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信任萧何却将自己害死,萧何对得起韩信吗?

                 韩信的死可能让很对人对萧何产生了改观,原本以为萧何是一位重情义之人,毕竟韩信是他给劝回来的。但萧何还是帮助吕后除掉了韩信,虽然对外宣称韩信有谋反之心,但背后的真相谁又知道呢。刘邦称帝后疑心越来越重,吕后也不是个...

韩信的死可能让很对人对萧何产生了改观,原本以为萧何是一位重情义之人,毕竟韩信是他给劝回来的。但萧何还是帮助吕后除掉了韩信,虽然对外宣称韩信有谋反之心,但背后的真相谁又知道呢。刘邦称帝后疑心越来越重,吕后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如果他们都对韩信有了猜忌之心,那韩信肯定是很难活下去了。萧何会帮吕后也很现实,就算他事后极度后悔自责,可能当下也没有第二个选择。

公元前196年,刘邦正在亲征代王陈豨的战斗中,在吕后的安排下,萧何诱骗淮阴侯韩信进入未央宫,韩信一到,受命埋伏在宫中的卫士一拥而上,将韩信活捉,捆绑至长乐宫吕后跟前,随后,吕后将韩信斩于长乐宫钟室,随他一起被杀的,还有韩信一家老小,顿时,血流成河。投诉

于是,历史上便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悲叹的成语;

因此,历史上也有了:“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的千古名言。

那么,在那个风声鹤唳之时,韩信怎么会轻信萧何,而进入未央宫而送肉上砧板——找刀挨呢?

韩信这个人,虽为武夫,却有着文人的温情,对待恩人或朋友,点滴之恩,皆涌泉相报。当年在家乡淮阴,他穷困潦倒,经常挨饿,偶到朋友,那个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蹭饭,吃了几次就被亭长的妻子赶了出来,是那个白发苍苍的漂母,可怜他这个落魄之人,每天定时接济他以饭食。对于漂母之恩,韩信一直铭记,后封楚王之时,特以千金之资馈赠漂母,以不忘恩情。

对于萧何,韩信更是如此。当年项梁起兵,韩信仗剑相随,不过未被注意,不得重用。项梁死后,韩信又随了项羽,项羽给了他一个小小的郎中,他多次主动献计,项羽不睬,极不得志。于是,韩信另谋高就,到汉中投靠了汉王刘邦,但也只谋得小官,离他的理想十万八千里,也不得志。

就在他觉得前途渺茫,打马离开之际,是萧何,听说埋信因嫌官小走了,便连刘邦都没报告,就飞身上马,星夜兼程,拼命去追韩信,硬是把韩信说服,调转马头,再次回到了汉中。

萧何追回韩信后,就直接向刘邦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军,刘邦眼睛都大了!要知道,曹参、周勃、樊哙这些攻城无数、战功无数的宿将,都没封大将军,要拜一个名不见经传、连自己都不熟悉的人为大将军,要么就是萧何疯了,要么就是自己听错了。

都不是,萧何的反复劝说、极力推荐,让刘邦顿时下了决心,于是号令三军,筑坛用礼,恭恭敬敬地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也因此一步登天,有了更广阔的天空,有了更好发挥自己长处的领地,于是,练军队、用良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拉开了还定三秦、东征天下的序幕,他也由此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对于这样一个知己,这样一个伯乐,以韩信知恩图报的性格,自是感恩戴德、永世不忘。在被刘邦降为淮阴侯、软禁于长安之时,韩信当然也留意自己的安全,轻易不与交往,也不轻信人。但是,萧何是谁,如父如母,恩重如山。所以,萧何一声招呼,韩信立马前行,踏上了赴死的道路。虽然事先不知,但我估计,韩信即便知道萧何要算计他,他也会从容就道的,以死报恩,也是韩信这个人的性格使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