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敬文斋】百年老宅项屯后楼
孔庆珍
肥城市王庄镇项屯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百年老宅——项屯后楼。
这所楼院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楼院的主建筑堂屋和东西厢房至今完好,令人瞩目。
项屯后楼的格局为一楼两厢房。院落房舍基石硕大,每块长3米多,厚40公分,2吨多重。墙体均为“里生外熟”(即墙体外面是砖里面是土坯坯)。外墙体青砖到顶,白灰勾缝。正房楼壁宽1米,厢房壁宽0.8米。各屋檩梁粗壮,上为椽子铺顶或苇笆盖檩。地面均为方砖铺地,美观耐用,冬暖夏凉。
院内正房楼3间,宽12米、进深5米,高9米。一楼为发券门,窗户2个,外圆内方,名曰金钱窗。
正房楼现仅有一层。二层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防止被日军利用,共产党组织群众拆掉了。现今房顶上还保留有1米多高的围墙。原来的二层是布瓦屋,有6个方形窗户。建筑形式为明朝风格。
楼院的东西厢房屋内均有楼梯。屋顶北端各有一大间挂屋子,有门与正房二楼相通。
西厢房上边北面一间为小楼,南面为敞棚。下面主体宽11.60米,进深4.5.米,高4.9米。西厢房南北两面原来各有2间西屋。东厢房宽11.60米,进深4.6.米,高5米。两层,上层有3间挂屋子。此厢房有后门,连接东园子。此宅院南边原来有3间齐脊式过厅。东厢房的北面原来有2间东屋,南面是楼院的大门。
当年的楼院大门座西朝东。大门为齐脊式门楼,2间,宽约3米。能放大车,谓之“车大门”。车大门往里是二门,二门再往里还有个圈门。进了圈门这才进入内宅。这种房院格局被称之为“三进门”。
该村项家为何能有如此楼院呢?这主要得益于项家的辉煌历史和良好的祖训家风。
据《项氏族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朱棣迁都时,项通武孝廉,护驾有功,敕封微那头居士照信校尉,世袭百户。分置山东省泰安府肥城县西南乡,赐卫粮地四十八顷、赐牛山后周围数十里为牧养区;建百户堂一所,因号所居曰“项官屯”。
自项通建村后,项氏族人又制定了:“诗书继世,耕读传家;积德行善,文武并举;不甘人后,忠国爱族”的家训,为兴家旺族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这里的项氏英杰辈出——明朝期间从百户堂走出了一位进士,两位武举,文武秀才近十人。
清朝建立后,该村项氏虽不再享有“世袭百户”的特权,但其族人牢记祖训,与人为善,儒学育子,官民皆优。出现了武举1人,县级以上官员5人,文武秀才10余人。治家有方的能人善士屡见不鲜,其中的佼佼者当属乾隆年间山东省布政司左堂项永臣。
项永臣是肥城西南乡著名的“大善人”。据说修建项家后楼时,他十分厚待工匠民人。当他看到正房顶开始挂瓦时,每天只挂四五陇,以为是招待不周。为促进度提高了招待标准。结果,第二天,所挂脊瓦比第一天还少一陇。这位大善人仍以为是招待不周。于是倾其所有,餐桌上鸡鸭鱼肉,好酒好饭,胜过婚寿大席。令他想不到的是,第三天工匠们挂瓦的进度更慢。他深感蹊跷,就对领头的匠人说,我招待得越好,你们干得越慢,是为何故?领头的匠人笑而不答,抬高了嗓门喊道:“伙计们,把大门外的碌砫传到屋脊上,让八爷(他叔兄弟排行老八,故此尊称)看看咱这活的质量!”
不一会儿,工匠们就把碌砫传到屋脊上。让碌砫从屋脊上顺瓦垄滚下,结果瓦片完整无损。项八爷见状,疑团顿消,翘起拇指连声叫好!
正因如此,项家的楼舍二百多年不漏雨,东西厢房至今没换顶,堪称奇迹。
还应提及的是,厢房的防盗设施堪称一流。就说门窗吧,窗棱均是5公分见方的实木。6公分厚的枣木门,里面不仅有门插管,而且还有20多公分粗的枣木腰栓,此栓一横,任凭你再有能耐也甭想入内。
说到这里,还有一段厢房门插管被砍和国民党兵找梯子的传奇故事呢。
项家老人介绍:项白屯战斗打响前,他们躲在东屋里,把门插管插上,又用腰栓把门栓上。当几个国民党兵来搜查时,看到屋门紧闭,就用足了力气踹。可就是踹不开。后来他们又后退十几步,拉开架式一起向前冲,喊着号子踹。可他们连冲五次也没踹开。于是就骂骂咧咧地说:“他奶奶的,邪门啦!”他们用脚踹不开,就用刺刀从门缝里一点点的砍门插管。当砍到近一半时,国民党的集合号响了,这三个兵听到号响才跑了。(他们即便把门插管砍断也无济于事,因为还有粗壮的门腰栓呢)
藏在东屋里的人见敌人走了,就开门出来了。不一会,那几个国民党兵又带着一伙人回来了。他们看到东屋门开了,便盘问刚才闭门的事,家中老人说是怕打仗,门栓得紧。他们回来是为了占领楼院这个制高点,听了回话就不再盘问。
这伙人慌慌张张得在院子里找梯子。找了好几圈也没找到,气得直骂“他娘的,梯子呢,梯子呢!”
