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 | 互联网+对教师的冲击和挑战
互联网+教育带来了高校教师教学相长的生态变化,教师将变成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陪伴者、评价者。
在MOOC的背景下,一些教师会成为“超级明星”,而一些教师则可能变成助教,MOOC对教师本身会有很大的冲击。那么,互联网+教育对教师角色有何挑战?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教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北京大学企业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峰,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惠晓丽,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艳梅,北京35中校长朱建民参与了“互联网+对教师的职业冲击”的圆桌论坛。
朱建民校长介绍说,在35中正在实行走班制,选课制,学生在网上自由选择上哪个老师的课,这样一来,有的教师很受欢迎,许多学生选他的课程,而有的教师的课程可能只有10多个学生选。“这对教师的冲击确实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非常严峻的甚至残酷的挑战。”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课本和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来源,师生之间的角色差距越来越小,教师将会变成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陪伴者、评价者,角色变化很大。“过去教书,现在育人更重要。”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在2015年开始把自己的教学课堂放到网上,一首歌一个学生一节课。他放了180节课程到网上,目前点击率有3亿。“不同曲目的风格,技术怎么表现,腔调该怎么拿捏全在里面。”现实中一对一的视频教学放到网上变成了对成千上万学生有指导意义的在线课程。他自己也开始了大型声乐与MOOC结合教学,“建立一个互联网的音乐课堂,把好的学生拎出来培养,给一般人关于音乐的常识教育。”戴玉强的“戴你唱歌”现在正在用MOOC的方式做。
吴峰认为,互联网教育模糊了教师的边界,最近有新闻报道教师以非常高的收入上一天的课程,这是“教师价值在市场上的体现。互联网+时代,这种体现将会越来越明显。”此外,他认为,互联网教育促进了教学相长,教师也从学生那里得到知识,“学生的问题,经验知识,不断地冲击着教师,挑战着教师重新思考自己。”他总结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优质教师的价值得到了充足体现。互联网+教育能促进终身学习。”
李艳梅教授表示,互联网+正在成为一个试金石,它能判断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能被机器和网络所替代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在 MOOC的背景下,教师更加应该回归本质,更要培养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培养学生、形成良性的互动,更加关注学生本身。”
惠晓丽认为,在目前互联网+的时代,必须考虑到它对教师的冲击,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互联网+教育一定会带来高校教师教学相长的生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