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沈富可:2.0时代要从一己之力到共同建设 | 封面报道

      2.0时代要从一己之力到共同建设      

——访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沈富可

学生是信息化工作的落脚点

  华东师范大学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国内高校的前列。在信息化应用上,他们起步又早又快——最早开始做大数据应用,最早开始将一卡通完全虚拟化,最早提出以工作流的方式变革学校的管理流程。

  “学生既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沈富可说。他认为,信息化工作要有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或“以学习者素养与能力的达成为中心”的理念,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积极地通过创新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治理服务的创新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的变革,成为一所“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大学。

  大学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正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而高校的信息化越来越多地承载着促进大学成长的使命,虽然现实和前景如此,但不可否认,信息化工作遇到的各种挑战是很明显的。沈富可认为,互联网行业的“倒逼”逻辑此刻在教育信息化这里不太适用,如果说互联网是“我颠覆你,而与你无关”,教育信息化的推动逻辑则是“在一个传统的组织内部,一个边缘的技术部门要对一帮核心的业务部门说三道四”,其艰难不言而喻。要做到信息化与大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融合,急切需要总结和分析之前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直面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

2.0时代要提倡共同参与

  伴随教育信息化2.0的推出,意味着高校的信息化工作迈入新的时代和阶段。沈富可认为,教育信息化2.0与前一阶段的工作既有突破,又有顺承。在这个新时代,从理念到模式将进一步凸显“开放、共享、融合、创新”等特征。

  “我认为教育信息化2.0的目标落实在高校表现为,智慧校园构成的数字校园是物理空间中校园的拓展与延伸,其背后要解决数据的有机共享问题,建设模式上要从IT团队的大包大揽逐步过渡到由各个职能部门、院系及师生参与的多个建设主体共同建设。只有这样信息化才能发挥支撑学校改革和发展,以及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沈富可认为,学校的IT团队的定位很重要。因此,对于信息化,IT团队要亲身实践、不断改进,开放共享、精益求精。学校IT队伍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思路,对内来说,除了要做好IT技术支持以外,还要有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以信息化的指导思想为依据,从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角度考虑学校发展中那些与信息化相关的大事。也就是充当高校发展的“智囊团”的角色。而对外来说,要让教育信息化的参与主体逐步扩大,除了信息办的员工、学生、教师、管理者与其他的合作伙伴以外,还应该把互联网中的参与者也引进来。沈富可认为,IT团队要做好三件事:搭框架、出标准、共治理,在此基础上筑巢引凤、开放共享,多方参与、良性互动,先建后补、百花争鸣

  (本文刊载于《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8年4月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