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摘抄:拨开历史的迷雾<民族迁徙融合给羌人带来了什么>4
其中,鲜卑既是南下的“五胡”之一,同时也与其他两“胡”——氐、羌,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亦是后世吐蕃人血统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是因为,一方面,到三国末期时,中原的北方已然是鲜卑人的“天下”。左支(东部)鲜卑主要由慕容氏、段氏、宇文氏三大部族组成;中支(中部)鲜卑主要是拓跋氏;右支(西部)鲜卑主要指乞伏氏和秃发氏。这些鲜卑大氏族,在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纷纷建立了独立的王国甚至皇朝(这在作者@黄金家族微博 李强先生的史学佳作《辽太祖阿保机的耶律家族》一书中已有详述, 此不赘言)。
另一方面,十六国的出现,使得各民族不仅都有了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渴望甚至是成果,而且随着战乱频仍,部分鲜卑大姓种落还出于政治或经济需要,进行大规模迁徙。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公元4世纪时,自东部鲜卑分化后,从东部地区长途跋涉迁往西北河湟地区的慕容氏。这支外来的“不速之客”曾经与当地西羌人进行过异常惨烈的战争,其结果是羌人因不敌而溃败,留下的一支羌人则于慕容氏相融合,成为了吐谷浑人(因其部族首任首领慕容吐谷浑而得族名),并建立了吐谷浑民族政权,将河湟地区的羌人、氐人、汉人,均纳入了其治下。
鲜卑人本来就是汉化程度极高的少数族群,而慕容氏是鲜卑人群中汉化程度最高的氏族,同时羌人亦牧亦耕,与汉人差别不大,因此吐谷浑政权名为少数族群政权,实际上在其存在的三个半世纪(313-663)中,使用汉字、建造城郭、仿汉官制,一切悉仿汉家制度。吐谷浑产良马,兼营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节模仿中原汉人,同高度汉化的北魏鲜卑皇族,与南朝汉人政权间一直保持着友好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往来。
隋皇朝建立后,吐谷浑使者专程从位于今青海共和县的伏俟城到隋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唐高祖初年,改名‘长安城’)谒见隋文帝杨坚,并为吐谷浑王慕容世伏向隋帝求亲。隋文帝将宗室之女光化公主于开皇十六年(596)下嫁世伏。此后数年,吐谷浑君主以自己身为隋皇室女婿为念,年年到隋都大兴城进贡。隋文帝去世后的公元7世纪初,隋廷为确保“丝绸之路”南道的畅通无阻,两次派兵西征,第二次还是隋世祖(即后世熟知的隋炀帝杨广,其孙越王杨侗追尊其庙号谥号曰“世祖明皇帝”,夏王窦建德追谥其为“闵皇帝”,唐高祖追谥其为“炀皇帝”)亲自率军御驾亲征。隋军彻底击败了吐谷浑人,其王慕容伏允(世伏之弟,光华公主的第二任丈夫)仅带了几名贴身随从逃遁,隋世祖将所征服的吐谷浑中心城市(今乐都附近)定名为鄯州。
隋皇朝是立国仅三十八(581-618)年的短命皇朝,但它将经历了数百年内乱的中国重新又统一了起来,则是它对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不仅如此,在隋皇朝基础上建立起的唐皇朝,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封建皇朝,汉唐两个时代,至今让普天之下所有中华儿女引以为傲!
----------万分感谢我的好友@黄金家族微博 所著、所赐惠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