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哥哥陪你读传记之《曾国藩传》(三)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灵哥哥
你关注的人,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这是灵哥哥公众号的第54篇原创文章
作者:灵哥哥
编辑:灵哥哥
大家好,我是灵哥哥。
今天从健身房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古人的智慧究竟有多深?说实话,今天是更新《曾国藩传》第三天,无论是从其故事,人品,智慧,处事之道来讲,我都觉得新鲜可用!
既然是陪大家读传记,肯定不是复制粘贴过来就完事。而是像读中国传统经典一样,“人经合一”、“以经解经”!也就是像(一)文讲过,代入性思考,同时同现代社会联系起来。只有这样,大家的思考也会更多。
总之,读人物传记,品人生智慧!即将开启今天的故事:
温馨提醒:你有多久没读书了?本文有5400多字,读完大概需要15分钟以上,你有耐心读完吗?
01
首先,作为湖南人的我,尽不何谓三湘。直至今日才知:潇湘、蒸湘、沅湘合为三湘。
古来成大事,有两个必要条件:
1、人。
2、钱。
有人才有天下,有人才,有天下;有钱能使鬼推墨。所以这两点是古往今来成事的重点!话说上次,曾国藩出山后初办团练,说白了算不上正规军。清朝的军队主要有八旗兵(有二十余万)和绿营兵(六十余万)两种。而曾国藩的团练就只是地方民兵,话说曾国藩来到衡阳后,想大干一翻事业,拥有自己的部队。但他遇到两个难题:
1、私下扩军,朝廷会不会同意?
2、如果扩军,养军队的钱从何而来?
在他左思右想之时,刚好有个机会。通过江忠源之手,向向皇上奏明,委托湖南帮办团练大臣在衡阳招募五千勇丁。因为1851时,曾国藩还是京城二品大官,曾向咸丰帝推荐过江忠源在内的五位官员,所以这个忙,江忠源是愿意帮他的。
由此看出,不管在何时何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都是群居,都需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只有志同道合关键时刻才有机会帮你一把!
有了兵,还需要将。关键是如何吸引将才。曾国藩的部队分为两类:一类是陆军,一类是水师。
陆军将领:罗泽南、塔齐布
罗泽南是曾国藩创立湘军一直陪伴左右的核心人物,塔齐布则是曾国藩一手提拔上来的满人将领!并上书皇帝称之:“塔齐布可堪大用,如果作战不利,我甘与他同罪。”
水师将领:彭玉麟、杨载福
彭玉麟则是受曾国藩之邀,加入湘军。玉麟是个深情的才子,而且擅懂水上作战,习得《公瑾水战法》。也深深被曾国藩的为人和人格魅力吸引!
杨载福一直跟随曾国藩左右,在曾国藩奔丧回家期间,岳阳楼所认识。其人有文武兼备之才。
这便为湘军的初期打下基础,包括后来的郭嵩焘(劝曾国藩出山其中之人)在湘阴募集20万饷银、刘蓉、陈士杰(曾之学生)都先后来到衡州(衡阳),包括李元度(同学)也应邀来了(后救曾国藩三次),包括像(郭嵩焘之学生王錱)都聚集。
文章到这里,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曾国藩能吸引这么一大批人才聚集在身边?我觉得有3个原因: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受人推崇。也就是从他的励志经历,做官之道,学术观点都非常正,说白了就是自我管理到位,别人往往不看你怎么说,一定看你怎么做。(所以,读书能使人智慧通达,一个有学识的人,一个有正确价值观的人往往能影响他人!)
2、立德。大家都知道,他有一个座佑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所以在人生过程过不断追求自我完美,自我成长,一直写日记反省并改正自己。(甚至跟人吵架后,能第二天主动跟人道歉等等)
3、系统学术性。无论从学术还是学问来说,外人都无一佩服,但佩服之外,他是有一套系统性的东西可以传授他人。从而能做好自己,影响他人,改变一个时代!
首次,有了自己的部队,有了自己的核心。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整顿军纪,树立文化。在这过程中,他忍痛杀了金松龄!
