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古城情思
“层垒犹堪国士夸,空留断戍阅年华。干戈此日消沉久,桃李春风尽是花。”这是清代无棣籍诗人李异描绘的古无棣“八景”之一“汉垒盘旋”的诗句。这座历经千年的“汉垒”就坐落在我老家的小村旁。
我们老家人更习惯于称呼“汉垒”为“城子”,我的童年便是在这城子边度过的。从我有记忆时起人们就说这古城子是汉朝大将韩信修建的,当地关于韩信筑城的传说很多,有的说是韩信在此地征战丢了一只战靴,为雪此耻辱仿照战靴形状筑了这座古城,有的说是韩信当年在此屯兵,修筑这座靴子形状古城有靴踢长安,必克汉都长安之意等等。
儿时的我对于这位让人励志的淮阴侯并不感兴趣,只知道古城子是我和小伙伴们放学后的乐园。那时的古城墙虽说是残垣断壁,但南城墙还绵延有二三公里,部分城墙仍有十多米宽,虽然古城墙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磨打得只有几米高了,但在古小米河北岸平坦的田野里显得尤为突兀。由于年久失修和雨水冲刷,古城墙上出现了无数或大或小的洞窟,墙顶上更有不少深坑,一到夏秋整个城墙顶上长满野草,壁上长满酸枣棵、红荆条,城墙的洞窟在杂草和灌木丛中时隐时现,格外瘆人。由于野草和荆棘的掩盖,那大小洞窟又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经常有狐狸、黄鼠狼、獾、地狗子等在此藏身,最让人恐怖的是洞窟里各色的蛇。那时每到夏天放假小伙伴们就相约去地里割草,其实割草为辅,一块玩耍为主。当每人割到一平筐草的时候,就会不约而同地爬上城墙,找一块野树荫去下平台按方(一种类似围棋特点的博弈游戏),败者要为胜者去摘几颗或熟或不熟的酸枣。有一次我把邻居永胜赢了,我和小伙伴们都等着永胜去摘酸枣,容易摘的枣都被摘没了,永胜为了遵守规则必须去城墙壁上探出的酸枣树上去摘。我们正幸灾乐祸地等着吃酸枣,突然听到一阵鬼哭狼嚎的声音,大家急忙跑过去看,永胜正卡在两棵长在崖壁上的酸枣树上,树枝上一条比铁锹把稍细些的红黑两色相间的花蛇正吐着芯子,那蛇也不知是因为被永胜挡住了归城的道路还是被永胜的哭喊声吓懵了,它竟然竖起颈项吐着芯子用那对阴森恐怖的小眼睛盯着我们,此时的永胜已经吓得浑身发颤喊不出声来。当我们把永胜拉上来后,他一声不吭就回家了,永胜回家后三天没再出来和我们玩,后来听永胜妈妈和我妈妈说永胜吓得裤子都尿湿了,被“长仙”(我们这里迷信人管成仙的蛇叫长仙、成仙的狐狸叫狐仙、黄鼠狼叫黄仙)吓着了,睡了一整天,怪不得我们看见永胜的奶奶在古城墙下念叨着烧了很多纸钱。多年后一见到永胜说起这事,他总是满脸认真地说:“城子里真有大蛇,有灵性……大蛇为啥不怕人?”有灵性的“长仙”没把我们吓到,我们相信见到大蛇时我们喊了“摸摸头芯,没有俺的事”,所以我们照样迷恋春天在城子上进行“攻城夺寨”的游戏,照样迷恋在冬天里捉迷藏时躲在城子的洞窟里……
我对古城子的依恋,还在于那些迷人的传说,她让我沉浸在先辈童话般的故事里乐而忘返。父亲说他小的时候,城子还要大得多,在信阳镇政府驻地的粮所里北城墙还保留着高大的一部分,城墙上还残存着垛口、瞭望台等遗迹。父亲的故事充满迷信色彩,他和村里人都相信城子上住着“狐仙”,而且总能列举几个让你深信不疑的例子:村里孙二奶奶长了一场头疼难忍的大病,去了好几个医院都没治好,后来有高士让她中秋节带上烧鸡去古城子脚下给狐仙爷烧纸上供,结果过了几天病就好了。还有就是谁动了古城子的土惊动了狐仙爷,他家就会遭罪,这倒是情况属实,我知道城子里面的车里村有一村民盖房从城墙取土打冬块,结果被城墙掉下的完整大土块砸死在城下,他把事故巧合也归于“狐仙”的惩罚。
