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仕女劳动形象-----《捣练图》

一、作者及《捣练图》概述

张萱( 生卒年不详) ,唐朝画家,擅长工笔仕女画,其绘画风格和表现技法对绘画界影响很大。在绘画史上,张萱和周昉齐名,都是唐朝绘画仕女的杰出画家。而周昉在仕女的绘画方面,则是学习和借鉴了张萱的绘画特色,将晚唐的审美情趣表现得生动形象。张萱在繁华的长安生活了很长的时间,作为宫廷画师,每天目睹豪门的生活,所以他很擅长宫廷仕女画。

张萱的众多画作中,《捣练图》最为著名,它尽显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所谓“捣”,指舂、捶;“练”,指质地比较硬的煮熟的生丝织品;捣练或称捣衣,指捣洗煮过的熟绢,使其更加柔软平整,是制作衣服的一道工序 。练衣,是指用煮练加工后的丝织品所制。

《捣练图》宽 37 厘米,长 145.3 厘米,系宋徽宗摹本,原收藏于圆明园,在 1860 年“火烧圆明园”后流失海外,现存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捣练图》具有长卷构图、组合画式、设色精细和服饰刻画细节化等艺术特征,体现了对其时女性的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绘画艺术价值和史学研究价值。

此图上共有 12 个人物形象:10 名女工、2 个女童,分为捣练、缝衣、熨烫三组场面。其缝制工序应为捣练、熨烫、裁剪、缝作。内容是宫中仕女专心捣练时的场景。场景虽简单,但富有生活气息,是唐代工笔仕女画和风俗画的代表。

二、捣练组

画面的第一组正在捣练的美妇人形象共有四人,从形象神态上可以看出,外围两人正在与中间劳作的二人准备做劳作替换。正在举着木杵捣练的两个妇人之间默契的配合着,她们节奏上尽量保持一致,但从她们的神态上也可以看出有些疲倦了。被替换下来的两人,一人面朝观众,正在卷起袖子(该观点存在争议),一人侧背向观众握杵观望而稍作休息。

在第一组的人物组合中,从人物动态上看,生动形象的美妇人,体态饱满且有生命的气息,有动有静、动静结合,颇增意

三、缕丝、缝合组

中间一组为缕丝与缝合的场景,低坐在地毯上并以侧面展现给观众的美妇人,她慢慢的展开双手轻丝慢缕,神态悠然静雅。而这组中的另一位高坐的美妇人,面向观众,坐在凳子上静静地缝纫,这两位宫女神态专注,双眸紧盯着手上的活计,她们自己的精神与现实相结合,故神态自若。

四、熨烫、检验组

紧随画面继续往左游动来看,第三组为熨烫与检验,属于整个捣练中的结尾程序,共六人,接下来是一个女子正蹲在火炉旁看守炉火,手持蒲扇煽火,另一只手欲掩面,人物动态中的微妙变化,让人感觉炉火烧的正旺,整幅作品增添一份活活的生机。

整组人物描绘是画面总人数的一半,六人各司其职配合默契,也是画面中最有特色之处。在这最后熨烫的一组中,有在用力拉伸着力并身躯略后倾的妇女,淋漓尽致表现着她们尽心劳作的状态,有幼小可爱的孩童在嬉戏。

熨烫的妇人专注认真,她们端庄的姿态与神情表现出恬静安然的心境。在练下面好奇地向上窥视的女孩,一颦一笑生动的展现出一副天真烂漫的童真。

在第二组末与第三组开始的画面中,炭火旁执扇掩面的蓝衣小女孩,在画面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转场作用。蓝衣小女孩的眼神右顾,通过动态的交流,积极融入缝纫与络线一组的场景中,并以左手掩面,一个小动作巧妙的展现了炭火很旺。

通过《捣练图》中蓝衣小女孩的局部展示,我们可以看到这位煽火女孩的动态指向。煽火小女孩在画面形式上通过动作、颜色搭配、情感交流上与第三组熨烫生动自然的联系起来。

画作中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画面的精妙之处,蓝衣女孩回顾了画面中的画面的中心络线与缝合的一组,平整的地毯与画面中唯一一个座椅的布置加强了整体的稳定感。扇火的小女孩执扇引向的熨烫。

这一组画面的高潮阶段,微微用力撑练的妇人形象刻画的夸张生动,每个局部更甚精炼细致入在整幅画面中,通过劳作的三个过程,妇人们劳作的同时又十分享受自己的生活,成功的表现了宫中妇人的生活状态。在人物刻画中细节的处理上细致到一个表情乃至生活的小细节上,皆以敏锐的眼力洞察而细致入微,每一个生动的姿势都充满灵性,再现生活中的生机盎然。

五、《捣练图》高清大图欣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