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回故乡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金秋时节,酷暑消退,秋高气爽,万里白云。因要注销在老家的社保卡,我回到了阔别十年之久的故乡小城。临行前的晚上,一向睡眠良好的我,格外地兴奋,睡意迟迟不来,满脑子都在回忆年少时的轶事,构想着回到村子里的场景……
凌晨五点,未等闹铃响起,我便匆匆起床,开车只身前往那让我几度魂牵梦绕的故乡。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高速行驶后,汽车从滕州收费站驶出,我便迫不及待地摇下车窗,用眼光尽情收敛着朝思暮想的故土。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明净的大道,大道两旁绿树浓荫,我努力找寻着记忆中的路标,昔日的外环路——龙山路不知了去向,代替外环的是红荷大道,放眼望去,高楼林立、街道纵横、人群攒动,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展现在眼前。
汽车沿着红荷大道一路往西,穿过若干个陌生的路口,向右拐进一条乡间小道。向前行驶数公里后,突然眼前的建筑物变得似曾相识,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缓缓流过。这条小河,我们当地人称它为龙河。记忆里的大桥总是弱不禁风,每每大雨过后,总要重建,也曾因桥的质量问题,发生过多起的意外事故。后来,政府投入巨资对该桥做了改建:扩宽了桥面,对桥墩进行了打桩浇筑,桥面的两侧还设置石雕护栏,改造后的大桥因坚固而安全,因美观而被誉为镇上的一大景点。
跨过龙河大桥,往北行驶数百米,路的西侧,是一座有着多排楼房的学校,粉红色的外墙在秋日朝阳的照耀下渗透着文雅与端庄。这是滕州市第十八中学——我的母校。在这里,我度过了三年难忘的初中时光。那时候义务教育还没有推行,小学升初中是需要考试的,这所学校又是市里的重点中学,能考入这所学校,当时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当时,我们村共有三名孩子升入这所学校。清晰地记得入学时老村长把我们送到村头,苍苍白发、老花镜下,饱经沧桑的脸上掩饰不住期待的目光。许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三个娃,一个去了济南,一个远嫁到大连,还有一个我,也未能规规矩矩地留守在家乡。
汽车沿着乡间的柏油路一路欢奔,秋风吹来,掺杂着久违的泥土的芬芳,我深情地嗅闻着,两旁的杨树条在秋风的吹拂下,尽情地舒展着、摇曳着,用特殊的热情欢迎着我这位多年未归的故人。王庄、柳沟、杨村、徐岭、黄岭……熟悉的庄名一个个掠过,近了,近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何岭,马上就要到了。
越靠近村庄,内心越慌张,心跳的速度到了无法抑制的程度。汽车爬过几道高坡,远远望见在村头等候的大伯。因村里的小巷过于狭小,在大伯指挥下,我将车子停在中心街的大道旁。卸下礼品,一阵寒暄过后,我暂别大伯,来到自家的小院前。
这座小院两层建筑,是我结婚时父母用尽了半生的心血建造的新房,装修按照当时最流行的配置,屋内吊了天花板,院子里铺了多彩的地砖,大门及过道贴了精致的瓷砖。自从妻儿、父母随我搬入邹平后,小院便以铁将军把门,这些年锁具不知道换了几回,手持的钥匙已无法打开,我透过大门的缝隙望去,木质的窗棂下长满了旺盛的杂草。没有离开家乡的那些年,贤惠的妻子在院里种植了葡萄,东墙移植了几株香椿树,如今,葡萄架还在,几根枯枝变得摇摇欲坠,唯独香椿树没有因为主人的不在而延缓生长,树干有了碗口那么粗,高度也早已超出了围墙。
小院的西面是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几只鸭子在悠闲地戏水,岸边是一片芦苇林,浓浓密密,传来阵阵蛙声。儿时,这里曾是小伙伴们的天堂,夏天洗澡摸鱼,冬天滑冰打拳……数十年过去了,河水的走向未曾改变,芦苇林依旧,而我们却为梦、为理想、为生计,奔波于大江南北,遍布到祖国的各个方向。
