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后期的柏举之战,吴国几乎灭亡了楚国,秦国为何要出手相救?

公元前506年,也即春秋后期,吴国和楚国爆发了柏举之战。此战,吴王阖闾率领3万兵马进攻楚国,并在柏举一带击败了20万楚国大军。于是,吴国趁势追击,攻占了楚国的都城。在柏举之战中,吴国虽然只有3万人,却是孙武一手训练的精锐之师,而且还有伍子胥、夫概等优秀的将领进行指挥。而就楚国来说,则在春秋后期走向了衰落,再加上之前和晋国争霸所带来的消耗,促使其最终吃到了败仗。因此,在春秋时期,柏举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

众所周知,都城一旦被攻占,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比如公元前263年,邓艾大军包围了蜀汉都城成都,这直接迫使刘禅放弃了抵抗。现在,对于楚国来说,其实已经来到了灭亡的边缘了。不过,在秦国大军的支援下,楚昭王还是击退了吴国大军,成功恢复了楚国。那么,问题来了,秦国为什么会伸出援手呢?换而言之,这对于秦国来说,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柏举之战中,秦国之所以出兵救援楚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就第一点来说,则是楚国大臣申包胥感动了秦哀公。公元前505年,吴国大军攻占楚国都城后,申包胥千里迢迢,来到秦国寻求救援。

《史记·秦本纪》“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亡奔随,吴遂入郢。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七日不食,日夜哭泣。于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败吴师。吴师归,楚昭王乃得复入郢。”

对此,秦哀公的第一反应是不愿意出兵的。当然,遭到拒绝之后,申包胥没有放弃,而是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居然哭了七天七夜。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申包胥的诚心打动了秦哀公,后者表示:“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当然,秦哀公之所以出兵,显然不仅仅是因为申包胥的诚心和坚持。

就第二个原因来说,则是因为秦国和楚国存在姻亲关系。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诸侯国愿意为另一个诸侯国出兵,自然需要一个的理由甚至借口。比如秦国和晋国多次联姻,在晋国发生内乱后,秦穆公就选择出兵帮助晋文公即位。而就现在的秦哀公,则是楚昭王的外祖父,也即楚昭王的母亲伯嬴,是秦哀公的女儿。

《列女传贞顺传·楚平伯嬴》“伯嬴者,秦哀公之女,楚平王之夫人,昭王之母也。”

正是这一前提,促使申包胥的第一反应就是来向秦国求援,而不是晋国、齐国等诸侯国。对此,在笔者看来,姻亲关系的存在,为秦国出兵提供了非常合理的借口。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还是要讲究“出师有名”的,比如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在对外用兵时,经常打着“尊王攘夷” 的旗号,以此让自己的行为名正言顺。

值得注意的是,秦哀公这一次救援楚国,还为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的进一步联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彼时,秦国的宣太后芈月,华阳夫人,魏冉等人,就都出自楚国。当然,从战国中期开始,秦国和楚国还是走向了决裂。毕竟,秦国崛起之后,楚国是其一统天下的重要阻碍。而就柏举之战所在的春秋后期,秦国和楚国之间,则不存在这样的利益冲突。

就第三个原因来说,秦哀公救援楚国,也是为了抗衡晋国。众所周知,在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争霸中原,是主要的历史事件。晋楚争霸主要三次大战: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晋胜,公元前597年邲之战楚胜,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晋胜。鄢陵之战时俘获了楚王子公子茷,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公元前557年晋国在湛阪之战再次击败楚国。公元前546年弭兵之会后,晋国和楚国减少了直接对抗。

在晋国和楚国相抗衡的时候,秦国一开始是支持晋国的,但是,秦穆公发现支持晋文公称霸,无法帮助自己问鼎中原。所以,秦穆公慢慢就和晋文公分道扬镳了。特别是在晋文公去世后,秦国和晋国爆发了崤之战。此战,晋国击败秦国,俘获了数万秦国大军。崤之战后,秦国和晋国正式决裂。考虑到晋国的实力太过强大,秦穆公果断调整策略。公元前626年,秦国立即将其先前在秦攻鄀之战中所俘楚将斗克释放,与楚国结好,共同对抗晋国。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边、南边这两个方向,同时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

当然,对于晋国来说,也不是没有盟友,在春秋后期,为了牵制楚国,晋国选择扶持楚国东边的吴国,吴国和晋国都是姬姓诸侯国,这更加拉近了他们的距离。

《史记·晋世家》:十六年,楚将子反怨巫臣,灭其族。巫臣怒,遗子反书曰:“必令子罢于奔命!”乃请使吴,令其子为吴行人,教吴乘车用兵。吴晋始通,约伐楚。

公元前584年(王寿梦二年),楚国逃亡在外的大夫申公巫臣怨恨楚国大将子反,逃到晋国,晋国派遣申公巫臣出使吴国,并派出军队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让他儿子在吴国担任官职,吴国从此开始与中原各国交往,并与晋国结盟。在吴国崛起后,自然将矛头对准了楚国,从而发动了柏举之战。并且,在柏举之战前,晋国就主持了多次诸侯国会盟,内容就是商量如何进攻楚国的。

