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理石中看见天使,于是我不停地雕刻,直至使他自由。” —— 米开朗基罗
美是一种呼吸
他雕刻着人性的狂喜与剧痛
1972年5月21日,一个年轻人冲进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一边高喊“我是耶稣基督,我复活了”,一边用锤子对着《哀悼基督》15连击,打掉了圣母的手臂,也让圣母破了相。在场观众呆若木鸡。待晓得此人是个精神病之后,纷纷把碎落在地的残片装进兜里,迅速逃去,其中就包括圣母的鼻子。后来,修复专家不得不从雕塑背面抠出一块石材补上。事后得知,行凶者曾是一位优秀的雕塑系学生,但自从看见了《哀悼基督》,就自卑到崩溃了……他有理由自卑。1498年,红衣主教圣丹尼斯邀请米开朗基罗制作这座雕塑。时年23岁的米开朗基罗接到一份合同,合同里的用词如此狂傲:“(乙方必须提供)一尊全罗马最美的雕塑,并达到彻底碾压其他所有在世同行的水准。”《哀悼基督》的成功,让26岁的米开朗基罗名震江湖,于是有了至今让人津津乐道的1504年双雄会——佛罗伦萨市政厅,达·芬奇应约画《安吉里之战》,同一面墙上,米开朗基罗应约画《卡辛那之战》。关于这次“王者荣耀”,有很多解读版本。最为人所知的是,米开朗基罗天性嫉妒,能入其法眼的只有达·芬奇。他不嫉妒达·芬奇,又能嫉妒谁?
西斯廷天顶画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天顶画 梵谛冈西斯廷教堂
摩西像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雕塑 圣伯多禄锁链堂
米开朗基罗性格粗暴,确有可能因为达·芬奇给他的压力太大,他所有的画都与达·芬奇没有丝毫相似。但是,尽管有人相信超越达·芬奇是他的目标,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他来说,超越肉体,让灵魂与上帝同在,才是最重要的!一个有趣的区别是:达·芬奇笔下的“女人”,像是从贵妇人俱乐部出来的,温柔恬静;拉斐尔笔下的女人,像是从美少女俱乐部出来的,美艳动人;米开朗基罗雕刻的女人,则像是刚从健美俱乐部出来的——有着如男子般健壮的身躯,去掉双乳就是“纯爷们”!作为柏拉图主义者,米开朗基罗相信人是依上帝形象而创造的,但人应该以自己的方式成就上帝,何况,人间如此苦难,我们为何不能有点改变呢?他将自己对理想的期待投射到创作中,作品中几乎都是雄伟勇猛的英雄形象,那完美的身体仿佛并不属于人间,那裸身的形象更接近于神。《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大卫》代表捍卫共和、自由,以及对抗暴政。在当时政治不安的氛围下,完美的身躯,强有力的肌肉,直指人心的眼神,时刻准备战斗的英雄姿态,向世人传达出了清晰的讯息。对37岁获得“神圣”称号的米开朗基罗来说,《大卫》就是他的“神迹”:精准度误差不到一毫米,皮、骨、肌肉的结构完美无缺,技艺之精湛成为后世楷模自不待言,更为世人赞颂的,是大卫体现出来的勇气、力量与对强大对手的藐视,那是一种永不言败、绝不低头的抗争精神。美学史学者瓦萨里说:“只要看过《大卫》,便不需要再看其他已逝或在世的雕刻家作品了。”
反叛的奴隶 米开朗基罗
此前,有两位雕刻家试图雕刻这块大理石,但都没有成功。巨石被认为品质不佳,多年来一直被丢在角落里。但对米开朗基罗来说,他要做的,就是把石头中的人解放出来,给他生命,哪怕那是一块常人认为的“垃圾”,他也能从中发现天使。他说:“同样,我们虽是垃圾堆中的一块废石,只要肯放在耶稣手中,他就会使我们成为他的杰作。”
昼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作品赏析
有人说,米开朗基罗是因同性恋才推崇肌肉男,这未免失于简单。坚定和永恒的基督信仰,才是其作品的底蕴,他在诗中说:“十字架上彰显神圣之爱拥抱我的灵魂,没有任何绘画或雕刻能再安慰我的心了。”充溢其作品的力量、反抗等英雄情结,恰恰都是对肉身的突破。达·芬奇恢复了人的肉身,拉斐尔美丽了人的肉身,米开朗基罗则超越了人的肉身,以前所未有的姿势,驱替了此前人类的低微、卑贱和猥琐。有人说,在他的作品面前四肢发软,这正是人之力量的伟大反照。
晨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作品赏析
暮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作品赏析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人物不苟言笑,基于同样道理。在他看来,笑,意味着思想的缺席。有人说,中世纪时期的耶稣也没笑过,米开朗基罗是在“开倒车”?当然不是。他要表达的,是将人类拉高到与神灵同等的高度——凭什么,人类只能展露笑容,而不能发出怒吼呢?