每每说到狐仙,我就问他:“真的见过狐仙吗?”“见过啊,我和村里你好几个大伯都见过。”父亲坚定得让人惊讶。于是深吸一口香烟,故事便随着烟雾吐出来了。“有一年冬天,我和你几个大伯给城东地里麦子打冬水(就是入冬后给麦子灌溉一次水),过去条件落后啊,好几家子一台机器,好几天才浇完,地浇不完夜里就需要看机器,有一次我和你大伯二伯夜里看机器实在冻得受不了了,你大伯提议去城子根下避避风吸根烟。我们几个刚到城根底下蹲下,突然从远处城墙上跑到东边地里一只大狐狸,后面还跟着两三只小狐狸。我们三个都不敢出声怕惊动了它们,把头缩进破大衣里只露出眼睛,借着清幽的月光远远地看着,只见老狐狸嘴里吐出一块闪闪发光的东西,然后小狐狸们就去抢夺,一会那东西又被小狐狸叼到嘴里,依旧闪闪发光,你争我夺大约有一颗烟的功夫,老狐狸就带着小狐狸们跑回城子上不见了。大伯说这是狐狸炼丹,祖辈人都说见过,父亲说好像看到那狐狸戏耍的发光的东西丢在地上了,远远的还能见到一点光亮,等他们跑到近前却什么也没有。”我又咨询了当年的目击者,两个伯父都说见过,多年来我一直疑惑,这闪闪发亮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真的是狐狸炼的仙丹吗?后来随着知识的增加,渐渐明白狐狸是真的,那仙丹极有可能是含有磷元素的骨头,和坟墓的“鬼火”应该是一个原理。比起父亲的故事,爷爷的故事对我更有说服力。因为他记忆中的古城子大部分还是完整的,他甚至清晰地能够讲述古城子“内匝9里外围12里,里面围着三个村,其中一村叫靴脸,古城墙上可以并排三辆大马车”,他还记得解放前国民党第六旅保安司令张子良的司令部就建在北面粮所高大的城墙上,他还记得抗战时古城子依旧高大威武,鬼子的炮火费了三天工夫才轰塌一块城墙……他还讲到我们村里的好田地都是一个姓张的财主叫人用大马车拉着一部分古城墙的土垫起来的,最终还是归结于狐仙怪罪所以张财主家人丁不旺。
我丝毫没有嘲笑先辈们的带有迷信色彩的故事。中国宗教颇多世俗气息,当农人膜拜“狐仙”时,古城子成了连接人仙两界的桥梁,也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或许这层神秘的色彩更为古城得以残存贡献了绵薄的力量。
狐仙的神力抵挡不住利益地进攻,古城子在人们的记忆里越来越小。虽然古城不再高大雄壮,但我依旧迷恋她,考学,离乡,工作后,只要回老家有机会我就会登上古城遗址,站在古城墙上,一想到脚下踩的是汉朝的故土心中就会无限激动充满豪情。
时值初秋,蓝天白云、凉风习习,我和女儿再次走近古城墙。古城遗址像卧在绿色玉米地海洋里的一条巨鳄,从历史深处走来,顶上的野草有些衰黄,让人联想到大漠边寨的凄凉,那些深邃的洞窟更像是岁月的眼睛,似乎在凝望着这片古老的热土。登上古城最高处,女儿想到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虽写不出这样的旷世杰作,但我知道大凡名胜古迹,而成风景、成故事、成传奇者皆与名人、名山、奇水密不可分。文人雅士、迁客骚人一杆竹笔偶尔涂画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让人向往白帝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让人愿意登临黄鹤楼追寻诗人描述的思乡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让很多人克服了恐高症登上河南云台山的茱萸峰。我查遍了很多资料,描绘无棣信阳古城的除了少数几个无棣籍古人写了少之又少的几首诗,就再也很难找到了。也难怪文人雅士不爱青睐,万里长城今犹在,谁爱眷顾乡间一土城?和长城相比,信阳古城更像一位卑处一隅,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不求索取。很少有人因诗因文而向往无棣的信阳古城,但这减少不了古城的阳刚之气和浩然的雄风。谁能想到古城却因那位自称“带兵多多益善”和又能承受“胯下之辱”的汉朝大将---军事奇才---淮阴侯韩信而名扬千古。
抚摸城土,我仿佛看到当年淮阴侯带领将士们手拉肩扛用最原始的工具在鲁北平原上夯筑起这座土城,久经两千多年风雨地震海啸,没有任何人工保护的古城缘何仍然屹立不倒?里面包含了先人多少汗水和智慧。漫步城顶,仿佛看到全身戎装的将士在城上巡逻,想到有多少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随韩信征战于此的将士们在这城墙上的巍峨城楼里借着如豆的油灯读着家书,或许正悄悄擦去思乡的泪滴。南望古小米河,这条古老的运粮河在淌金流翠的田野里曲折蜿蜒向东流去,我仿佛看到了河面上舳舻穿梭,桅樯帆影,仿佛听到了战场上的鼓角争鸣。
