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只有8平米的小房间,竟超越后宫,成为乾隆一生最爱呆的地方!

朽木可雕

都说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是文人雅士的理想,究极根源,大抵是因为在书房这个空间里,一角一落,一书一器,都能投射出主人的志野情趣。

最早的文房概念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经过宋元几朝的更迭普及,终于在明清时期迎来繁盛。

历数历史中为人所载的书房样态,富者筑楼,贫者只占一桌席。

乾隆的书房“三希堂”虽然名气很大,但面积通共也就8平方米,被称为故宫中最小的房间。

可能这个名词你听着感觉也有点儿熟悉,其实在一些大热剧中就有出现过,不知道你是否有留意到,。

因此,为了能让我们看下一部清宫戏再看到它时,能够跟自己的家人朋友侃侃而谈一番,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三希堂和乾隆的那些事儿。

养心殿在明朝嘉靖年间初建的时候只是个调理御膳的厨房。清朝顺治皇帝开始在这里居住并且在这里去世。

康熙皇帝把这里改造成了生产皇家御用品的造办处。直到雍正皇帝登基养心殿才彻底成了一个皇帝起居办公的场所。

从雍正后,这里取代了原来乾清宫的功能,成为清帝国的“大脑”,重要决策都从这里发出。

养心殿里有这样一间总面积8平的小房间,小房间还被楠木雕花隔扇分成里外两间小室,外间东西长210厘米,南北宽228厘米,面积仅4.8平方米。

这个小间是“一间房子半间炕”。这就是乾隆的书房——三希堂。

三希堂1746年建造,1799年停用。直到清末一直保持着停用最后一天的情景。据说,后世的皇帝都不敢进。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接手养心殿之后在原来书房“温室”的基础上连改带建改名而来的。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遇到他一生的“珍爱”,这就是收藏到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乾隆称之为“三希帖”。

这件书房也就被乾隆命名为“三希堂”

“三希堂”虽然小,狭长的室内又用楠木雕花隔扇分成里外两间小室,但陈设典雅,古朴,弥补了空间的不足,再加上设计得当,因此并无丝毫局促之感。

三希堂有一个大大的落地窗,窗台边上放着一些精致的装饰品和文房用具。有一套垫子,包含了坐垫、靠背和两坨“迎手”,前边就是书桌,这底下是一个极具北方特色的炕,右边有一面大大的镜子。

乾隆说他通过书画去怀抱古人,去感受古人善良的德行。如今,我们通过这样一间书房,去感受乾隆,去感受乾隆面对古人墨迹时的谦卑与赤忱。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苏东坡《南乡子》

要论书房的精致有品位,中国人的传统书房绝对是数一数二。
茶香墨韵,书里芳华。书房骨子里的风雅,换一刻悠然。
所谓“书房”,藏书之所自然不在其内。书房的不同,在于它是为人设,而不是为书设,那么一个属于自己的、可以在其中静心读书的所在,便是书房,却不在乎书的多少,或者也不在乎书的品类。
文人的书房,其实意不在书,而更在于它的环境、气氛,或者说重在营造一种境界。这样一个绝无功利之心的小小空间,读书实在只是涤除尘虑的一种生存方式。

小叶紫檀 | 群贤雅集·大笔筒

有一方安静、文雅的书房,是古人平生最上心的事。能称作 “书香门第”之家,更是必有书房。

书房在家中是最高雅的场所,古典的书房氛围内,洋溢着自然的木香与人文的墨香,陈设布置处处透露着文人气质。

猛犸牙 | 咏荷图·笔筒

古代书房用地多为面积大,乃园林之一处,江南之一景,得园林天然之趣。明代的计成在其《园冶·书房基》写道:书房之基,立于园林者,无拘内外,择偏僻处,随便通园,令游人莫知有此。

内构斋馆房室,借外景,自然幽雅,深得山林之趣。如另筑,先相基形:方、圆、长、扁、广、阔、曲、狭,势如前厅堂基,余半间中,自然深奥。或楼或屋,或廊或榭……

红木描金 | 竹林七贤图·插屏

如果说家宅是我们在尘世间的庇护所,书房则是心室,点滴的陈设中蕴藏着家中主人自我的心性。

至于空间的布局,常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这是营造高雅、恬淡养心书斋的重要因素。如有后花园, 与之相邻, 使人凝心聚气,收敛思绪。

小叶紫檀 | 素面大镇尺

家具的陈设,黑白相间的水墨,天人合一的盆栽、竹编花器。案头小趣的羊脂玉、紫砂壶等营造出修身养性、读书品茗、工作休闲,冥想沉淀,的悠然之所。

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文人意趣,处处可见主人的兴趣爱好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黄杨木仿古 | 饮马印章

书房作为主人的心灵归属地,崇尚以人为本,从文化基因和传统价值观念中找回中国传统文化,

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和互补,通过生活实践找到属于自己的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寻求内心空间价值的增长。

文房摆件 | 太湖石

一间屋子本是空空如也,陈设布局又何须设限,以形式为中心易被形式所困。卸下对样式的捆绑,才能真正达到心灵上的愉悦和洒脱。

繁而不乱;简而不陋。亦中,亦西,亦古,亦今。通过对空间与物的调和,达到气韵上的统一,调性上的一致,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小叶紫檀 | 螭寿款·笔架

对中国人而言,书房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它本身。书房不仅是文人的精神家园,也是现代人的精神栖居地。
对我们来说,外面的世界越嘈杂虚无,越需要书房来固守本心。人生天地,须臾过隙。淡淡空尘,琴书消忧。愿得书房一间,不求广厦千万间。

荔枝木 | 随形如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