其实,他们不知道上房顶必须从厢房里边上,当时梯子就在厢房里。可奇怪的是,梯子明明就在北屋角上立着,上面还亮着提灯。他们象吃了迷糊药,来到屋里瞧了个遍,竟然没看到。
敌人寻不到梯子,无法上房顶,只好去占领了一所位于楼房前200米左右的四合院,作为营指挥部。
项氏老人说:当初敌人要是占了这个楼院,解放军可就惨了。因为楼院是全村的制高点,又位于村后。从房顶上架机枪,面对村外开阔地,一扫一大片,是致命威胁。
老人又说,此制高点,好似专门为我军留着的。当部队攻过来时,经房东提示,战士们从厢房楼梯鱼贯而上,迅速占领了房顶。这所楼院房顶不但比敌营指挥部高,而且房顶围墙又高又厚,还与东西厢房相连,厢房上的围墙也高达半米。当初,尽管我军装备差,由于战士们有围墙做掩体,居高临下,很快压制了敌军的火力,为我军歼敌立了大功。
讲到此处,老人意味深长地说:“当时敌军若先占领了楼院房顶,解放军为了扫除障碍,说不定会将其炸毁。真若如此,项家的楼院也就没了。这也许是天不灭曹,上天既帮解放军,也保佑项家的老房子。”
项家的后楼,历经沧桑,贡献多多。在战争年代,这里经常住有我方部队战士。他们留在东屋北墙上的诗句:“大姐姐纺棉就是好,吃饭睡觉都忘了,一天纺了个大疙瘩,十天纺了个大布卷”和教唱革命歌曲的情景至今令人难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项家后楼依然辉煌,默默奉献。这楼舍1955年至1957年当过扫盲学校;1959年至1960年当过食堂;1963年至1965年当过国家粮库;1970年前后住过五保户;改革开放迎回了老房主。老房主定时查看,精心护理,使这所楼舍至今彰显着项官屯的辉煌。
附录一:材料来源
1、民间调查,2、《项氏族谱》3、《我家的老房子》(作者项建清)
附录二:《项氏族谱》、项家后楼照片(摄影/孔庆珍)
图一:《项氏族谱》首卷封面
图二:百户堂林茔略图、项官屯平面示意图
图三:项家后楼正房(门前有一对练武石礩)
图四:项家后楼院西北角掠影
图五:项家后楼东厢房
图六:项家后楼西厢房
图七:项家后楼后墙、东墙掠影
作者简介:
孔庆珍,孔子七十三代孙,中共党员,本科文凭,山东省优秀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退休。
1972年应征入伍,三等功臣。1978年加入教育行业。曾任中小学校长等职务。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多种奖励,报告文学集《烛光颂》曾予专题报道,事迹载入《21世纪人才库》。
2010年后加入肥城作家协会、泰安作家协会、肥城市诗词学会。
2012年出版《金线河流韵》《王庄镇文化通览》;2014年出任《藏书圣地陶南别墅》副主编;创办“泰西俱乐部”和“泰西传统文化学会”。此后,被聘为“肥城市左丘明文化暨历史文化研究员”“肥城市范蠡研究会研究员”“济南市平阴县杏坛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顾问”,家庭被评为“山东省书香家庭”。
2016年出版《趣味习字歌》;11篇民间故事选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一、二辑)。
2018年5月被推选为“泰西孔子后裔文化联谊会”会长,现任肥城市《王庄镇志》主编。
琴心洗砚公众平台,旨在弘扬国学,传播经典,营造古雅幽香、诗意盎然的文化氛围,非常期待您的加入!
社长:竹园听韵jxk_99999
副社长:雷现明lxm13655481571
主编:花非花zxs12130
投稿须知:
1.作品必须是首发原创,拒绝一稿多投。原创需三百字以上。附上作者简介和照片,照片最好是生活照。
2.作品形式不拘一格,中华诗词,古典韵文,现代散文、小说、诗歌等,均可。
3.作品必须遵循中国法律法规,不许有反动言论,不许有粗语脏话,不许有黄色类的情节。
4.投稿方式:邮箱qyy1215@163.com或者群内直接艾特花非花或者雷现明投稿。所有作品文责自负,概与平台无关!
5.琴心洗砚愿意在新的一年里与大家共同努力,给予作者更广阔的推广空间,给予读者更美悦的享受!
琴心洗砚微信平台
2018.9.21
博客地址:
琴心洗砚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6722075865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