参孙和两个非利士人 米开朗基罗
蹲着的男孩 米开朗基罗
坚持信仰,却又拔高人的地位,米开朗基罗赋予“人类”的冷酷,让长久以来“柔若无骨”的普通人感到新鲜,更感到激动。这引起教士阶层的恐慌和不满,但却又让他们无计可施,直至《最后的审判》的出现。《最后的审判》中,基督召集万民,鉴别善恶,分送天堂和地狱。250个人物个个赤身裸体,耶稣和玛利亚也一丝不挂!待审的男女老少千奇百怪,动作扭曲,但无论立、蹲、躺、跪,似乎都是无辜者,没有一个人表现出忏悔。《最后的审判》一揭幕,轰动罗马全城。当时世界各地都有这个题材的壁画,唯有米开朗基罗与众不同,离经叛道。赞赏它的人认为画外意深,入木三分,让伪善的教会无地自容;贬斥它的人认为它亵渎了神明。
埋葬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壁画 英国国家美术馆
圣母子、圣约翰和天使(曼彻斯特圣母)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壁画 英国国家美术馆
大洪水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天顶画 梵谛冈西斯廷教堂
事实上,在《最后的审判》快完工时,教皇保罗三世前往观看,礼仪总管切塞纳告状说:这些高贵的地方,这些人光着大屁股,这可是您的礼拜堂啊,改成澡堂子倒很合适。米开朗基罗转回头,就把切塞纳画成了地狱判官,还让一条蛇缠住他:你觉得可耻?那就把你丁丁咬下来,或者“让所有人都注意到你可耻的丁丁!”教会的有意遮掩并非顾及“有伤风化”,以人体为丑的理念,是神权专制的践行前提,这才是米开朗基罗要画裸体的原因。他发问:“什么样的判断可以如此野蛮地否定,认为鞋子比人的脚高贵,衣服比人的皮肤高贵?”记不得哪个国王曾对这幅画跪了,在这种恢弘博大的气势面前,观者的精神总是不由自主地紧张,不由自主地被震撼。时至今日谈及“崇高”这一审美形态,《最后的审判》都是绕不开的经典之作。是什么给了作品如此深邃持久的魅力?人体!为何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如此冲撞人心?高贵的人体!
《米涅瓦的基督》
这是米开朗基罗的超越。在米开朗基罗眼里,跳出中世纪的神权桎梏固然重要,但如果从此掉入感官享受的所谓红尘,就与完美的人相去甚远,不过是另一个极端对人的异化。如果这就是“以人为本”,那么人文主义和享乐主义没有分别。一切思考及实践,如果不顾及“灵魂”层面,人就无以为“人”。
拉结和利亚 米开朗基罗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容易理解米开朗基罗了:他展示并激赏人的力量,但并不以为人无所不能;他着意刻画全知者的能力,但见不到宗教的神秘可怖,见不到百姓的强颜欢笑。在他的作品中,人不仅应该有高贵的身体,更应该有高贵的灵魂,宗教则是激发人的力量的引线,因此成为永恒、全能、伟大的象征。这种“人”的力量有限,却又力图追求无限的境界,它是人类的永恒超越。米开朗基罗他们绝非仅仅是摆弄画笔和石头的“艺术家”,他们用各自的伟大创造告诉我们:人文主义的核心,是倡导个性解放,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为艺术的中心。
布鲁图斯的半身像 米开朗基罗
被诅咒的灵魂 米开朗基罗
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幻想到科学,从迷信到理智,从特权到平等,从奴役到自由,并使人类跨出封建走入现代社会。没有文艺复兴,就不会有其后的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正是凭借文艺复兴大师们的作品,现代文明被推开了第一道门!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远没有结束,在民主和发达国家,它需要进一步解放,而在其他国家,需要的则是补上这一课。因此,了解文艺复兴,实为我们的刚需,而文艺复兴大师们的作品,就是了解它的最好窗口。“文艺复兴”,作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无论你用多么恢弘的词汇形容它,都不为过。除了我们熟知的文艺复兴三杰,还有对文艺复兴同样重要,却少为人知的博斯与卡拉瓦乔。
带着十字架的耶稣基督 米开朗基罗
达·芬奇的理性、拉斐尔的人性、米开朗基罗的神性、博斯的灵性、卡拉瓦乔的感性,代表的正是反抗中世纪黑暗统治的五种认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