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学困生”转化工作不能仅看辅导记录单

高维公

“学困生辅导情况”,是学校教导处或上级教研部门对教师常规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一。笔者在参与基层学校考评时发现,“学困生辅导情况”多以“学困生辅导记录单”的形式呈现,内容包括辅导时间、辅导对象、辅导内容、辅导效果等。笔者私下问几位教师对此有何看法时,有教师表示,此举无法,助涨了形式主义歪风,不利于形成关爱学生、严谨治学的教风。考查“学困生辅导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看作业辅导。作业批改是学困生辅导最直观的材料。例如,课堂练习册是否按时完成,学生是否及时订正作业错误,教师是否进行了复改,这一过程足以体现教师在辅导学困生上下的功夫。如果课堂练习都没有及时完成,或没有及时批改,作业辅导一说难能成立。

其二,看结对帮扶情况。教师可以让一个优等生与一个学困生结成对子,对日常作业进行帮扶。或成立学习小组,组长由优等生担任,负责督促、检查和评价本组组员的学习状况,并组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帮助学困生进步,同时让优等生在帮教中再上台阶。

其三,看家校联系。家校联系最能体现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重视程度。例如,校访和家访情况,教师对学困生家庭学习环境的建议,教师在家校共育方面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建议。家校双方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些爱心和耐心,给予学困生更多关爱。

其四,看课堂教学关注度。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教师应改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困生的理解力不够,反应速度较慢,教师的课上辅导,如情感态度肯定、思维方法指导等,往往能成为学困生转化的直接动力。

其实,教师反对的不是“学困生辅导”,也不是将“辅导学困生情况”纳入考核范畴,而是那些形式主义做法。学困生辅导工作是一项艰难、复杂和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密切配合。评价教师学困生辅导工作,不能仅靠记录相关信息的表格,而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以真正实现学困生转化的目的。

(作者高维公,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