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母亲教的歌谣(5):“憋闷儿”

在鲁北老家,猜谜语叫“憋闷儿”,是一项很快乐很热闹的娱乐活动。“憋闷儿”不分时间,有吃饭的时候,躺在被窝里的时候,有农忙干活的时候,更多的是在冬日的晚上,母亲纺棉花揍穗子,或者是让我们撵棒子、扒棉桃、拣豆子的时候。只要有两个人或以上的人在一块儿,随时随地都可以。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房屋的角落里便响起了蟋蟀的叫声。夜来香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母亲把那些人、事、景、物的秘密,从朦胧夜色里抽离出来,凝练成短小精悍的歌谣,在那个偏僻的缺少文化气息的乡村里,成了充实我们脑洞的精神美餐。

屋子里灰白色的炊烟还没有散尽,堂屋里的小饭桌中间,摆上了咸菜,放上了筷子。母亲在锅台前盛饭,我们几个有放凳子的,有端饭的。一切准备就绪,开饭了,“憋闷儿”也开始了,出谜语的是“抛闷儿”的,解谜底的叫“猜闷儿”的——

01

抛个闷你猜,

憋个闷我猜,

掉到地上摔成泥胎,

泥胎漏头,摔成泥猴。

02

红公鸡,绿尾(yi)巴。

谁猜着,活喜煞。

03

红鞭梢,绿穗头,

谁猜着给把绿豆儿。

04

这个升,这个升,

掉到地下咕噔噔。

这个瓢,这个瓢,

掉到地下找不着。

谜底:佛、萝卜、萝卜、屁

这几个谜语,诙谐幽默风趣。每回说起,我们都乐得哈哈大笑,听过一次就都记得清清楚楚。常常是猜闷儿的开场白,我们调皮的打闹声,还有开心的笑声,弥漫了小屋,笼罩了眼前的情景器物。母亲随口而出的谜语,随着灶堂里的袅袅炊烟和腾腾热气抛出来了。

01

一棵树,高又高,

不怕雷打和火烧。

就怕风来折断腰。

02

灶台上,一棵树,

十个人,搂不住。

03

一个小红枣,

奇怪不得了。

遇着干柴大,

遇着湿的小。

04

黑嘴,红牙,

弯弯身子,

撅尾(音“yi”)巴。

05

姊妹俩,一般大,

逢吃饭就打架。

06

两支橹,五人摇,

一摇摇到红门庙。

庙里有个小姑娘,

伸出头来往外瞧。

07

小白罐儿,

弯弯盖儿。

里边盛着杂货(烩)菜儿。

08

板子上一群小白鹅,

扑通扑通跳下河。

利索娘子快捞出,

大人孩子笑呵呵。

09

是花不是花,

催开万朵花。

是面不是面,

换粮万万担。

10

一棵草,亮晶晶。

种着没种,出来没垄,

摸着冰冷,剥着没皮,

吃着是像脆梨。

谜底:炊烟、蒸汽、火、灶台、筷子、拿筷子吃饭、乳房、饺子、雪花、冰凌

冰凌是我童年最美的记忆之一。雪化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出。屋檐下那一排排的冰凌,独自守望冬日的明净,长短粗细不一的琼芳,却都有着共同的晶莹,在阳光下闪着熠熠的五彩光芒。藏着每个孩子的梦,暖阳下冰凌砰然而下,洒落一地的碎银,清脆的响声震动孩子敏感的心。捡起一块含在嘴里,一丝凉意已经袭遍全身。

就在这碗筷齐鸣的谈笑风生中,吃了个肚儿圆。收拾饭桌,刷锅洗碗,扫地倒土。我们都抢着干,屋子里人影攒动。一边干家务一边猜谜——

01

跟我走,

跟我站,

跟我在一起,

就是不吃饭。

02

说了个小孩真稀奇,

黑身子黑脸黑大衣。

千人拉着他不走,

一人牵他乖乖的。

03

细又细,微又微。

没有翅膀满天飞。

04

你家也有,俺家也有,

从那井口往家走。

瓮里也有,盆里也有。

就是不往高处走。

05

兄弟俩一般高,

跑到那井里转一遭。

去时吱吱妞妞唱,

回来一路泪汪汪。

06

小老头,锅锅腰,

逢来客(音qie),就尿泡。

07

四方四角一座城,

人家不明它先明。

08

宠喽(了)个黄毛丫头不像样,

逢来客(音qie)就上炕。

09

小白驴儿,小白驴儿,

一天骑上个百十回儿。

10

木头枕头木头被,木头老头里边睡。

鸡叫啦狗咬啦,木头老头吓跑啦!

