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

金成阅读第1043天
        思考许久,今天不专门写读书笔记,因为在看书的过程中有些东西,开始需要去梳理。不知道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参加过的培训很多,看的书很多之后,反而更乱了?除了信息量大的原因之外,有些培训或者书籍会出现矛盾的地方,或者有些出现和自己认知完全碰撞之处,这时候应该如何自处?
        所以,在看完书,静静地思考之后,想起了一个高端词汇:道术法。这个词第一次听到是在2015年参加某场培训的时候,到现在我没有完全理解它的意思,只是有点自己的粗浅理解:道,事物的本质;术,具体的行为;法,执行的策略。
        今天看到稻盛和夫先生提出的完美主义,我很不理解,或言之,不是很同意;再到后面看到错误不是用橡皮就能擦除的,就让我更不清晰。我能理解他的意思,是需要做产品或者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尽心去做到最好,但是我认为正如他所说,这个最好(或说最佳)应该是一个比较词;在他的理解中,完美是一个绝对词,不是同别人比较,而是它自身具备可靠的价值。
        从之前的《心法》与《活法》两本书中,都在提到“命运”一说,类似于所谓的天命。这里涉及的一个思想就是“人力有穷尽”,那么完美,又何从谈起?当然,在我心里,很赞同一个观念:做任何产品,应该要做的是拼命全力去做好。但是还有一点,你确定你现在所做的完美,在后续不需要随着条件改善吗?一旦有,那这个完美,或者说,那个阶段的完美,也许就没有意义!
        前面提到了一点,就是稻盛和夫先生说,京瓷从来不搞长期经营计划,因为以后的变数太大;在后一章又提到,学会去看到“即将发生的事情”。并不能说这是矛盾,也许只能说是经营策略的不同吧。
        阿里巴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它市值多高,而是它一直传达的企业使命感和愿景,并且是以此为目标前行的过程。我在想,一个企业真的没有愿景,没有使命,没有未来的畅想,真的好吗?也许脚踏实地去做好眼前的每一步是可以的,也许放眼未来,更有激情冲锋也是极好的。无论哪种,只要对于企业发展有利,我想都可以。
        再一个让我有时候很疑惑的地方,就是在员工管理。马云,稻盛和夫,任正非,德鲁克这四个人对于企业员工管理的理念都不太一样(也许,是我理解不到位)。稻盛和夫提到的是,尽量去关爱员工,不主动开除一个人;马云提到的是允许员工犯错,但是对于所谓能够把梳子卖给和尚的人剔除(哪怕这个人能够卖出去);任正非提出不应该员工有感恩,因为这说明你给予的和他付出的是不成比例的;德鲁克提出,员工是一线产生绩效的人,管理者就是去帮助他们成长,因为管理者本身不产生绩效。
        这四个人的相关书籍都阅读了几本,加上穿插其中的许多其他思想,曾经也让我确实比较混沌。写到这里,把我自己的几个疑惑展现出来的时候,我稍微能够想清楚一点,所谓的道术法,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环境。
        在金大侠的小说中,有三位大佬(无色、张三丰、郭襄)听了觉远大师的遗言,分别创出了三本内功心法,都让自己的门派蒸蒸日上。三本书的内容肯定都不一样,但是却都适合自己的功法,这就可以了。就像看书,看别人的故事,汲取、触发对我有用的思想,走出自己的路,也许才是更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