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岩||石冷岩寒炊烟升,萼绿夜降咱农家。
秋登白云岩
其一
天净沙·白石山
苍松古柏悬崖,
小桥流水鲜花,
梯田桑粟鸡鸭。
白云山下,
明月庵仙姑家。
其二
绝句·白石下
松柏绝崖天远大,白云千古绝风华。
石冷岩寒炊烟升,萼绿夜降咱农家。
其三
绝句·南源
南源开户四十八,宁新县界陈刘家。
铁卷丹书护国史,古柏清井影照她。
光绪版《宁远县志》:“白云山,在县北五十里。山势袤延,一峰矗立,高出云表。石磴数百级,曲径盘斜而上,南望九疑诸峰,朗然如在眉睫。下有明月庵,地势高寒,虽盛夏如隆冬,云雾蓊郁,迥绝尘境。”
民国《宁远县志》载:“高台山上有寺,即山取名,亦称莲花寺。明以前所造,秋夜观月,清光常满。”
民国《宁远县志》又载:“(大观堡)下为白石山,有白云岩峻踞其巅,高数百丈,洞门壁立,不可攀跻。悬索而上,中有神祠,雨泽偶衍,祷得嘉澍。”
仙姑岩,又名白云庵、明月庵。县志中,已经无法查得其始建年代,所以笔者登临白云庵,亲去现场求证其始建年代。
9月11日,与旅发委、鲤溪镇政府、白云岩村村民等相关工作人员前去白云庵,劈荆斩棘、蜿蜒蛇行,爬得我们上气不接下气,经三十分钟,终于抵达白云岩。
庵有三道门,第一道属礼门,即寺庵迎纳香客的第一道门。门只余一米二高的条石柱,上书对联已经磨灭不可误。进入第二道门,便可见一小岩,小岩下有水井,一年四季清水常流。但今年因北路天干,水井已经干涸,只有岩石下渗出滴滴达达的数滴水珠。到这里,平面开始宽阔。地面上被一种叫不出名的小动物弄得有无数小沙洞。
后,进入第三道门,这里才是真的白云庵,岩内碑刻横七竖八地躺着。如果是完整的还好,大都被打料成好几片了。唯独完整保存的就是白云庵的照墙,照墙其实是六十四道签碑,左为重建碑序,右为捐建人名单。笔者百度了一下,没有查到全国那个地方还有完整的解签碑完整保存。
我们分区寻找断碑残碑,企图找到白云庵的始建年代。我们能找到最早的碑大都是乾隆三十二年(1735),但是,有一方碑上,却书写了以下信息:“…于斯境…弘治十…”。据此,我们推定白去庵始建于明弘治十年以后的弘治年代,即1498至1505年之间。
岩洞内原有白去庵,不知何时被毁,村民说是破四旧时期毁的,原来香火极为旺盛。参差不齐的岩壁上,人数十方还愿签碑,大多是用毛笔书写。
得出初步结论之后,我们准备择日,再将上面遗碑及残碑拓片,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