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零一首《度破讷沙二首(其二)》(李益)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二】
【中唐·李益·七言绝句】
拼音版:
pò nè shā tóu yàn zhèng fēi,pì tí quán shàng zhàn chū guī。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
píng míng rì chū dōng nán dì,mǎn qì hán guāng shēng tiě yī。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作品介绍]
《度破讷沙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益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是诗人用诗的语言记录了自己亲历的一场沙尘暴,充分表现出塞北荒凉的特征;第二首诗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全诗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壹/
这两首诗是边塞诗人李益过陕西破讷沙漠时创作的。诗是为唐与回鹘交战而作。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主要是概括了这样的历史内容。
文学赏析
诗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这两句与卢纶《塞下曲六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异曲。不过“月黑雁飞高”用字稍刻意,烘托出单于的惊惧同工;“雁正飞”措词较从容,显示出凯旋者的气派,两者感情色彩不同。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
这首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清人吴乔曾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围炉诗话》)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的特长。
名家点评
明代顾璘《批点唐音》:不见此景,安得此言?
清代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诚非身亲其景,不能为此言。
近代王利器《越缦堂读书简端记》:此(按指《听晓角》)与《暖川》及《度破讷沙》两首,又所谓“积健为雄”者。
贰/
唐宪宗元和(806—820)初年,回鹘(hú)因向唐室求婚未允,便出动骑兵向唐本土进犯,镇武节度使驻军起而抵抗。这首诗就是描写这次战斗结束,平明归营时情景的。
首句写景。“破讷(nè)沙”,沙漠名,《新唐书·地理志七》载:“夏州(故址在今陕西省横山县西)北渡乌水,……经步拙泉故城,八十八里渡乌那水,经胡络盐地、纥伏千泉,四十八里度库结沙,一日普纳沙,……”所谓“库结沙”“普纳沙”就是这里所说的“破讷沙”,其具体位置在今内蒙古境内。“雁”为候鸟,它可以向人们传递某种信息。而此时在广漠的破讷沙上空,大雁正在向南飞翔,显然它是要将什么重要消息告诉人们。这一字面以外的内容被诗人纳入一种不动声色的艺术描写之中,从而显示出一种特有的冷峻风格。
次句则写出战军队踏上归途情景。“鸊鹈(pìtī)泉”,在唐代丰州西受降城(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北300里处,这里是回鹘人饮马的地方。据说丰州有99泉,鸊鹈泉最大。这里既是这次反击作战的战场,同时也是战斗结束后回归本营的出发地。
一、二两句通过工稳的对仗,在地名的悄悄转换中,含蓄地描写了出战部队将回鹘侵略军赶过沙漠,一直追击到鸊鹈泉头,然后有鸿雁在前边报信,获胜部队则随后从鸊鹈泉边从容不迫的豪迈返回的完整过程。
第三句承上写景。“平明”,天刚明。这句既暗示了这次战斗发生的具体季节,同时也点明了具体回返时间,整个景色呈现出一种轻松明快色彩。
末句浓墨描绘了军人群象。“碛(qì)”,沙漠,即破讷沙。“铁衣”,铁甲战服。这句写部队在度过破讷沙大沙漠程途中,刚闪上地面的远方太阳将其光芒投射在兵士的铁甲战服上,然后再反射到沙漠上;可是诗人却偏要说,整个沙漠刺眼的光芒从兵士铁甲战服上发射出来。这不仅是一种战地生活的真实感受,而且更出于为胜利之师塑像的艺术需要。由于诗歌通过对语言的这一特殊整合,不仅极力渲染了这支队伍阵容的整齐强大,而且还生动表现了英雄群像的威武高大。
这首诗通过出战军队平明归营瞬间形象的重彩描绘,将对战场“人”形象的刻画和对战场“景”的描写紧密结合起来,以景托“人”,以景达情,以看似客观的冷静描述传达了一种主观色彩极为强烈的喜悦豪迈感情,同样给人以艺术上的巨大感染。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