事情起因很简单:罗泽南有次有偷龚长毛(洪秀全的部队),也跟金松龄说了。但没想到中计了,而刚好金松龄见死不救,最后多亏了江忠源才逃掉。
最后曾国藩死活要斩了金松龄立军威,哪怕罗泽南亲自求情,哪怕其弟弟曾国葆求情,哪怕听说金松龄有救过自己母亲一次,哪怕中间自己动摇过,最后还是把金松龄杀掉。
最后,全体湘勇官丁,今天才真正领略到,帮办团练大臣的威严和军法的凛然不可侵犯。
当晚,曾国藩在赵家祠堂召见金松龄的堂弟金龟龄,要他挑选二十名团丁,护送其兄灵柩回湘乡。又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四百两银子来,要金龟龄代他送给金松龄的母亲,略表自己对金老太爷当年救母的酬谢。
(曾国藩生性稳重,更要求自己为人处世、办事治学,多用理智,少用感情。从他的执行来看,他是无情的,从长远来看他是有高度的,从私下处理来看,他是有人情的。)
02
前期,湘军算是已经有了雏形。
并且通过金松龄的处置以及其他有功之人的奖赏,湘勇的训练效果大为提高,军纪也更加整肃,塔齐布、杨载福等人常说湘勇可用,曾国藩近来心情略为舒畅些了。
但他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一种渴望建大功大业,做非常之人的理想,一直贯穿着他的一生。
现在部队有了,他很想让世人看看自己不是一个平庸的人!如何让自己不平庸,那就建功立业。刚好,孙观臣被(长毛)利用,告之曾国藩兵发靖港(长沙)。
曾国藩也建功心切。
立马写出檄文:《讨粤匪檄》。
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
但毕竟现实是现实,太平军的实战太过丰富,并且此次曾国藩是中计于他人,所以,辛辛苦苦训练了一年、期望建不世之功的湘勇,竟是如此不堪一击。出师惨败。
曾国藩灰心至极,想起皇上的重托,恭王、肃学士、镜海师的信任,自己的抱负,眼看都将化为泡影。《讨粤匪檄》中的那些大话,将会永远成为子孙后世的笑柄。想到这里,曾国藩羞得无地自容,便在战场中跳湘江自尽!
士兵们跳下去救他,怎么样都不肯上来。最后还是章寿麟(李元度安排其身边)称塔齐布打了胜仗,才愿意上岸,苟且偷生!
后来曾国藩虽被救回,但一直找寻机会寻死,并且还交待了遗书,买好了棺材。幸得左宗棠骂醒,才翻然醒悟:
孙子云:“善胜不败,善败不亡。”经得起失败,才会有胜利。失败不可怕,怕的是败后一蹶不振,缺乏不屈不挠的气概。
昔汉高祖与项羽争天下,屡战屡败,最后垓(gai)下一战,项羽自刎。
诸葛亮初辅刘先主,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几无容身之地,最后才鼎足三分。
这些都是仁兄熟知的史事,宗棠之见,今日靖港之败,安得不是日后大胜的前奏?此刻溃不成军的湘勇,他日或许就是灭洪(洪秀全)杨(杨秀清)、克江宁(洪秀全在江苏江宁称王)的雄师!”
从这段话看来,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激励作用。人生无常,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人常言,成功才是成功之父,又有人言,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论如何,历史事件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无穷无尽的激励着人们向前!
03
“因屯兵武昌城外二十余天,若不采取奇策,武昌可能难以攻下。曾国藩此时兵少,又从湖南远道而来,粮饷供应不易,宜速战而不能拖延。且长毛在长江下游尚有几十万人马,倘若发兵来救,处境危矣。”
老者的计策很简单,之前长毛攻武昌,也是久攻不下,后来挖了几个地道,每个地道里塞了几百斤炸药,这才把城墙轰倒的。再后来,地道又被填平,人们也就慢慢忘记了。
可老者却记得,长毛挖了十多处地道,还有一半多没有炸开,若把这些地道口找出来,把以前的炸药清出,再堆放加倍的好炸药,不愁武昌城墙不倒。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
虽然这是好计,但又突然想起靖港上当的教训,他不敢轻易相信这个陌生人,甚至怀疑这个老者可能是太平军派出的奸细。
通过仔细推敲询问后才决定用此计,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最后终破武昌城,第一次取得规模性的胜利!
