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裂果,都是吃饱了撑的
园艺学家喜欢把一些查不出病因、很难对症下药的病害称作生理性病害,就像人类的一些疾病,医生都归罪于免疫系统下降。
跟人进补一样,有些生理性病害可以通过增强树势来解决,但有些就不能,比如裂果。
树势越强,果实越大,就越容易裂果。
有趣的是,几乎所有水果都有裂果的“癖好”,葡萄、石榴、苹果、桃、油桃、樱桃、梨、枇杷、西瓜以及一些柑橘类,这些水果界的“大咖”无一例外。
当果实处于迅速膨大期或者成熟期的时候,如果老天爷“客气”,果实很容易因为吃太多、喝太饱,把“肚皮”撑破,从而造成裂果。
所以,从表象上看,所有的裂果,都是吃饱了撑的。
但从本质上讲,裂果或许就是水果的一种“天性”。
石头不裂,怎么能蹦出“孙悟空”来呢?!
在同一个树种里,皮薄的比皮厚的容易裂果,没毛的比有毛的容易裂果,果形扁的比圆的容易裂果,没种子的比有种子的容易裂果……
至于在什么部位开裂,就看“突破口”在什么地方,桃子的缝合处,苹果的梗洼部、萼洼部,柚子的脐部……
暴露在阳光下的果实比遮阴处的果实容易裂果,那是因为有阳光普照的果实不仅“胃口好”,长得“壮”,果皮还容易“老化”。
得病的果实比正常的果实容易裂果,那时因为发生病害的部位就是裂果最好的“突破口”。
开裂的方式也五花八门,纵裂、横裂、龟裂、环裂、放射状裂、网状裂、不规则开裂……
没有“套路”可言,全看果子“高兴”。
专家常说,解决裂果的最有效方法是选用抗裂品种。
此法两难。因为对消费者来说,肯定希望果子个大、皮薄、肉嫩,而这些特征恰好又是容易裂果的性状。
所以,更具效益的方法还是需要在栽培上动脑筋。
维持适宜、稳定的土壤水分状况,避免土壤水分的剧烈变化,改良土壤结构,起垄栽培,果园生草,地膜覆盖,可以减轻裂果的发生。
维持适宜、稳定的光温环境,保持树体合理负载量,进行果实套袋,使果实避免光温环境的剧变,避免雨水、农药的刺激和病虫的危害,可以减轻裂果的发生。
对种子败育的柚类来说,恢复水果“本性”,通过人工授粉增加果实中的种子,可以减轻裂果的发生。
最管用的方法,还是要跟老天爷“作对”,营造可控环境,进行大棚避雨栽培。不仅可以避免裂果,还又利于提高果实品质。
至于补钙防裂果,则多少带点“忽悠”的成分。
尽管钙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理论上说补钙可以维持果皮强度和韧性……
但想靠补钙来解决裂果问题,就像吃水果防癌一样,都不大现实。
稳定压倒一切!这才是解决裂果的根本原则。
图文 / 清扬(微信号:wlswt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