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三得”之雅】/ 苦艾
茶的“三得”之雅
苦艾
茶枝郁闭待欣阳,静野幽林喜若狂。
韵指轻扶杯盏立,萦心斟敬紫砂扬。
漂流四海江河色,溢漫三壶意味长。
香气品出人百味,啜茗雅境聚厅堂。
——《传统八雅·茶》
作为中国文化八雅之一的茶,古人十分重视。古人饮茶时特别注重六境:择茶、选水、佳人、配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其核心都在把握一个“品”字,十分强调饮茶者的意境。故有“三得”之说:得趣、得神、得味。
一曰得趣。饮茶可清心,能给人以满足和享受,增添生活的情趣。故烹茶饮茶时讲究“活火活水”,水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经过沙石岩土的过滤,吸收二氧化碳,溶解了钠、钾、钙等60多种元素,使得水质洁净甘洌,营养丰富;火以木炭为上,火候以状如“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三沸水为好。
二曰得神。《神农食经》上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其意思是说,饮茶能使人精力饱满、兴奋愉悦。饮茶的妙处在于清虚和睦,它崇尚简质恬淡,不迎合世俗的习气,而在于申明“无我”的意识,帮助人们“洗胸中之积滞,致清和之精气”,给人以一个自信而含蓄、祥和而清丽的文化氛围。
三曰得味。饮茶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味”字。在我国宋代,人们饮茶有一条法则,谓“新茶、甘泉、器皿干净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二;风流儒雅、心性相同者为三”。这就是说,努力做到茶要“新、香、纯”,水要“清、洌、甘”,茶具要“小、雅、古”,环境要“清、朴、静”,才能得其真味,悟其“清高”之道。同时,它还要求随季节时序的更替而选择搭配茶叶和茶具。
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心目中,茶既是一种上好饮料,同时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文人们眼里,品茶展现了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一种恬淡的精神追求,一种唯美的审美情趣。清新自然,空灵淡泊,超凡脱俗,都能从清茶中细细品味出来。
品茶和饮酒都是文人雅士生活艺术化的产物。然而,浊酒和清茶二者,虽说都能洗涤尘世的苦闷烦恼,求得精神之超脱,但茶比酒更显得高雅。酒讲究的是酣浓,须借助生理的刺激,在糊涂中求释放或忘却;茶则反过来,讲究的是清淡,借助心理的想象,在清醒中到达飘然欲仙的境界。茶使人清心涤肺,洗去凡尘,因此更能体现一种朴素、恬淡、清廉的精神和人格追求。尽管不少文人既爱酒又好茶,但人们则认为茶比酒更清高。酒要畅饮,而茶须细品;酒会伤身,但茶能益神。
品茶有一种忙里偷闲,苦中求趣的意味,是一种最简朴、最有趣的享受。人们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面前,更容易疲惫,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向往精神的升华,希望摆脱世俗的困顿,却又无法脱离现实而生活,于是便借助于品茶,为自己和好友营造一个温馨幽雅的氛围,感受美与和谐的韵味,使精神得以调节和放松。但是,品茶需要的是心情,一个人只有在神清气爽,心平气静,知己围坐的情境中,方能真正品出茶的美滋滋的味道来。
人们爱茶,除了茶来自高山,沐天地之精灵,象征高洁,颇和文人雅士清高之意趣外,茶的清谈、醒脑、提神功效,也直接激发了人们的雅趣。品茶之中,人的五脏得到清梳,精神为之疏放,觉得洒脱轻松,文思如泉。因此,茶与诗、画、文、歌、舞,都有密切关系,尤其与诗和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诗有了茶更清新,茶因为诗更高雅。
富贵不矜、贫贱不卑、出淤泥不染、做而无做、无做而做是谓高雅。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士,“雅”对中国茶文化影响最深。
禅之精神在于悟,茶之意境在于雅,茶承禅意,禅存茶中,把茶的内在精神体验用语言和艺术表现出来就是“雅”,而“雅”所蕴涵的茶的无限真谛是需要“吃茶去”才能体验的。
作者简介:苦艾,原名詹金才,福建安溪人,中国楹联学会、中国辞赋家协会、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家。诗歌习作多次获过海内外诗歌征文一(特)等奖,入选过《中国世纪采风文丛·当代作家文萃》《中国新世纪诗人诗选》《中国诗萃》《中国诗歌选萃》《中国新星诗人诗选》《同一片蓝天》《1949-1999泉州文学作品选》《当代诗文精品荟萃》《华人爱情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集》《清隐显化》等大型诗文集,部分诗作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部分诗作曾在巴黎、纽约等海外地区交流展示。
主 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 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