谜底:影子、影子、扫起的灰尘、水、水桶挑水、茶壶、灯笼、扫炕笤帚、门槛儿、门插管

最惹人笑的是下面的谜语,一想起来就忍俊不禁——

01

小黄牛,

弯弯甲,

敢骑不敢摸。

02

四方四角一块地,

里头盛周那羊角(jia)蜜。

03

小匣小匣,

里边藏着五颗豆芽。

04

横趟回儿,竖趟回儿,

猜不着,闷撒个人儿。

谜底:粑粑、屁股、脚趾头、炕席

实在猜不出,就说出几个让我们从中选择。久而久之,我们都能记住,能成为下一次的“抛闷儿”的,是每个人的自豪。

我家公鸡嘹亮油滑的一嗓便叫醒了鸡鸭鹅猪狗羊们。小孩子永远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睡觉,只记得夜里每个孩子起来解手母亲都会给点上灯,等我们钻进被窝她给我们盖好;也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起的,反正我们起来的时候,饭早已经盛好了。炊烟盘旋,热气缭绕,缠绵在屋子每一道缝隙里。温馨的香气浸入我们的味蕾,勾起我们的食欲。这时候,也没忘记前一天的谜语。

01

一间茅屋两头翘,

光拉屎不尿泡。

从小玩到大,

不分女和男。

想要分得清,

长大得看官。

02

头戴红帽子,

身穿红袍子。

五更叫天明,

早早催人起。

03

麻大姐,穿红鞋。

不脱衣服下河来。

下到河里不会沉,

上的岸来不湿鞋。

04

稀奇稀奇真稀奇,

他家生了个怪东西。

人家孩子皮包骨,

他家孩子骨包皮。

05

墙角一个窑,

一个老妈妈在里边嚎

问她嚎的嘛?

她说生了个孩子没有毛!

06

俺家有个黑大汉,

头上两把大蒲扇

走一走,扇一扇。

鼻子团团转,

哼哧哼哧喘。

07

蹊蹊跷,蹊蹊跷。

站周不如坐周高。

08

白老头,驮黑豆。

一路走,一路漏。

漏到明天还是有。

09

胡子不多两边翘,

屋里屋外上下跳。

白天墙角睡大觉,

老鼠见了快快跑。

10

俺家藏着个老头,

代代做个贼头。

碰见花花公子,

吓得屁滚尿流!

谜底:鸡、公鸡、鸭子、蛋、窑(鸡窝子,妈妈:母鸡,孩子:鸡蛋)、猪、狗、羊、猫、老鼠

桌上的饭菜被我们风卷残云般吃光了,背起书包去上学,我们也和这些鸡狗猪羊再见了!

我们把“蜘蛛”叫做“络络蛛子”。后来,在课本上学到了“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再对比——

01

说了个老头七十七,

房檐底下编笊篱。

说了个老头八十八,

半夜起来编篱笆。

感觉母亲的谜语好土气啊!就把老师讲的诸葛亮八卦阵向母亲显摆,母亲很惊讶很赞赏地说:“还是念书好呀,知道这么多文化!”“你们好好跟老师学(xiao)啊!回来说给我听。”这就更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现在想来,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啊!

农家的中午是以太阳正南为标准的,所以放学回来饭还没做熟。小伙伴们便挎着筐子去拔草拾柴,这时候,我家孩子便成了“抛闷儿”的主角。“咱们来猜闷儿啊!”谁猜不着就得学小狗叫啊!”

02

上山直勾勾,

下山滚齐溜。

摇头梆子响,

洗脸不梳头。

03

空空树,扁扁材,

野鸡下蛋土喽埋。

04

窝不窝,心眼多。

藕不藕,水里走。

船不船,两头瞒。

斗不斗,一大溜。

这是一组连环谜语,农家院里的家畜家禽,地里活跃的动物,田里茂盛的庄稼。所见所闻,都可以入谜语。有些其实很难猜的,即使母亲给我们详细的解说,也是半懂不懂的。随着年龄增长,慢慢的就明白了。但是感觉好玩好听,就使劲记,记得多了,我们在孩子堆里就感觉高人一筹了。

05

南边来了个黑小子,

爬到树上哭嫂子。

有翅没毛飞得高,

躲到树上大声叫。

人家话还没说完,

它说知道知道全知道。

06

一粒米,打三截。

也没骨头也没血。

07

芝麻粒,挎小人。

小鼻子小眼小腚槌儿。

08

哼哼嗡嗡一队兵,

要喝红酒不住声。

棍棒刀斧全不怕,

就怕秋来一阵风!

