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一章
道经·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吴澄:道犹路也。可道,可践行也。常,常久不变也。名谓德也。可名,可指定也。道本无名,字之曰道而已。若谓如道路之可践行而-道,则非此常而不变、之道也。德虽有名,强为之名而已。若谓如名物之可指定而名,则非此常而不变之德也。○可道去声而道同。强其两切。
原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原成:这段注释用于解释“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很适合。吴氏离“名,文字也”只有一步之遥。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吴澄:无名者,道也,天地亦由此道而生,故谓之始。有名者,德也,万物皆由此德而生,故谓之母。
原成:无,名也,万物之始也。有,名也,万物之母也。
原成:“无”运动赋生,故曰始。“有”运动赋形,故曰母。正确的含义应该是:无,名也,天地之始也。有,名也,万物之母也。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吴澄:常即常道、常名之常。常无欲,谓圣人之性寂然而静者,此道之全体所在也,而于此可以观德之妙。其指德言,妙以道言。妙者,犹言至极之善。常有欲,谓圣人之情感物而动者,此德之大用所行也,而于此可以观道之徼。其指道言,徼以德言。徼者,犹言边际之处,孟子所谓端是也。○徼古吊切。
原成: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原成:常者,持续不断之谓也。吴氏将“常有欲”说成“圣人之情感物而动者”,离形象思维只有一步之遥。“常有欲”没有与“情感”对立,看出抽象思维,很是可惜。吴氏涉及了“体用”说,但似乎还不太认同。
此两者同,
吴澄:此两者谓道与德。同者,道即德,德即道也。
原成:此两者,
原成:把“同出”两字拆分开,含义是可以不变的。但硬说成“道即德,德即道”,与其把“无名”与“有名”没有拆分开有关,而最终导致没有把“无”与“有”看做是两者,而错误地把两者理解成了“道”与“德”。
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吴澄:玄者,幽昧不可测知之意。德自道中出而异其名,故不谓之道而谓之德。虽异其名,然德与道同谓之玄,则不异也。
原成: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原成:先贤多认为推动世界运转的是神秘的力量,把“玄”做此理解就不显得意外了。今天的科学证明推动世界运转的力量是运动,所以说:玄,运动也。老子此处的“玄”是指“无”之玄,“有”之玄,即“无”运动与“有”运动。而不是像吴氏那样把“德”与“道”称之为“玄”。道德经中所有“玄”字皆是“运动”或“变化”的意思。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吴澄:众妙谓德。门谓由此而出。德与道虽同谓之玄,道则玄之又玄者,故道乃德之所由以出也。其妙之妙,道也,妙之合而为一本者。众妙之妙,德也,妙之分而为万殊者。
原成: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原成:玄之又玄,第一个“玄”指“无”运动,第二个“玄”指“有”运动。老子此章只言运动,并没有言及“道”与“德”,吴氏将“道”与“德”引入此章来做解释,是受先贤影响而不敢多走一步。
吴澄:此首章总言道德二字之旨。张子曰: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老子则以太虚为天地之所由以为天地者而谓之道,以气化为万物之所得以为万物者而谓之德。道指形而上之理,不杂乎气者而言,庄子所谓常无有也。德指形而下之气中有此理者而言,庄子所谓太一也。故其道其德以虚无自然为体,以柔弱不盈为用。
原成:庄子对道德经的修为不及列子。列子的理解比庄子更唯物。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