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出14个世界冠军的刘国梁, 原来还是个隐藏的育儿高手

刘国梁的育儿经历告诉我们:看到孩子独一无二的天赋,并给予100%的支持,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作者:卡卡辛。本文来源:公众号“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刘国梁的名字喜提几次热搜。

这个在伦敦奥运会,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吐槽“不懂球的胖子”,带领中国乒乓球队又一次证明了在世界乒坛,中国队的王者地位。
从6岁开始打球,15岁被国家队破格录取,第二年在亚洲杯,亚锦赛一战成名,20岁成为第一位乒乓球“大满贯”获得者。
在2013年接过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的教鞭后,成功培养出张继科,马龙,许昕,樊振东等一众世界冠军,带领中国乒乓球队囊获了三十多项国际赛事的金牌。
在他执教期间,国乒在世界上的地位,无可撼动。
除了教练这个身份,他还是一对双胞胎女儿的父亲。
刘宇婕(赢赢)和刘宇彤(一 一),是他给两个女儿取的名字,意思是“先赢球,再拿第一”。
两个女儿不负他的期待一一爱打乒乓球的赢赢在7岁的时候就已经是高尔夫世界冠军!
这个在乒坛叱咤风云30几年的男人,如今两鬓已经有些斑白。
在事业上,他是一位世界顶级的运动员,世界级优秀的教练,在生活中,也是位充满育儿智慧的爸爸。

尊重孩子的兴趣,因材施教

出生于体育世家,两个女儿从小就和运动有了解不开的缘分。
对于是否让女儿走乒乓球职业道路,刘国梁并不在意。
在他看来没有兴趣就不能勉强孩子,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顺其自然。
姐妹俩的兴趣爱好截然不同,姐姐是个运动达人,从小就学习滑冰,踢足球和游泳,自从3岁时开始学打高尔夫后,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和兴趣。
而妹妹喜欢唱歌跳舞,也对乒乓球十分感兴趣。
为了让两个女儿能专注发展自己的兴趣,他把家里的客厅分成两个区域,一边是乒乓球台,妹妹每周在这里上四次课;
而姐姐则在另一边练习高尔夫挥杆。
没有一套教育方式是适合所有孩子的,尊重孩子的兴趣,因材施教,才能最大地激发出孩子的潜力。
看到了姐姐在高尔夫方面的天赋与热情之后,刘国梁开始采用职业运动员的标准去要求她:
“我没把她当闺女去要求,而是当运动员来管理。”
而姐姐也不负众望,在他的严格要求下,6岁开始参加比赛,到8岁就已经拿下了国内外多项赛事的冠军,在她参加的比赛中,几乎是战无不胜。
而对于妹妹,他认为女儿在艺术方面更有天分,从不强迫她去练习乒乓球,只是作为一项爱好就可以。
“我对一一的成绩没有要求,健康快乐就好,她在艺术上更有天分。”
孩子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精力会高度集中,才能不断去努力探索,并且他们的潜能能够得到最大的激发。
13岁的巴西的少年Junior Silv, 与同龄男孩喜欢运动不同,他的兴趣是手工编织。
自从11岁时看到祖母用钩针编织东西,他便产生了兴趣。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Junior就值得有模有样。但在外人看来,编织是女孩子才做的事情,于是拿着钩针的Junior成了别人眼中的异类,被各种嘲笑和奚落。
看着有点郁闷的儿子,妈妈却告诉他不必在意这些,喜欢的事情坚持下去就可以了,还帮他开了ins和Youtobe账号。
重拾信心的Junior,不仅技术越来越娴熟,还吸引了电视台去采访他,学校也专门开始了编织课,请他做老师。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点,如果父母能够用平等的态度去尊重这些不同,支持他们的爱好,孩子也能从中汲取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成就更好的未来。
就如巴菲特所说:
“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全力以赴去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高质量的陪伴