09

肚子大,脑袋小。

身穿一件青绿袍,

手里拿着大镰刀。

谜底:1.蜘蛛,2.蛇、刺猬、狗、猫,3.地瓜,4.藕、船、斗,5.蝉、知了,6.蚂蚁,7.虱子,8.蚊子,9.螳螂

这里要说明的是“虱子”,这种让我们这代人刻骨铭心又恨之入骨的小虫。它死死盯在我们的头上、身上,藏在我们的发辫里、衣服缝隙里,产卵生子,喝我们的血,让我们无可奈何。白天,向阳的地方,小伙伴们互相捉头上的虱子;晚上,昏暗的灯光下,姊妹们翻过衣服拿虱子,捉也捉不尽,拿也拿不完。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是一种别样的经历。

其实,我们最享受的季节是秋天。秋姑娘真是一位绝妙的画师,把大平原涂抹得多姿多彩。黄澄澄的谷子、沉甸甸稻穗都弯下了腰,一阵风吹过,犹如荡起波浪的海洋。棉花的叶子变幻成深紫的颜色,棉桃笑得咧开了嘴,满地像铺了牡丹花的绒毯。高粱像极了鲁北的大汉,挺直地立着,红红的脸膛映红了脚下的原野。这美丽的风景,也是我们“憋闷儿”极好的素材。

01

一颗树,地上栽,

老鸹下蛋土里埋。

02

我家有个娇小姐,

埋到地里八个月。

冷时盖着绿缎子被,

热了黄袍身上裹,

去时面黄肌瘦,

回来儿女一大窝。

撅着胡子坐着车,

铡刀底下分两截

磙子轧,碾子磨。

蒸了馍馍一大锅。

03

一个大汉丈二高,

长节长叶不长毛。

身上穿着绿绸子裤,

头上戴着红珠帽。

04

麻布帐子红菱被,

两个胖子里边睡。

说了个老头二指高,

白麻子脸罗锅腰。

05

一节节开花,

一节节包子儿。

不生出来,

棒槌敲你。

06

小小一棵树,

七八九个杈。

红花谢了结绿瓜,

绿瓜破了开白花。

07

说了个老头八十八,

先长胡子后长牙,

衣服穿了七八件,

里头包着个金娃娃。

08

花包袱皮儿包衣服。

衣服里面包珍珠,

珍珠红了露出头。

09

弯弯树,弯弯藤,

弯弯树上结铜铃。

10

青洋树,耷拉枝儿,

白马降(音抛声)了个黑驴驹儿。

谜底:地瓜、小麦、高粱、花生、芝麻、棉花、玉米、石榴、葡萄、菇米

最后这个谜底是“菇米”。一望无际的田野,夏天的小麦,秋日的玉米、高粱,有的抽穗后长成发霉的黑色籽粒。经过一段时间后,外面崩溃爆开,黑色籽粒变成灰状粉末,用手一摸黑乎乎一片。在农村,这种东西在玉米上叫灰泡,长在高粱上叫“菇米”。虽然看起来很丑,但它可以吃,有一种淡淡的香味。是我们拔草拾柴挖野菜时的美味儿。

家乡的菜畦是孩子们赖以憩息的宝地。生产队里划出一块地,打上水井,安排会种菜的社员管理。春天有绿油油的菠菜油菜,夏天有长长的黄瓜圆圆的茄子,秋天的豆角、南瓜,冬天的大葱、大白菜。隔三差五地给各家,按人口分菜,称量出一堆堆的,排在那里,像一座座碧绿的小山丘。小孩子早早地去属于自己家人口的那一排,挑一堆自以为最好的守着,等大人散了活(收工),推回家里。这当口,是“憋闷儿”的好时机。