走下古城墙,我的思绪又回到两千多年前,淮阴侯在这空阔原野之上,腾空筑起高达数丈,可驱八乘的铁壁要塞,凭潇米河(也称小米河)之天险,形如靴,揽三庄,成鼎之势,易守难攻。不能不让人折服于这位“出陈仓、定三秦、缚魏豹、斩陈余、捉赵王、斩龙且,围垓下,奠定汉室一统”军事家的雄才大略。可是后来,滨州市考古专家研究,从城体格局、构筑方法、城土中夹沙陶片等方面测定,信阳古城约筑于战国后期至西汉初期。从残存的城墙夯土层观察,其间所包含的遗物、陶器残片均为早于西汉初年之前的典型器物残片。另外,古城遗址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和齐国“齐法化”刀币。1973年,信阳乡古城怀抱里的车里村村民在村附近挖渠出土了17枚齐国刀币,币长173毫米,正面有“齐法化”三个字。这些足以说明古城应该早在韩信之前就已存在,并非淮阴侯所筑。当地广为流传的有关韩信的各种传说,只能说明后来大将韩信或许在此屯兵或许在此征战过。
是否韩信筑城并没有那么重要,让我有兴趣探究的是古人在此筑城的缘由。《春秋左氏传》记载:“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无棣邑为春秋齐国北鄙,介于燕、齐两强接壤处的交错地带,左环渤海,右控平原,地理位置良好,战略优势突出,加之无棣濒临河海,鱼盐富足,域内陆貌平缓,多平原地形,故盛产枣粟,这些独特的资源优势,使之成为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平原之上,无险可守啊,于是齐国于此修建城池,既可屯兵作为进攻燕国的阵地和哨所,又可保障“山海渔盐之利”的齐国渔盐业经济,使其能“霸诸侯、一匡天下”。沧海桑田,虽然现在的古城墙坐落在这乡间田野,或许两千多年前的这里曾是交通要道,逆旅驿站,商旅往来络绎不绝……
站在1992年山东省府立的“信阳古城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前,我再次回首仰望古城墙,竟然心生沉重,站在她的面前一种莫名的自惭压在心头。从小生于无棣长于无棣,到现在才觉得自己对这片土地并非熟悉,对家乡历史的了解,虽不再仅仅停留在黄荆菜、红荆条和盐碱地上,但也只是凭借来之书本资料上的只言片语。与其到处追寻那些人工雕琢痕迹明显的名胜古迹,何不静下心来读一读家乡这本内涵丰富让人沉醉的书?与其到处寻觅那些名不副实的琼浆玉液,何不归来饮一下家乡这壶滋味醇厚的佳酿?
何止信阳古城,魏王豹墓、广武城、龙且冢、千年古桑、曹操登临碣石处……哪一处不是一首诗?哪一处不像一幅画?让家乡这本书历史更加久远,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而今,古老的无棣,这座山海古邑,正在创新的同时兼重传承,让泱泱中华文明延续、光大。
回家的路上,女儿用手机又查到了两首无棣名人与“汉垒”有关的古诗。一首是明嘉举人孙重光写有《汉城俯瞰》,诗云:“平原北望郁峥嵘,古垒犹传大将名。把酒几伤兴废事,凭栏不尽古今情。”另一首是明嘉靖进士杨巍,其《秋日登无棣古城呈谷司马》诗云:“魏豹坟边四履尽,淮阴垒外九河平。”
我已不愿再和诗人一样在古“汉垒”前只会缅怀大将韩信和魏王豹了,“往事越千年,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秋风瑟瑟又怎能吹断我胸中绵绵家乡情!
作者:杨方勇 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教师,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