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2017年卸任国乒总教练前,刘国梁其实非常忙,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
他曾坦言:“ 我不断帮助别人的孩子、培养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但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没有时间陪她”。
但即便无法改变现状,他仍然像挤海绵似的挤出时间。一到周末,他就会带着全家去球场,不是为了单纯训练,而是用这样的方式来陪伴孩子。
自从姐姐开始学习高尔夫,寒来暑往,刘国梁抓住每一次陪女儿练习、打比赛的机会。
陪练习,准备午饭,给女儿按摩……
当日本开出200万高薪请他执教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他想花更多的时间陪着女儿打球。
而在无法陪伴的那些日子里,他会对女儿说:
“咱爷俩都努力在两个小白球之间,各打各的球、各干各的事、目标大满贯。”
在陪女儿在美国打比赛那段时间,成了他最开心的回忆“一直向往的日子这个暑假梦想成真了”。
高质量的陪伴,不是时间上的多与少,不是天天朝夕相对就叫做陪伴。有的父母人是在孩子身边,但完全没有沟通交流,对孩子没有回应,就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保安一样。
这种“人在心不在”的无效陪伴,不但不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反而会给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产生很强的挫败感。
还记得《少年说》中5年级叶子健么?
他在天台上大声吐槽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
他的父母的确是在空余时间陪在他的身边,但当孩子一次次想和他们沟通聊天时,看到的全是埋头玩手机的父母,孩子的情感得不到任何回应,这让叶子健心中充满了委屈。
孩子对于陪伴的需求而言,陪伴的质量是远远大于时长的!
高质量的陪伴,是走入孩子的生活中,与他们进行思想的沟通和交流,参与到成长中,真正陪到孩子的心里。
在这样陪伴,孩子发展出稳稳的安全感,同时自信勇敢,无惧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遇到困难,也更加坚定无畏。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身后,永远有懂得明白他们的父母在。
就像武志红老师曾说的:
“爱和陪伴远比教育更重要,一个健康、和谐而亲密的亲子关系是一个孩子人格的基石,也是人格的内容。”
言传身教

是孩子最好的“教材”

大女儿赢赢在拿到人生中第一个冠军时,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是来自中国的刘宇婕,我要感谢我的爸爸,他一直都是我的榜样。”
对于乒乓球的执着,深刻在刘国梁的骨血中。20岁成为中国男乒史上首位大满贯得主,辉煌的战绩背后是近乎变态的刻苦练习。
为了纠正每一个动作,他都要挥臂上万次,哪怕胳膊练肿了也要忍着疼继续练。一天要跑动上万米,脚掌出血了,就垫上海绵接着练。
他用过的球拍,球板和手柄上都磨出了深槽和指印坑。
而退役之后,作为最年轻的主教练,他听的最多的话就是“他那么年轻,不行。”
“那段孤独、苦闷的日子,他独来独往,放上两幅碗筷,掩饰自己的尴尬。
但不服输的性格,让他绝对不会轻易认输。搞训练,埋头苦干,按他的话说“低头撅屁股扎扎实实干就完了。”
最后,他用成绩堵住了那些质疑的声音,也让我们见证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四面国旗同时飘扬的传奇。
这些苦与泪,他从没给女儿讲过,但孩子其实全看在眼中。高尔夫练习枯燥、辛苦,常常顶着太阳一晒就是一天。
但赢赢从没叫过苦,打得不好时也不像别的孩子会掉眼泪,而是说:“哭有什么用,打好第二杆不就行了!”
我们常说,想要孩子怎么样,就成为怎样的父母。
孩子是看着父母脊背长大的,他们如何去做事,如何去看待世界,都被孩子深深印在脑海中。
白岩松曾经说,当父母最大的挑战,首先是你自己在做什么。
从小,他的儿子回家,看到的都是夫妻俩要么捧着书看,要么专心运动的一幕。他从来没有培养儿子读书或是运动的习惯,但潜移默化中孩子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有远见的父母,其实很少用嘴去教育孩子。反而是用自身的行动进行着一场春风化雨的无为之治。
就如作家鲍德温所说:
“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他们像块小海绵,不断吸收着父母所暴露出来的言与行。
言传身教,胜过一切华丽的教育语言,是最朴实无华的教育方式。
刘国梁,一个别的国家队口中无法战胜的“大魔王”。
带着他的世界冠军们,让五星红旗在东京飘扬,让国歌响彻东京的上空。
这个“不懂球的胖子”,不仅教出了最棒的队员,也用陪伴、尊重、以身作则的方式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
他曾说:“任何事情付出才有回报,感恩不曾错过孩子进步的每一天。”
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他们的背后往往站着这样用心的父母。 

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微信公众平台,需要请联系授权。
- 今日视频推荐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