拿过相关资料,告别大伯,挥别小山村,车子原路返回县城,重设导航,进入下一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三十分钟后,车子停靠在善国北路的临时停车场。停车场的南侧是人才市场,一楼大厅的招聘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人山人海、异常火爆,招聘方和应聘者正在耐心地沟通和交流。目睹此景,想起了当年高考落榜后求职无门的心酸和无奈,每次都满怀希望、充满期待地光顾这里。
在门卫大爷的提示下,我来到三楼,在工作人员热情而熟练地操办下,很利索地办理完了注销手续。大功告成的我一身轻松,走出大楼,我放慢脚步,沿着铺着地砖的人行小道再次欣赏阔别多年的小城,拿出手机,捕捉着她的每一张面孔,并以“直播”的形式分享到微信的朋友圈。
“西国,你回来了,同学们知道你回来都很高兴,晚上一块儿聚聚?”电话是我高中的班主任李天慧老师打来的,他看到我朋友圈发的照片,断定我回来了,便打来电话,提议约上几个同学晚上聚聚。我在“痛恨”朋友圈暴露了我行踪的同时,也在期待着这场没有预约的聚会。也许是师命难违,也许是盛情难却,也许是内心久久的期盼,我决定留下来赶赴这场盛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霓虹闪烁,五彩缤纷、小城的夜景甚为繁华,我来到约定的酒店——“城南往事”,师生们陆续到来:已到了“知天命”之年的班主任李天慧老师,头发依旧乌黑浓密,深色的眼镜挂在毫无皱纹的脸上,温文儒雅、风度翩翩,气质不减当年;昔日的“小不点”王栋,虽然因为当年缺吃少穿营养不良身高没有任何的进展,可是经过这些年打拼,已成为拥有400名员工的私企老板;当年的班花阮丽娜和丈夫一同开了家茶叶店,因服务热情、质量过硬、诚信经营在当地的商界博得一番美名;从省城学医归来的苏萍萍不忘初心,怀揣着不变的梦想,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在多个乡镇开了医药连锁店;当年担任生活委员的张友乾子承父业,任劳任怨,把一家干货店打理得井然有序、生机勃勃、门庭若市;当年的学霸高芹、魏永军等迷恋着书香,沉醉于校园,大学毕业后返回小城,投身到教育界,把青春、智慧、热血无私的奉献……
饭桌上我们对酒当歌、举杯痛饮、畅所欲言,回忆二十年前的点点滴滴,从入学报到到文理分班,从集体春游到包水饺庆元旦,从毕业离校到职场上摸爬滚打,从工作的感悟到家庭的和睦,从孩子的培养到儿女的婚嫁……说成长与经历、论挫折与辉煌、道家庭与责任,叹世态之炎凉,悟生命之短暂,感情谊之绵绵,任随时光如何变迁、岁月如何摧残,深厚的同窗情、兄妹谊今生不变。 酒逢知己千杯少,推杯把盏尽言欢,一直热闹到午夜十一点,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送走同学们,徒步走回宾馆,独依窗边,眺望着夜色弥漫的滕州城,心绪飞扬、感慨万千,一天的奔波与忙碌,疲惫而快乐着。曲终人散后,喧闹了一天的小城又恢复了宁静,这座赋予我生命和灵魂的城市,这座蕴育我亲情和梦想的城市,这座寄予我牵挂和惦念的城市,我却没能成为她的骄傲,没能为她的建设添砖加瓦,反倒成了过客、成了逃兵,深深的愧疚感侵蚀着我,故乡啊,请原谅我的不孝。
漂泊的脚步一旦踏上故土,是如此的轻盈与坚定,内心是如此的安然与踏实。我知道,这里是我人生的起点、歇息的驿站,更是我人生征途的加油站。失落、挫败、无助、风险来临的时候,我只能来这里规避和疗养,也只有这里能接受和包容我的任性和平庸。待我元气恢复,短暂歇息后,终究还是要离开,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远方。正因为有故乡作后盾,前方的路我将无惧无畏。
风雨过后迎来的是艳阳,低谷过后迎来的是腾飞。明天又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我将再次开启奋斗模式,去赶赴一场新的约会。
作者:何西国,山东滕州人,现就职于山东滨州魏桥创业集团氧化铝公司。喜欢读书交友,业余时间酷爱写作。
何西国先生在“滨州文学”发布作品,请欣赏
执行主编:王玉山;版式设计:东方;文字校对:赵素兰、王冬良。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