其实世间万物,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任何事物都有一定逻辑,有一些的规律可寻。人性虽然亦难摸透,但有时也终究离不开初心和利益。
就像今日,如何相信一个人的话是否为真心,是需要人的感觉,是需要人的判断,是需要人的修炼,更需要人的分析和推理方可。哪怕像曾国藩这种智者,有时也不一定能分辨真假,所以后来曾国藩是非常爱好相人之术!
04
曾国藩后悔不迭,深怪自己一时大意,误将一个窃贼收入门下(当时因仰慕曾国藩的学问跟随学习)。为不使此物流失,他最后花800两银子将砚台和字画都买了回来。后来拿回家使用时,发现花大价钱买了高手仿造的赝品。时隔多年,已经做了湘军统帅的曾国藩再次邂逅杨国栋,这才解开了谜团。
当年,杨国栋跟随曾国藩学习,在曾国藩对其信任不断加深时,突然奇怪的一幕发生,不与老师打招呼便人间蒸发,再也不见踪影。曾国藩迷惑不解,多次派人寻找都没结果,于是不再提他。
后来才知,那天外出办事,遇到进京寻他的老仆。老仆说,杨父因和邻居争夺祖坟惹了官司,被锁进监牢,各种人情事故不通,还欠了高利贷,也没能将杨父救出来。
此时,身无分文的杨国栋灵机一动,他见识过曾国藩的砚台和字画,虽不算价值连城,但也不失为珍品,自己若以此为蓝本仿造品,或可解燃眉之急。
于是他把字画和砚台出手转卖,因为有一定临摹有一定境界,最后称1500两急用钱,就卖750两,被砍价卖了500两银子救急而去。杨国栋本想先告知曾国藩一声,可他外出未归,只好留下一张“急事暂别”的字条,随老仆返家。
弄清来龙去脉,曾国藩顿觉释然,对杨国栋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杨国栋也给他带来意外之喜:近年杨国栋学了制作枪炮的技术,这对一向热衷洋务的曾国藩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很多时候我们在职场中,在与朋友处事中,在和家人相处中,总会有各种矛盾,大家彼此不谦让。甚至为了一些小事大打出手。而曾国藩这个案例,受益最大的反倒是多年后的自己。
因为当时的大肚量,虽然有过不解,但多亏了这种为人处事之道。才有了聚集人才的魅力,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正所谓:积小胜为大胜,慢慢走向事业的巅峰!实属人生智慧!
05
听说大学士要给自己改名,曾国藩欣喜过望,赶紧说:“请恩师赐予。”
穆彰阿注视曾国藩良久,郑重其事地说:“足下今为翰林,我朝宰辅之臣大半出于此地,足下切莫以一名士才子自我限制,而要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之材。老夫想足下当改名为国藩,国家藩篱之意。足下以为如何?”
“谢恩师赏赐。门生从今日起改名曾国藩!”曾国藩离开座位,在穆彰阿面前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并且用穆彰阿的原话说:“足下以三甲进翰苑,实不容易。老夫读足下诗文,以为足下勤实有过人之处,然天赋却只有中人之资。但自古成大事立大功者,并不靠天赋,靠的是勤。
翰苑为国家人才集中之地。雍正爷说过:国家建官分职,于翰林之选,尤为慎重,必人品端方,学问纯粹,始为无忝厥职,所以培馆阁人才,储公辅之器。足下一生事业都从此地发祥,愿好自为之。”
最后的话: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2.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
3.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4.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5.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经典语录
《周一》分享:再小的人物也有故事,再漫长的人生也有智慧!
《周一》分享:不想做油腻大叔,只想做个小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