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小时能买一辆特斯拉,还是一包泡面?

绿豆侠    

你懂的道理,去做了,才是你的道理。

  01  天呀!我中奖了

大四时,有一天中午,我刚吃完饭回到宿舍,突然有一个陌生号码来电。

我猜是一个久未联系的同学,结果电话里面传来一位陌生女人的声音。

她情绪激动,嘀哩咕噜说了几句,然后突然一声猛喝:「你中奖了」。

我感觉反倒像是她中奖了。我很平静,因为我知道是假的。真的话,我会比现在的她还激动。哈哈。

我装着很好奇的样子问她:「奖品是啥?」我猜是苹果电脑,结果真的是。

接着我说:「那你给我寄来呗。」

她说,因为中奖了,按照国家规定,需要先缴纳个人所得税才能寄我奖品。

我连忙说:「好呀好呀,那你把电脑给我寄过来,我马上给你汇钱。」

天呀,她竟然还没有察觉出我的智慧。难道是我隐藏得太深了吗?

她继续在那边絮絮叨叨,我听着觉得没意思,就直接挂掉了。

我不自夸,我在这件事情上,动用了我的智慧。

  02  判断一句话是否属实的标准

我的智慧表现在,相对于「一个人说的话」,我宁愿更相信「一个人的行为」。

一个人的行为,是检验他所说的话是否属实的唯一标准。

所以,那位陌生女人说我中奖了的时候,我就觉得,她只是说说而已,除非,她用实际的行动,去证明她说的话是真的。这就是我说「那你先把奖品寄过来」的原因。

我当然知道,中奖超过相应数额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她确实给我寄来了奖品,我验证了奖品是真的,那我才可能会汇税款。说可能,是因为我还需要经过一些判断去下决定。天底下不会白白掉馅饼的。

  03  为什么「理都懂,然并卵」?

在我们日常的谈话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句话:「唉,你说的道理我也明白,但是......」。

通常这个时候我们觉得很受伤,一个人说他理都懂,可是你会发现,他只是嘴上的「懂」,并没有将道理应用到具体的个人行为上。

就好比一个人说「唉,我当然懂得这个道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嘛。但是,我就是不想学习呀。」

「但是」,多漂亮的理由!

所以,其实很多人嘴巴上的那个「懂」,表示那个「理」只是处于「了解」或「接受」的位置上。他「懂」,但是他不去做。

  04  道理的同心圆

人与道理的融合程度可以用几个同心圆来表示,我称之为道理的同心圆。

如上图所示,与圆心越近,融合程度越高。在这个圆的平面上,有几个离散的特征点,用来表示一个人对道理的融合程度:无知(在圆圈之外,因为人们太无知了)、了解、接受、认同、践行、本能。

这几个点的界限、所处面积并不明确,因为融合的程度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因人因道理而异。

拿学习开车来说,一个从来不会开车的人,处于对开车是「无知」的状态。

紧接着,他去看了《汽车驾驶教程》的视频,于是,他了解到开车大概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依然开不了车。

当他接受了那个视频讲的「道理」,并且认可,接着不断地实践那些知识、技能,他才真正地掌握了开车这个技能。

慢慢地,开车变成了他的一个本能,他可以边开车边愉快地聊天了。

如果我们将道理彻底地融合到本能里面,我们能够大大地提升我们的做事效率。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一直以来就很聪明地将一些最基本的信息提升到本能的程度,比如呼吸、血液循环等,它们无需意识的参与,靠的是人的本能控制。如下图所示,人类将很多基本的信息集中到了爬行动物脑,而那里与圆心靠得比较近。

  05  别光懂道理了

我们终于知道,为什么我们懂得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真正原因了。

懂得道理多,如果不去将道理用起来,用到个人的生活、工作上,那道理是白懂了,这懂的道理,也不是你的道理,而是别人的道理。

不信你看,有的人懂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个道理,不仅是「嘴上的懂」,还是「手上的懂」,所以他们每天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沉浸在知识的海洋无法自拔。因此,他们天天向上,每一天都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个人价值太重要了,因为,它决定了你在时间市场上,出售你时间的价格。

因此,有的人,一个小时,能买一辆特斯拉顶配,甚至更多。而有的人,一个小时,只能买一包泡面。

你如何去对待那些道理,是懂,还是做?

决定了你的一小时,能买的,是一辆特斯拉,还是一包泡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