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王羲之真迹并未失传,曾被武则天秘藏,传到今天已是第50代了
王羲之的书法从东晋到梁代,一直是不太受重视的,这个时期书坛崇尚的乃是王献之一路的纵逸书风,使得王羲之的真迹留存不多。
一直到了梁武帝的时代,再加之唐代太宗皇帝的推崇,王羲之才逐步确立了他“书圣”的地位,当然,无论是技法水平还是艺术气格层面,王羲之也绝对担得起“书圣”这一桂冠。
在唐太宗时期,经过皇家的大力搜集,在内府当中所藏的王羲之真迹总计有3000多纸,这些真迹都是经过虞世南和褚遂良先后鉴定过的,这种搜集王羲之真迹的活动到了武则天时代都极为盛行。
王羲之有个后人叫王方庆,在他的手中有一部王羲之家族真迹,包含了王羲之的父亲王导、同辈王洽以及后辈王珣等28个人的书法总计有十卷,当时的一卷有一丈二尺,这10卷本,可谓是国之重宝了。
武则天后将此作命名为《万岁通天帖》。此作传到今天已经是第50代了。
而后,王方庆将这件《王羲之家族真迹》10卷本,进献给了武则天,于是得到了加官进爵。武则天得到这件作品之后,于是命令弘文馆的学士,将此作进行了复制。
武则天时期的复制技术,已经远远高于太宗时期,太宗时期当时还用一种“双钩填墨”的补描方式,在气韵上一眼就能辨出真伪,而到了武则天时期,这种技术已经进化到了“并行线拓”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所处理出来的字迹,任谁也分不出真迹,并且在当时的弘文馆当中,有专门作伪高手,找到魏晋时期的同样纸张,做出了同样的“旧痕”,利用了半年的时候,做出了跟原作一模一样的作品。
而后,据野史记载,武则天将“伪作”还给了王方庆,而自己则将真迹留下,而王方庆手中的伪作则失传了,武则天手中的真迹则经过了历代的第藏,在清朝末年的时候,被溥仪带出皇宫,并且藏于东北,如今此作几经辗转,现在藏于辽宁沈阳的辽宁省博物馆当中。
此作在2019年,辽博的“又见大唐”当中展出,当时在书法界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但可惜的是,这件《万岁通天帖》在明清两代曾经历了3次火灾,原来的28个人的十卷书法,如今仅剩下了8个人的10通书翰,但尽管如此,这件作品依旧是中国书法史上现存的最珍贵的王羲之法帖。
因为这件《万岁通天帖》出了王羲之真迹,还有王导、王珣、王洽等王氏家族其他的人真迹,我们知道古人的“笔法”都是秘传的,往往是在家族当中传授,当你将这件《万岁通天帖》搞明白,你就能够彻底破解王羲之家族的笔法。
当然,也有人质疑,此作便是武则天时期的伪作,但也无确凿证据,而唯一能够被所有认可的则是,这件《万岁通天帖》是王羲之真迹,或者说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作品,这一点则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