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曾是中国的一块地方,现已彻底改了名字,百姓大多迁往了内陆

如果您有更好的提议,也可以发给小编,小编会根据您的意见,做出改进,以便于您的阅读。在这里我们真心的祝福您,心想事成! “有什么样的明星,就有什么样的粉丝”这句话对吗?看完这篇文章就懂了! 东北作为我国与俄罗斯的交界之处,历史上,两国也在这边境之处展开了许多次关于领土争夺的战争。东三省地广人稀,环境在原来没有暖气的时代确实能算是苦寒之地了,十七世纪后期,沙俄就常趁东北的清军守备力量不足,发起了多次的侵略战争。 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清朝还是很重视东北的,围绕一个名叫“雅克萨城堡”的地方打的两场大战,两国纠缠了数十年,这两次战争基本上定了两国之后几百年的边境线。战略如此重要的地方,清朝却迅速将其遗忘,这座城堡也成了一个空堡,之后,原来住在那里的百姓都往内陆迁徙。

那么,这个地方究竟在何处呢?原来定居在此的老百姓又迁往了哪里呢? 位于边境的这座城堡其本名并非是“雅克萨”,这不过是满族人对这个城堡自己的称呼而已,雅克萨也是直接从满语音译过来的,其本意就是一个塌了的江湾子。现在,这个地方不再属于中国了,而是被划到了俄罗斯,叫做:阿尔巴津诺。 其实,这个名字本来是当地民族用来称呼黑龙江支流额木尔河的,此地位于河流的交汇之处,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大量牧民在此定居,之后也逐渐繁荣了起来。明末,因其有大量百姓定居于此,国家还专门在这里建起了一些城防军事。 自努尔哈赤起兵后,此地频繁遭受战火,损毁严重。

满人曾将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人统称为索伦部,在之前汉人就更直接把这批人叫做“野人”。真实情况其实是,这个部并不是指一个少数民族,而是分布此地的鄂温克族在和其他民族间交流时用来自己称呼自己的名称。这个笼统的部族,直到清中期才算是真正的被区分开来,由此,“索伦”这个名字就是专指鄂温克族了。 雅克萨名义上虽是清王朝疆土的一部分,然而,却长期被外来殖民者占据。清初期,皇帝因为忙于国家稳定的一系列工作,没时间来管,直到平定三藩叛乱后,国家大体算是稳定了下来,清朝廷就开始转过身来打算解决掉长期窃取并且占据我国东北的外来侵略者。

清王朝没有选择和俄国谈判,毕竟他们占领东北的时间也有几十年了,所以,绝不可能因为简单的谈判就放弃这块地盘。所以,派遣军队以武力来驱逐是当时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现在想想,清朝初期还是有骨气的,不像后期,各种丧权辱国的操作。 清康熙二十一年,皇帝亲巡东北,主要是视察东北各处的防御军事。为了应对外来殖民者,战船也开始在东北修建。除此之外,当清政府收复台湾后,也把南方的海军力量调往东北。在这一系列的战前准备工作完善后,于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朝部队开始全面发动攻击,自此,雅克萨城陷入了清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俄军驻扎在此地的首领眼看突围无望,直接选择了投降。面对投降的俘虏,清朝这方也没有过多的刁难,把城堡拆了后就把这批人放了。但是,这批侵略者可不会念及清王朝的恩德, 没过多久,他们就又集结了一批军队夺取了雅克萨,并放了一千人的军队在此地防守。 清王朝这边看到俄方如此的不识抬举,随后,于康熙二十五年继续出兵围困雅克萨,此战一直围困到了第二年。这次俄方就没有上次那么好运了,军队伤亡惨重,迫不得已选择了投降,并承诺以后绝不会再犯清朝边界。清朝在康熙时期的军事力量还是较为强大的,这两次战役的胜利,直接迫使俄方与清朝签订了《尼布楚合约》,确定了两国边境线,并保证互不侵犯。

并且,《尼布楚条约》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来称呼。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第二年,清政府准备树立界碑,用汉、满、蒙、拉丁、俄五种文字将条约刻在碑上。刻碑汉文是由大学士徐元文根据《实录本》润色写定,前有徐元文所写序言。 两次的反侵略战争都以清朝的胜利告终,盘踞于此几十年的俄方势力被迫迁走,而还有一部分投降的俄军直接划成了八旗军的一部分,迁往了北京。 对于康熙来讲,在雅克萨的战争并不是显得那么的重要,特别是在经过平定三藩再平葛尔丹的康熙大帝面前,还显得有那么一丝微不足道了。然而,这场被遗忘的战争怎么说也确定了两国的边境线,但是,到了乾隆的统治时期,乾隆皇帝也说不清边界上的一些归属问题了。所以,关于雅克萨还有尼布楚的归属问题,只得让别人来插眼。

