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对联选粹:养鹤千春不知岁,种桃三载可齐眉
清代学者、大书画家陈鸿寿(1768-1822)有这样一幅墨迹:
养鹤千春不知岁,种桃三载可齐眉。
“种桃三载可齐眉”,是说——要是种桃,三年差不多就能结果,有利于填饱肚皮,很实用。
“养鹤千春不知岁”,是说——养鹤可不是用来吃的、也不是用来玩的,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鹤可是名士的精神伴侣。历史上这样的名士太多了,如放鹤归野的支道林,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以及向知府讨鹤的邓石如。
古人常将鹤称为“仙鹤”,这不仅是因为鹤长寿(如丹顶鹤寿命可达50-60年。但要论长寿,乌龟应该更胜一筹,有些乌龟寿命能超过100年),更因为鹤大多羽毛洁白、风度翩翩,似有仙风道骨一般。
如果仔细观赏、反复吟咏,会发现这副对联不仅有着抑扬顿挫的音韵美,还有着华而不艳的画面美,再加之陈鸿寿先生熟而后生的书法美,真可谓声色俱秀、三美并臻。
其实,除了上述“三美”之外,这副对联还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内容美。怎么个内容美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如果将上下联对比一下,我们应该不难体会出——这里的“种桃”,其实暗指的是物质生活;这里的“养鹤”,其实暗指的是精神生活。这一联就是想告诉我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统筹兼顾,要注意好平衡。
然而对于这个平衡,人们的意见也常有分歧。有些人觉得应该自奉俭约、温饱就行,须用更多的精力去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像海瑞、于成龙、曾国藩、焦裕禄等。曾国藩经常提醒自己:不为圣贤,便是禽兽;但来耕耘,莫问前程。这些古圣先贤,像苦行僧一样,不大在乎物质生活,全力追求精神生活。
但更多的人却认为——只要条件允许,只要合理合法,适当追求物欲、享受物欲,不仅是人生在世的必要体验,更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再说了,不入得红尘,又如何能看破红尘?我们看王维、张岱、曹雪芹、李叔同,以及苏东坡、文天祥、张大千、托尔斯泰等人,都是这样的。比如说这个张岱吧,他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我们看,这个可爱的张岱,他既可以在人鸟声俱绝时去湖心亭看雪,也可以呼奴唤婢、鲜衣裘马,物质与精神,在他看来一点都不矛盾。
美国作家大卫·科比特说:欲望是锻炼人的熔炉。中国作家刘慈欣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均可谓一针见血。
总之,这一联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既要种眼前之桃,又要养心中之鹤,对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