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当好引擎
山水宜昌,生机盎然。
12月16日,宜昌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宜昌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全会提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的目标定位,以“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教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中心”为重要载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创新支撑 勇当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12月18日,宜昌市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重大项目开工活动举行,共有56个项目开工、签约落地,总投资429亿元。
全力以赴“抢”,通过每月重大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推进”活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
对标先进“拼”,在财税支持、信贷纾困、产业链和供应链修补上持续加力,力促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走。
从纸上的蓝图,到欣欣向荣的产业园区、生机勃勃的建设工地,项目跑出“加速度”的背后,彰显着宜昌人只争朝夕、顽强奋进的精神力量。
今年1月至11月,全市新入库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449个,计划总投资1448.71亿元;累计新签约项目1084个,同比增长13.87%,招引到位资金1563亿元。
今年全市市级重点项目120个,其中省级重点项目42个。截至10月底,120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开工117个,开工率97.5%;42个省级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
热火朝天的三峡机场T2航站楼和国际航站楼建设现场。
12月3日,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宜昌人福白洋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正酣。采用多功能模块化设计,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原料药一号车间已成功封顶。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小容量注射剂6亿支、冻干粉针剂1亿瓶、麻精原料药10吨的生产能力。该项目还规划建设国际药物研究中心,计划引进1000余名高端研发领军人才,实现数百项创新药、首仿药及医疗器械、特医食品等产品研发上市。
宜昌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科技创新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含金量”。
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重点支持市场主体加快建设研发平台,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依托安琪集团、宜昌人福、兴发集团组建生物技术、仿制药技术、精细化工技术创新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19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首次过百亿元,增幅25.11%;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2.36%,总量和占比均位居全省同等市州第一,科技创新绩效评价全省第一。
人福药业生产车间。
深入实施“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聚焦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重点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工业技改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1%,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894.93亿元,总量位居全省同等市州第一。
创新支撑,全市规上工业当月增加值增速连续8个月正增长,安琪酵母、人福药业、奥美医疗等骨干企业逆势增长。和远气体、均瑶健康成功上市,分别成为全省贫困县第一股和疫后重振第一股,宜昌上市公司总数居全省同等市州第一。
【“十四五”开新局】
下一步,宜昌将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着力打造“两翼驱动”的重要引擎。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升创新首位度和辐射力。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投资双轮驱动,从两头在外转向自主与开放兼容。
绿色发展 江豚逐浪入画来
大树铺绿,水清河晏,江豚逐浪。
如今,行走在宜昌长江岸线,时常能见到这样的图景。
而在几年前,一些散、小、乱的非法码头在江边“野蛮生长”,不仅影响行洪和通航安全,而且损害长江生态,使部分沿江岸线成为“灰色地带”。
在长江大保护的战略指引下,宜昌全面治理非法码头、开展岸线清理、推进生态复绿……
全市共取缔非法码头216个,码头数量减少三分之二,恢复岸线39公里,规范和提升码头55个,昔日码头纷纷变身滨江花园。
自2018年以来累计修复长江岸线88公里,全域复绿5.1万亩,不仅为长江竖起了一道绿色屏障,也为宜昌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健身的空间。
港口岸线利用效率由15万吨/百米提高到26.7万吨/百米。新一轮港口规划出炉,岸线生态保护和有效利用方向更加明晰。
宜昌云池深水港一片繁忙。
万里长江奔腾依旧,长江岸线已焕新颜:
当年工厂码头,现在已变身为郁郁葱葱的生态林,焕发着勃勃生机;
昔日荒芜岸坡,如今正蝶变成既可见碧水浩荡东流,又可见飞鸟嬉戏滩涂的滨江生态廊道;
……
如今,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57个项目全部开工,134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任务基本完成;
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清江流域2个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一类标准,长江干流宜昌段3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二类;
今年1月至9月,宜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3%,较去年同期上升21.3%,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一;
不折不扣落实长江“禁渔令”,妥善安置渔民3508人;
“河湖长制”全覆盖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港口岸电经验长江全流域推广,全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现场会连续3年在宜昌召开,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十四五”开新局】
下一步,宜昌将全方位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扛起上游政治责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化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巩固拓展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成果,继续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折不扣抓好长江禁渔,保持长江宜昌段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规划管控好水岸线、山脊线、天际线,加快建设滨江宜居公园城市。聚力探索“两山”价值转化通道,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出列摘帽 昂首阔步小康路
三峡门户,川鄂咽喉。宜昌,70%面积是山区。
山,孕育了文明,滋养了生命,却也阻碍了发展,滋生了贫穷。
纵观往来,宜昌有5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3万户44.25万人。
然而,山高没有志气高,崖深没有功夫深。
宜昌,有摆脱贫困的渴望,更有战胜贫困的干劲和豪情。
脱贫攻坚路上,倾注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强烈使命担当和真挚为民情怀,更洒满了无数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汗水和热血。
细看当今,24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出列,最后一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9户681人达到脱贫标准。
这是一份脱贫答卷,更是一份民生答卷——
贫有所依:4.7万人搬迁,8.3万户危房改造,贫困户喝上“干净水”,住上“安全屋”,看病不发愁;
幼有所教:8.24亿元资金,让55.72万学生圆“读书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
难有所助:统筹180亿元,助产业、强基建,扶贫又扶志,“输血”变“造血”;
……
从出门无路到基础设施完善,从荷包干瘪到在家门口挣钱,从产业单薄到家家有产业,一个个贫困户生活大变样,致富门路开,一个个深度贫困村走出“面朝黄土、靠天吃饭”的窘境,蜕变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明星村”“网红打卡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迈上新征程,宜昌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深山金菊映笑脸。
【“十四五”开新局】
下一步,宜昌将把农业农村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产业化、市场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争当全省乡村振兴排头兵。坚持特色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科技兴农,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城乡要素联动、能人回乡推动,做大龙头、做强品牌、做长链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服务体系和经营体系。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让经济总量、财税增量更多地转化为人民生活质量和百姓福祉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