01

白纸扇子绿镶边,

聪明孩子猜半天。

02

有根不着地,

有叶不开花。

都说它是菜,

园里不种它。

03

紫红树,紫红花。

紫红坛里装芝麻。

04

小时绿老来红,

肚里一包小白虫。

05

姊妹七八个,

围着(音zhou)那柱子坐,

扒下那红绸子裤,

等周(zhou)挨捣打。

06

兄弟七八个,

裹着白绸袄,

围着柱子坐。

长大要分家,

衣服都扯破。

07

半截在地上,

半截土里埋,

半截绿半截白,

脚上穿周那白毛鞋。

08

一个婆婆园中站,

身上挂满小鸡蛋,

又有红来又有绿,

又好吃来又好看。

09

稀奇古怪圆溜溜,

绿皮红肉黑骨头。

10

红提桶绿提系儿,

里边盛着黄金汁儿。

谜底:白菜、豆芽、茄子、辣椒、红蒜、白蒜、葱、枣树、西瓜、柿子

还有一类谜语,是关于身体的,是以画谜开始的。

01

一点一横长,

梯子顶着梁。

三天没吃饭,

给你个大鸡蛋。

有草山上长,

两边挂铃铛。

02

一棵树五个杈,

五个杈航(上)结嘎啦。

03

兄弟姐妹五个,

左右各自分开。

无事互不相干,

有事大家都来。

04

东科台儿,西科台儿,

里边盛周那干韭菜儿。

东窗户,西窗户,

里边盛周那干糠糊。

05

一个葫芦七个眼,

又会听来又会看。

又会唱来又会喊。

06

高高山上一蓬麻,

月月割了月月发。

07

高高山上种韭菜,

不稀不密(读mei)正两排。

08

上边一排毛毛松,

下边一排毛毛松

把人夹在正当中。

姐妹两个隔一条堰,

到死谁也望不见。

打开大门天下皆知,

关上大门漆黑一片。

09

左一孔,右一孔,

是香是臭他全懂。

两条胡同黑到底,

进去出来一道气。

10

一物生的鲜,

四面不见天。

长年不下雨,

光湿不会干。

谜底:人、手、手、耳朵、头、头发、眉毛、眼、鼻、舌

当夕阳的余晖撒向大地,整个被晚霞笼罩的乡村便充满了诗情画意,被椿树环抱的农家小院更加令人如痴如醉。我们回到温馨的家园,开始享受灯光下“抛闷儿”的乐趣。

母亲是绝好的智力开发师,她虽然目不识丁,但她的脑子里装满了这种有说有唱、押韵好听的谜语。这些“闷儿”,是苦日子里的调味剂,它给了我们无尽的欢乐,调动了我们求知的欲望,燃起了我们探索的激情。它融合着家乡的泥土芬芳,浸润着父老的温柔慈祥,镌刻在我们的骨髓里,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成为我们心底最美好的记忆。

作者:王桂兰,网名:东篱采菊、风信子,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作协会员。有诗文散见于报刊及多个文学平台。

(0)

相关推荐

  • 你们梦寐以求60的“成语谜语”游戏出来啦...

    你们梦寐以求60的"成语谜语"游戏出来啦,有趣还好记,帮助孩子记成语的新方法,增强学习效果,老教师极力推孩子学习. 成语是孩子学习语文时必须掌握的内容,既能丰富孩子的文化底蕴,又能 ...

  • 谜语不迷,一学就会写,一猜就明白

    本周,和三年级的同学一起学习写谜语. "谜语"初听很难,学会方法以后,简直是"so easy",同学们热情高涨,一节课能创作5.6首呢! 一起来猜猜这些好玩的谜 ...

  • 那些年母亲教的歌谣(6):笑声中的歌谣

    日子像春天的花朵有盛有衰,像树上的叶子有生有落.不管时光如何变幻,母亲总能化生活中的不快为乐趣,时时处处都唱着那心中的歌.那些滑稽幽默俏皮话,叫人捧腹大笑的歌谣,让枯燥的日子变得妙趣横生. 穿过州城的 ...

  • 那些年母亲教的歌谣(4)月光下的歌谣

    农家皎洁的月光透过糊着窗纸的木窗棂,照到土炕上,那是母亲最宝贵的灯盏.这样的夜晚,母亲不点灯,在月光下纺棉花做针线.她会一边忙活,一边教我们唱"唱儿"-- 月光下的歌谣(1) 月亮 ...

  • 那些年母亲教的歌谣(3):世相中的歌谣

    母亲不同于父亲,她从不直接教导我们做人的大道理.在她朗朗上口的歌谣里,唱出了世态炎凉,也唱出了善恶福报.小的时候我们也不理解其中的道理,但我们听出了褒贬,无形中这些歌谣影响了我们的做人准则.母亲勤劳, ...

  • 那些年母亲教的歌谣(序)

    母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母亲身上储存了太多有形和无形的精神财富,无论母亲在或不在,都已在我们心里开花.母亲做的手织布,承载了她心灵手巧勤俭持家的秉性:母亲说的老俗话,记录了她的通情乐观明白事理:母亲的那 ...

  • 母亲节专题-《母亲教我的歌》

    又要到母亲节了,关于母亲的古典音乐实在是太多了,平常小编也时不时的会放一些作品出来,这次小编又找了一首关于母亲的古典音乐,来自于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 捷克有两个国宝级的大师,一个是<我的祖国&g ...

  • ●母亲节,怎能忘记《母亲教我的歌》

    ●母亲节,怎能忘记《母亲教我的歌》

  • 谨以此歌献给普天下的母亲|提琴超女金本索里演奏《母亲教我的歌》

    <母亲教我的歌>作于1880年.由捷克著名作曲家安东宁·德沃夏克创作.原作为一首歌曲,是作者所作的包括八首歌曲在内的歌曲集<吉普赛之歌>中的第四曲.本曲后来被改编为小提琴.大提 ...

  • 莫言:母亲教我的那些事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五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 ...

  • 母爱情深,一曲《母亲教我的歌》献给伟大的母亲节

    母爱情深,一曲《母亲教我的歌》献给伟大的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