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丨仲景传人李赛美:从无字句处读书,书不在多精读则悟

“好像天外来人写的天书,对一些很疑难杂症患者,往往原方原量原法即见奇效,所以我读它读得很感慨。”这是李赛美教授在和我们分享临床上根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给病人治病开方时的真实感受。

提到《金匮要略》和《伤寒论》,我们不免会想起“伤寒论”学科带头人——李赛美教授。在对“伤寒论”的研学和教育、摸索和运用中,李赛美教授有自己个性的想法,在和读者们分享的过程中,李赛美教授特别推荐《伤寒论》及她所著《李赛美六经辨证医案》和其他“伤寒论”系列参考丛书,希望在中医的发展潮流中“伤寒论”的贡献和影响力可以被更多人所了解。

小知识:《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

李赛美

李赛美:医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伤寒论教研室主任、中医经典临床研究所所长;国家第六批师承指导老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伤寒论负责人,国家教学团队中医临床基础核心成员。教育部全国《伤寒论》课程联盟理事长。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经典教学与临床研究,擅长运用经方辨治糖尿病、肝病、甲亢、抑郁症及疑难病症。在糖尿病心脏病、经方降糖研究及经方运用与推广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创办国际经方班享誉海内外。

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

主编国家规划教材及著作51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18项。培养博士78名,硕士70名,博士后4名。指导中医优秀临床人才40余名。受邀出访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港澳台地区, 是海内外著名的伤寒学家,糖尿病专家。

01

外婆是人生之书的重要章节

在读书和成长的过程中,对李赛美教授影响最深的人莫属她的外婆。

生长于湖南长沙南门口的李赛美,8个月大时因于父母工作繁忙就被送去外婆家由外婆带大。外婆十分能干,养育了10个子女,又帮子女们养育下一代,不仅操持一大家子,还担任街道主任,忙里忙外但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虽“目不识丁”,但外婆对学习十分向往。“当时我会拿着书去向隔壁的邓伯伯请教识字,就这么一点点地认字读书,回到家就教外婆,外婆眼睛老花了,我就用织毛衣的棒针指着教外婆念书。”这是李赛美和外婆最早的读书记忆。

外婆为她的生命铺上了善良、宽容的底色。当时四户人家共同住在一个四合院内,虽然物资极度匮乏,但人心向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邻里之间相亲相爱。李赛美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时候家里每每做点好吃的都要跟邻里分享。外婆最拿手的酿甜酒,每次都会酿一大盆,加了鸡蛋和白糖,自己都馋得不得了,外婆总让她去挨家挨户地去送,有时候送一圈回来都没剩多少。外婆的“克己待人”为幼年的李赛美的心田埋下了大爱的种子,成年后的她,对患者、学生、亲朋好友,都怀着一颗慈悲的心。从医近40年她始终把患者当亲人,在面对每一位病人时,都无比真诚,逢年过节还会去患者家拜访,因而收获了不少深厚友谊。大学读书时期,班级同学一起劳动挖防空洞,突发塌方意外,一位女同学腰椎压缩性骨折而休学,一个小组的同学记笔记帮她补课,返校后李赛美一直协助料理她的生活,两人也因此变成了莫逆之交。这些故事不胜枚举,因为她的善良坦诚,身边的朋友一旦结交就是一辈子的。

外婆不仅是她人生的启蒙者,也是她的中医启蒙老师。“我心目中最崇拜最敬仰感谢的就是外婆”。李赛美年幼时身体不好,小朋友的病她全部得过,疮疖、麻疹、水痘、百日咳、小儿急性肾炎等等,很多人都说这孩子带不活的,又没奶吃。但外婆从来都没有放弃过,用米汤把她喂大。当时小孩得病是不进医院的,百姓用的都是口口相传的土方子,外婆就用各种土方子治好了她的各种疾病,像金银花煮蚕豆治疮疾、鸡胆蒸冰糖治百日咳等等,而这些偏方也是她最初接触到的中医。

02

悟性是一种“触类旁通”的能力

李赛美出生于特殊的年代,经济物质极其匮乏,书在当时是十分珍贵的。开始识字接触到的书籍就是毛主席写的“老三篇”,包括《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

因为学龄前邻居伯伯教她识了很多字,小学是直接跳级从二年级开始读的。上学时除了常读课本上的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可读的书也不多,她就经常去借班主任订的杂志《湘江文艺》《读者文摘》来读。后来进入中学时期,她喜欢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居里夫人的故事》等书,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年陈景润破译“哥德巴赫猜想”的一整版报纸,她收藏起来反复看了好多遍。

