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保险,怎样理性看待预算这一因素?
周末好各位!最近一位女读者给我留言,提到了买保险时需要考虑的预算问题。
大概意思是,她之前找了一位保险经纪人规划方案,经纪人了解了她的预算和基本情况后,完全按照预算设计了一套保障方案。
这种配置逻辑合理吗?京哥一直都想聊聊预算这个话题,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保险做保障,离不开两类风险。一类是大病;另一类是意外。
如果因为大病或者意外导致住院,直接损失是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如果有工作收入,还会因为无法工作,产生间接的收入损失。
如果因为大病或者意外导致身故,不考虑上述提到的医疗费用支出,无收入群体,对家庭没有直接的经济损失,更多的是情感损失;有收入群体,除了情感损失外,也会带来收入损失。
可以看出,疾病或意外带来的财务损失,无非是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和无法工作导致收入切断。
理清了风险损失的本质,我们再来谈预算。
对于无收入的老人和小孩,基于预算配置保险,说得通。
这类人群做保障的主要目的在补偿医疗和康复费用支出。预算不多,考虑买一份意外险和医疗险完完全全足够。
预算多一些,也想多配置一些保险,可以考虑类似于重疾险、年金险等产品,将保障做的更好。
对于有工作收入的顶梁柱,基于预算配置保险,并不妥当。
重疾住院造成的收入损失,需要用重疾险做保障(戳此了解重疾险);不幸身故造成的收入损失,需要用定期寿险做保障(戳此了解定期寿险)。
定多少保额合适?如果仅基于预算配置,只能是预算高就多配置,预算低就少配置。一旦发生了风险,理赔金额无法与个人收入情况有效匹配。
这里,大家应该可以发现问题,定多少保额,正确的思路是基于收入来定!收入多,多配;收入少,少配。
一般来说,重疾保额参考补偿3-5倍年收入,定寿保额参考补偿5-10倍年收入。
在基于收入情况定好保额的前提下,再针对不同的预算偏好,对保障进行适当调整,便可以形成一套与个人风险情况较为匹配、支出也符合心理预期的优质保障方案。
总结一下,对于老人和小孩,配置保障第一考虑因素是预算;对于家庭经济支柱,第一考虑因素是年收入情况,再次是预算。
我认为这样,才是较为合理的保障配置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