然而,当时黑龙江的驻军将领也没有多重视这块地方,根本就是放任不管。原来居住于此的百姓,也都迁往了嫩江流域,然而,正是这种不重视的态度为将来沙俄继续入侵东北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缺口。 清朝晚期的历史备受屈辱,沙俄趁机分一杯羹。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的国力再下降一个档次,沙俄眼看清朝已经衰弱至此,原来签订的那个《尼布楚条约》单方面的被俄方撕毁。随即,直接派兵占据了一大块的东北领土,并强制清朝签订《瑷珲条约》——这个将黑龙江北部划分给俄方的不平等条约。时过境迁,雅克萨这个原属于中国的领土也改名成了:阿尔巴津诺。

雅克萨这块地方又被俄国占领后,侵略者的冷血残忍一展无遗,作为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一部分惨遭屠戮,另一部分活下来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了生存只能被迫流亡。这部分流亡的百姓大都迁到了嫩江那块地方,这批人后来又主要分成了两部分: 一些人选择在嫩江流域定居下来,另外一部分人没有停留,继续往中国内陆迁徙。在嫩江流域定居的在今天主要是处于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首府尼尔基镇的对岸,而剩下的大都定居到了如今齐齐哈尔附近。 达斡尔族的迁徙过程十分复杂,有部分是当初征战时期跟随军队外迁了一部分,还有些是直接以整个村往外迁的。有学者考证:曾位于齐齐哈尔嫩江西岸的一个村落,就有过全村外迁的历史,这个村屯的名字叫做雅尔塞。这个名字可是有一定的来历,其实际上就是雅克萨转音过来的,这样取名的用意自然是为了纪念故地。

关于雅尔塞人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其大概意思就是:曾经的雅克萨城民众有两个人在对抗沙俄外来侵略者时立下了汗马功劳,清王朝得知后,就命令这两个人和其所处的部族调往京畿重地拱卫皇宫。自此以后,这些部族的人就开始陆续迁到了雅尔塞的这个地方,并一直在此地生活至今。

清朝和俄国因为边境摩擦导致的战争持续了数十年,其中,当属在雅克萨发生的战役最为激烈。清朝初期沙俄也是一个新兴的政权,对于每一个锐意进取的王朝,其最大的野心无非是继续扩展自己的疆土。沙俄边境,两个新兴王朝的角力之地,爆发战争在所难免。 清朝初期的军事实力较同时期的沙俄是处于优势的一方,雅克萨的战争站在当今的视角来看,绝不是简单的划定两国边境线那么简单,它更是对于以后的东北亚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一场战争虽说有胜利一方,但是,战争地的原住民永远都是处在苦难一方。这些原住民们被迫的迁往南方,自此,远离故土。而对于那些能征善战的部落人民,皇帝屡次征召他们投入到各种战争中,平定叛乱开拓疆土。

清朝初期,其各方面的实力其实在当时的世界上来讲,还是处于前列的,真正使得清落后于世界的是其本身选择的闭关锁国这项国策,使得自己彻底与外界隔绝开来。当西方各国派遣使者来觐见清朝皇帝时,乾隆自诩天朝上国国主,完全没有把这些来自“蛮夷之地”的使者放在眼里。 雅克萨之战,清朝以胜利者的身份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现在,细细数来,终清一朝能以胜利者的身份签订的条约竟没有几个,却以战败者的身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雅克萨之战,清朝打出了自己的威风,对于康熙大帝来讲,这场战争的规模远比不上其平定国内的几次大战,但是,从一定的角度来看,发生在雅克萨的两次战争却应该有一个较高的战略地位的,毕竟是对外来侵略者的全胜。虽说,大清是以胜利者身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可到了乾隆时期竟也搞不明白一些地方的归属了,这实在可悲。

闻一多在他的《七子之歌》中认为《尼布楚条约》是个不平等条约: “……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邶风》之七子……”。1930年北平文化学社印行的《中国国耻地理》一书中也曾认为尼布楚条约为不平等条约。 历史的变迁总是能让人感慨万千,曾经的中国地图应该是一片漂亮的枫叶,经过列强的瓜分,挖成了一只雄鸡。清朝皇帝辛苦打下的雅克萨成为俄国领土也有了上百年的历史了,现今,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也都是土生土长的俄罗斯人。 参考资料: 『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清史稿》、《平定罗刹方略》卷一,二、《中国全史·第083卷·清代军事史》、《尼布楚议界条约》、《十七世纪俄中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