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妇女谥号“孺人”的因由

客家妇女谥号“孺人”的因由

林作尧收集整理

在客家地区客家妇女一直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她们死后一般有谥号:孺人。在梅州客家妇女去世后则可按古代诰命夫人的服饰殡葬:穿戴凤冠、霞披、松鹤袍、珠绣鞋。

据民间传说:宋代末年,宋帝一行被元兵追赶南下,来到梅口(即现在的梅县松口镇)的燕赖村渡口,为大江所阻。正当危急之际,从山上走来一群唱山歌,肩挑柴草的妇女,随即上前请求救援。樵妇见义勇为,撂下柴草,手执挑杆、镰刀堵住路口,把住渡口,组织渡船护送宋帝一行渡江。元兵追至,发现路口被堵,沿河、山口有人把守,不明虚实,疑有伏兵,便不战而退。宋帝为谢“救驾”之功,赠以金银珠宝,樵妇们不受,宋帝感于樵妇忠义,诏令封赠全体樵女以“儒人”称号。以此传说为据,后人有为客家女子题诗:男执干戈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

此后,客家妇女丧后,可按诰命夫人的服饰殡葬,墓碑上均尊称为“孺人”。但是,这种殡葬服饰,大多数平民百姓是办不起的,墓碑上孺人称谓则不论贫富皆可使用。

据《礼记·典礼下》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曰人曰妻。在宋代,孺人则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号。自清则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号。

林作尧收集整理

作者简介:林作尧,自号桃源洞主(书斋),梅州市城北镇人,原广东梅州市岭东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梅江区(县级区)台联会永远名誉会长,梅县客家学研究会副会长等,主编《西河乡情》、梅州《嘉应客家文化》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