最后,针对讨伐楚国计划,虽然最后主要是由吴国来实施的,但是,如果需要的话,晋国等诸侯国自然也会派兵协助的。因此,如果任由吴国消灭楚国的话,那么,吴国的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秦国了。况且,早在公元前578年,晋国就召集了齐国、鲁国、宋国、郑国等诸侯国来讨伐秦国,一度深入到关中地区,这让秦国难以忘记。

对此,在笔者看来,从地图上可以发现,吴国一旦占领楚国的疆域,就会和晋国形成南北包夹秦国的态势,后者的战略空间将被严重压缩。真到那个时候,秦国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这对于秦哀公来说,自然是不能接受的后果。基于以上几点原因,秦国必须出兵帮助楚国。

在秦国大军前来支援之后,楚昭王也组织楚国各地的兵马,以此反击吴国大军。吴军撤退之后,楚昭王得以回到郢都。自此之后,楚昭王先是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然后继续向外扩张。公元前496年二月,楚国灭亡了顿国。公元前495年二月,楚国灭亡胡国,俘虏了胡子豹。公元前494年春天,楚昭王联合陈、随、许发兵包围蔡国的都城。在不断兼并周边的小国,楚国逐渐走出了柏举之战的阴影。

(0)

相关推荐

  • 泪痕春雨漫评春秋战国(五十五) 吴军入楚都 伍子胥鞭尸楚平王

    楚平王死后,9岁的楚昭王上位了. 楚昭王,就是楚平王和秦国老大妹妹生的儿子. 楚昭王上位时,也并非一帆风顺. 因为楚平王尸骨未寒,有人就说,楚昭是一个小屁孩,他懂得个屁啊?所以,我们应该让年长的公子上 ...

  • 孙武和伍子胥曾带领吴国大败楚国,但后来为何又被楚国反败为胜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四月,吴王阖闾与晋,齐,鲁,宋,蔡,卫等18个诸侯国在召陵会盟,并相约共同誓师伐楚.同年,18国联军以吴国为先锋,正式攻打楚国,而楚国军队因为仓促之间没有准备,再加上联军人 ...

  • 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在柏举之战,吴国大军虽然只有3 ...

  • 春秋时期小小的吴国是如何一步步崛起而称霸诸侯的?

    吴国是周朝时期,存在于江南地区的一个诸侯小国,姬姓,与周王室是同宗.吴国在西周时期一直默默无闻,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它什么能够在东周时的春秋晚期突然崛起而称霸诸呢? 吴国军队 这事还得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

  • 【春秋战国历史文化简介大事年表】春秋战国时期皇帝列表 春秋的建立与灭亡

    [春秋历史简介] 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时代名,因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是东周的前期,<春秋>编年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 ...

  • 柏举之战:孙子的处女作

    公元前506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境内)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一场远程进攻战.在战争中,吴军动作相当灵活,以迂回奔袭.后退疲敌.寻机决战.深远追击的战法 ...

  • 孙子(69)柏举之战看孙子的实战水平

    孙子(69)孙武实战能力 原文: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战.吴军 ...

  • 东周第一战: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在战争中,吴军灵活机动,因敌用 ...

  • 孙武的柏举之战并不够著名,却成为兵家鼻祖,他为什么那么牛?

    孙武演兵,齐勇如一 中国历史上又许多牛人,他们并没有太多参与重大历史事件,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鬼谷子,只交出了几个了不起的徒弟,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再比如孙武,打得仗不多,却留下了旷世名 ...

  • 《春秋·左传》晋鞌之战(成公二年)全文,翻译赏析

    -----勇斗须在关键时 [原文] 楚癸酉,师陈于鞌(1).邴夏御 侯,逢丑父为右②.晋解张御 克,郑丘缓为右(3). 侯日:"余姑翦灭此而朝食(4)".不介马而驰 之⑤. 克伤于 ...

  • 王者荣耀体验服新模式开放,项羽被下调,韩信后期能和猴子一战

    王者荣耀体验服今日有一点点小更新,我想大家现在还没有看到,主要是先开放使用体验服边境突围模式,上次也就是14号体验服更新的时候将边境突围屏蔽了,首先小编个人感觉王者荣耀完全没有必要做这个模式,浪费时间 ...

  • 魏晋南北朝简史:柏肆之战,拓跋珪反败为胜

    魏晋南北朝简史:柏肆之战,拓跋珪反败为胜 关键词:参合陂之战.北魏迁都平城 前因 参合陂之战:395年,后燕君主慕容垂害怕国力日益增强的北魏威胁自己,派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率八万大军 ...

  • 中国春秋后期版图

    中国春秋后期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