李赛美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哥哥姐姐们一同赶考,但只有她考中了,且作为应届考生中榜,更是少之又少,她也是班上少数几位应届生之一。同学有中专背景的,有临床经验的,还有赤脚医生,她常常跟着他们用仅有的现金去买一些医学方面的小册子,到现在都不舍得丢弃,跟着她几经转辗至今还躺在家中书橱里,在她眼里这些都是宝贝。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读书的种类大多受到时代的影响,“虽然那时候书少,但是我觉得读书是我的人生最爱,也是生活最佳的状态”,李赛美说,“我看书不多,但是我看得很细很精,我会去临摹,会除了看文章我会跳出来看写作思路和方法,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想”,李赛美就是这样认真的去领悟读过的每本书。她在小学时还曾写过小说,并请很会写东西的舅舅指点,舅舅看后也甚是欣慰道:“没人教都知道这样写,悟性是极其高的”。初中时她用诗歌写的作文都被整个区里面点评,当时教育局都认为这个学生很难得。

悟性是一种“触类旁通”的能力。虽然李赛美总是谦虚地说自己读书少,但她的语文功底很好,一直是班上的宣传委员,学校黑板报的策划、写、画都由她全权负责。在研究生时期画画还得过奖,她画的水墨画别人完全看不出来是完全没有任何功底的人临摹的,无师自通。除此之外,舞蹈 、书法也不在话下。李赛美父亲的书法已是写牌匾的水平,由于常年分隔两地,她并未得父亲指教但已写得不错,大概也得益于极高的悟性吧。

李赛美父亲写给外孙女的藏头诗

03

读活书,活读书

做任何事都用心去感悟的李赛美关于读书她更是强调“悟”的重要。“我觉得读书要悟书,要读活书,活读书。这个书是活的,这个书是要有灵魂的,有生命力的,有正能量的书,这是'读活书’,但是当你读的时候,你要让它活起来,书上写的你会读,书上没写的你也要跳出来读,这叫'活读书’,活读书就是要悟书。”

所谓跳出来读书,首先,就是读书要有发散性思维,人不可囿于别人的观点言论,要有个性有自己的思想;其次就是要跳出书本到实践中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尤其是中医的书就是要从临床入手,通过临床去见证,疗效是金标准。李赛美教授说她曾经遇到一个患者排气很多但是大便不多,实际是腑气不通,用药效果甚微,翻到《金匮要略》上提到的“矢气者实,遗尿者虚”的时候,瞬间恍然大悟,用通腑法后明显好转。“所以我是要多临床,也要多看书,没有临床都是虚的,但临床要思考后回到经典,那种体悟是很深的。”

04

读书多不如“无书”

“对于专业阅读,尤其初学者,读书多不如'无书’,这个观点或许刺眼,但是我自己的一个想法。”李赛美教授认为现在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以《伤寒论》为例,相关文章大概有3万多篇,各家学说,浩如烟海。初学者什么书都看,很多意见是相左的、打架的理论,会把学习框架搞得很乱。但这并不代表不接受中医的各家学派,就像创办国际经方班时,李赛美教授认为不应该独一家去传承,需要博览中医多家学派,博采众方,有容乃大。

读多不如读精。她推荐初学者精读经典教材,她认为教材的东西观点是很公正的、成熟的、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有引领和筑基的作用。等临床实践后有了自我鉴别的能力以后再去研究别人的观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典要一遍遍地读,读熟了就会自然而然深思明了其中含义。李赛美教授在大学时读《伤寒论》时也不甚理解,老师让她先背下来再学,像牛反刍一样,以后在临床实践中再把它吐出来消化。

书名:

《伤寒论》

作者:

李赛美主编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索书号:

R222.29/200910

馆藏地址:

大学城分馆3楼中医学书库18排4架

三元里分馆2楼中医书库11排4架

书名:

《李赛美六经辨证医案》

作者:

李赛美,曾纪斌主编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索书号:

R241.5/201908

馆藏地址:

大学城分馆3楼中医学书库26排1架

05

读书,要有眼光有格局

李赛美教授十分推崇“铁杆中医”邓铁涛主张的“要有眼光有格局”,她说读书也该这样。她回忆道:“去拜访邓老时他说做中医人要有政治眼光,邓老订了很多家报纸,诸如党报等,每天都是要看很多,时刻关心时事。”邓老强调学中医必须要有政治眼光,政治跟中医的发展息息相关,拥有政治眼光才能有大局思想,才能看得远。当时邓老力争保留中医,以及后来中医能够成立国家中管局,就是因为政治敏锐性。“每个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当你和国家同一个站位,国家的才是大事,有眼光有胸怀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芝麻点大的事情烦恼,人也豁达了,身体也自然变好了。”读书切勿关起门来读书,闭门造车是没有长进的,看世界是读书的另一种方式,有很多素养是死读书得不到的。

