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行之三:文化的韧劲儿

国立中山大学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毫无争议占有一席之地,虽然进不了一甲前几名行列,至少在岭南可以做到唯我独尊。究其历史纷杂且源远流长,但1924年孙中山先生的并校创建之功影响最大,看在国父的面子上,近百年来政府与华侨都会高看一眼。这所高校自然也有些自命不凡,因为校园里出现过很多杰出人才,今天上午为我们授课的古南永副教授或许还算不上名人,但却悄然赢得了很多人的敬佩。

古老师为我们讲授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说实话这个题目并不吸引人,不但很多学中文或历史的老师做过类似报告,就是我这个理工男也为学生讲过中国传统文化,几乎所有人都是在历史长轴上串起一系列的文化符号,撒上按自己口味调制的佐料,做出来的文化糖葫芦基本大同小异。刚开始时我也没有把这位其貌不扬其声也不洪亮的古老师放在眼里,听了半个小时后才发现他居然是绵里藏针,逐渐感觉出他的知识脉络就像青竹,看上去瘦弱却很坚韧,尤其是地下的根系已经四通八达牢牢抓稳了大地,他日的快速生长必然势不可挡。

可敬的是古老师思路非常清晰,看问题视角独特且一针见血,而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巧妙且轻松的回避红线,就像超脱于世外一样淡定地把当代融入历史长河中,从学术角度帮学员梳理文化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让大家自己得到他不能说出口的结论。作为专程来学习拾玖大精神的共产党员,虽然没有得到一目了然的正面知识,但是能从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走向以及这代人应担负的使命,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收获。古老师较好解释了个体都很聪明的国人汇聚为集体后为什么就变得平庸,一个人再强大也只有一生一世,而历史绵延不绝,等等。具体案例就不说了,上几张教学PPT截图大家自己看看,是否能悟出点什么,若是说破就是本人不合时宜了。

一百多年来传统文化已被自己人拆卸的七零八落,文化领域的旧世界早已砸烂,新世界却一直难产,好在中华传统文化韧劲十足,即便仅仅是藕断丝连,调养个百十年还会生龙活虎,只是我辈看不到全面复兴的那一天了,想起小时候参与拆毁全国三大孔庙之一的承德孔庙,也就是本人就读的小学校园,也为当年少不更事的愚昧深深自责,多少次设想,五十年前自己要是有成年人的知识面和智商绝不会干那种事,可是当年的成年人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咋回事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