得这是一个极端的侮辱。

“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不知道……”

我逃走了。“且慢!我们再谈谈……”他在后面大声挽留。

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不知道为何,读到这首诗,觉得鲁迅可爱,黑色幽默,骂人也骂的与众不同。

是个可爱的老头。

五百年来谁著史?

在文学史上,鲁迅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我之前都是当成文学常识来背的。

后来,我开始系统地读中国小说,才发现《中国小说史略》的可贵。

读的时候,有种恍惚感,似乎能听到鲁迅穿长袍,叼着烟,在给我讲志人志怪,讲干宝搜神,讲唐传奇。

司马迁说,要著书立说,藏之名山。

鲁迅做到了。

不但做到了,还做得很耀眼。

在鲁迅的一生中,他写得了檄文,作得了小说,研究过版画,懂生理和生化,能设计logo,细致地记录着书账,校对过古籍,能翻译,能写诗……

在精神层面,哪只是两株枣树能概括的呢。

希望我们都别忙着把人变成神,神是死的,二维的。

还是把神都变成人吧,人是活的,三维立体的。

只是遗憾,不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只恨古人吾不见。

好在,鲁迅看得很开,无论是那句『我一个也不宽恕』的遗言,还是作品。

鲁迅已然活出了自我。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最后,以鲁迅先生的诗句为结尾:

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

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0)

相关推荐

  • “你们纪念鲁迅,跟我周树人有什么关系。”

    图源网络 1. 此间,纪念鲁迅提炼出的往往是一个无害的鲁迅.一个全民喜闻乐见的鲁迅,而全民纪念鲁迅的热潮下,却久久不见新的鲁迅,这是使我在铺天盖地的纪念中感到悲凉的原因. 2. 鲁迅现在是被全民纪念的 ...

  • 『古文典籍』明史原文及白话文阅读

    明史 朝代:清朝|作者:张廷玉|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 ...

  • 最近在看什么书呢 ?

    大观园里,宝玉黛玉们见面会问:最近在看什么书呢? 最近读什么书呢?----也是圈内好友间经常会问的一句话. 读书,写字,走路,思考,分享,生命里曾经有那么多文字和友人相伴. 我有时会遗憾自己不早生以致 ...

  • 重读鲁迅:鲁迅的另一面

    假期B市连续阴雨天,适(被)合(迫)居家读书. 今年适逢鲁迅诞辰140周年,看了一堆推送,重新阅读了鲁迅的作品,连带着了解了当时的环境. 如果说一个上学时代最耳熟能详的名字,那必然是鲁迅.当时我们语文 ...

  • 每日荐书20210803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呐喊>: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作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作 ...

  • 『古文典籍』老老恒言原文及白话文阅读

    老老恒言 朝代:清朝|作者:曹廷栋| <老老恒言>作者曹廷栋,为清朝秀才,共五卷,是老年养生的专著,周作人对其评价甚高,称是可以作为六十寿礼的好书.其最佳刻本为清乾隆三十八年曹廷栋的自刻本 ...

  • 这个时代的人,为何还需要鲁迅?读读他这10句话,批判还未过时

    要问以前的学生对哪个中国作家最熟悉,相信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鲁迅.的确,在之前,课文里面频频出现鲁迅笔下的身影--孔乙己.闰土.祥林嫂等等.但是现在课文里面鲁迅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 很 ...

  • 鲁迅,一个永远不过时的作家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阅读鲁迅的作品,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痛,是因为鲁迅笔下有太多苍凉的故事:祥林嫂问我"人死后有没有灵",我却不知道如何回答:华老栓居 ...

  • 鲁迅的文章过时了?课本上鲁迅的文章逐渐减少,这些理由你接受吗

    鲁迅可能称不上20世纪最伟大的中国文人,但一定是最具影响力的爱国作家.他用<呐喊>去唤醒<彷徨>的民众,试图让所有中国"看客"觉醒,但最终却发现他理想中的& ...

  • 鲁迅语录才一针见血,永不过时

    看图姐 不管世界如何凶险,我都双目含情. 1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看图哥,居然说是因为色情,因为低俗,所以被永久封了.莫非,忌讳的东西,或分享图片的内容,是色情,是低俗?好吧.哥不见了,以后就是看图姐 ...

  • 人到中年才读懂:鲁迅,永不过时的民族魂

    上学的时候,老师在讲述鲁迅的时候,总是会说这样一句话:"鲁迅是匕首,是投枪."老师的言语,大抵是称赞鲁迅先生所写的杂文. 我们那时候听得似懂非懂,只觉得先生的文章很犀利,很会讽刺又 ...

  • 鲁迅的警世恒言:100年后都不会过时的智慧

    快节奏的网络时代,"迷失"成了精神世界里的关键词,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很多人找不到心灵的归属.今天是鲁迅逝世85周年,再读他的很多话,依然醍醐灌顶,让人动容.这些话语,即使再过10 ...

  • 鲁迅的文学在今天过时吗?

    鲁迅基于"立人"理想来解读传统的思想路径既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传统的复杂性,也促使我们认知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另一方面,在构建"人类 ...

  • 鲁迅先生所言,即便放在现在也不过时,光明...

    鲁迅先生所言,即便放在现在也不过时,光明直戳人心阴暗处.

  • 中国有5000年历史,英雄豪杰辈出,鲁迅先生认为只有4个英雄

    信息零距离关注2021-04-16 22:51大图模式在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层出不穷,有的英雄很成功,而有的英雄却很悲壮.而我国近代的大文豪鲁迅先生,一位杰出的文学巨匠.他对中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