06

把伤寒要发扬光大是毕生的责任

都说我校的伤寒团队在广州乃至全国都是一张闪亮的名片,这离不开李赛美教授几十载的执着。目前伤寒教研室有临床基地,且讲课老师全是临床医生,这在全国都是鲜有的。她的课程可以说是师承课,她将门诊的视频案例放到课堂上,且所有的案例都是及时更新,还会安排学生跟诊,浸润在这样一个氛围里学习,学生都评价她的课是含金量最高的,临床与书本结合的满满都是干货,完全是一个天地洞开的感觉。相信广中医的学子们对李赛美教授的公选课一定有所耳闻,她的“伤寒论”的公选课常常会爆满,蹭课的学生不在少数。全年教研室课堂教学工作量达1700多学时,她本人承担400多节课,有时一天排10节课的事迹在学校人尽皆知。

披星戴月,这个词来形容李赛美教授绝不为过,一线医生还开这么多课,门诊至深夜,凌晨两三点点还在和学生讨论门诊情况是常有的事。她还主编了众多中医教材,从本科到研究生规划教材、案例版、创新版、拓展版,以及继续教育教材等,她都付诸了很多心血。作为人卫出版社《伤寒论讲义》、《伤寒论理论与实践》与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伤寒论》等相关“伤寒论”参考书籍和教材的主编至今已经有24年了,她带领团队获取了教材课程建设教学成果省一等奖。最近又在准备出版《伤寒论》的第三版,还要准备拍线上课,每天都排的满满当当,她笑说自己的五一劳动节就在劳动了。

李赛美团队编写教材一隅

伤寒论科普图书

金匮要略科普图书

首届国际经方班视频

众多事情傍身李赛美教授也没有松懈学习和继续深造,2004年她参加首届全国优才班遴选,在一千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两百人中的一人接受国家三年培养,师从很多名医名师以及国医大师,院校教育出身的她也有了师承教育的经历。父亲的墨宝也真实记录了一位老人对女儿参加“国考”到录取的期许祝愿和激动心境。2003年11月28日,已81岁的老父亲从报纸上获悉她入选了“全国首届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班”激动得彻夜难眠,半夜挥毫泼墨表达祝愿之心,令人动容!

左右滑动欣赏更多书法作品

李赛美父亲对女儿的期许和祝愿

父亲获悉女儿通过“国考”深夜挥毫泼墨

在优才班学习的李赛美教授

身为人师,她一丝不苟、倾囊相授;身为医者她仁心仁术,大医精诚;身作为主编、学科领头人、团队领导者,她以身作则、尽心尽力。所做的这一切源皆于一种执着、一份责任、一颗大爱之心。

采访者与李赛美教授在伤寒教研室

与中医大家刘渡舟、何任、刘仕昌所赠墨宝合影

采访结束后,李赛美教授热情地给图书馆赠了她的签名书籍。

李赛美教授赠书

李赛美教授推荐书单

5月7日晚,李赛美教授来到大学城校区综合楼102,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中医治病之理——以疗效为导向》。本次讲座由图书馆和医学求益社举办。

讲座伊始,李赛美教授告诉我们,《伤寒论》不是一本只供我们膜拜,让我们应付考试的古籍,而应该是一本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的经典。她结合自己参与救治新冠危重症、肺癌伴广泛转移以及不孕七年治愈后喜得双胞胎等临床案例,生动详细地为同学们讲解了她如何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等经典中的治则治法确定用药思路,争取疗效最大化,向同学们深刻地阐述了什么才是中医治病之理,怎么样树立正确的中医思维。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李赛美教授反复强调经典医籍的魅力和影响,启示同学们回归经典、悟读经典,结合现代医学实践思考中医定位,发挥中医疗效。她提到,无论是应对平常的疑难杂症,还是处理危重的临床案例,经典都为她的诊断、处方、用药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讲座当晚,综合楼102座无虚席,掌声雷动。许多同学在讲座结束后仍不愿离去,争相上台向李教授请教。可以说,李教授以自身为榜样,为同学们作了一次“读活书,活读书”的精彩示范!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