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虹:孩子永远是白眼狼,可是我就是要支持她做白眼狼

一提到“白眼狼”,我们第一个反应就是忘恩负义。然而演员陶虹在一次采访中语出惊人,她说:孩子永远是白眼狼!我就是要支持她做白眼狼。我不会为孩子而活,长大了就自己去飞,我们各自都活得精彩。

陶虹认为:无论我们再爱孩子,她也是个客人。如果我把自己的将来都给她,以后她反而会看不起我,而且她得多坚强,才能承受这样沉重的爱和压力?

可以说陶虹将亲子关系看得很通透了。

实际上,在大部分父母的眼中,是不愿意承认孩子和父母是分离的,我们用尽全力也要将孩子和自己捆在一起,尤其是在上一辈的父母中,这种情况非常严重。

从孩子出生,父母就不愿意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计划孩子的成长,控制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孩子承认后,甚至要强迫涉入他的工作和婚姻生活。

与其说我们认为孩子什么都不会,怕孩子走错路,不如说是我们牢牢的控制欲,不愿意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尤其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的控制和孩子的向往自由就会出现极大的矛盾冲突,很多家庭闹得鸡犬不宁,甚至会在未来的几年中,出现亲子关系紧张的情况,而不少家庭,也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悲剧。

考入北大,去美国读研的“王猛”,从小生活在父母牢牢的控制之中,然而具备独立能力后,他选择和父母决裂,他说“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地是出类拔萃的模范!他们所有的付出只是为了控制。”

伦敦大学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存在关联,父母的控制欲过于强烈,会对孩子的幸福感造成不良影响,与孩子失去至亲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当。

曾经有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对5000余名对象的长期跟踪调查,发现在童年时被父母侵犯过隐私或自己的独立意识被父母打压的人,在他们青少年时期、30多岁、40多岁甚至60多岁时进行的总体幸福感测试中得分较低。

被父母捆绑的孩子,一生没有自由。

心理学家李雪认为:“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是要有边界的,而这种边界感必须要由父母来建立。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当孩子的行为偏离我们的预期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生气,然后忍不住就会斥责甚至是怒骂孩子,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变相的控制了。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

对孩子来说,犯错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一个错误累积而成的,不犯错就不会成长。先同意这一点,然后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张怡筠老师曾经说过: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起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他需要的不是你不断告诉他“你又错了”,不是你一遍又一遍的羞辱,他们需要的是你告诉他到底哪里错了,如何改正错误,未来如何规避错误。他们需要的是,即使自己犯错了,父母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

控制情绪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平和自己的情绪,需要父母拥有强大的共情力和同理心,去尝试理解孩子。

学会适当的放权

小说《无声告白》里有一段话“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的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

对孩子严密的控制,最终得到的要么是一个极其叛逆的孩子,要么就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工具人。

孩子的人生终将由他自己走完,我们必须一点点放权,还给他自主的权力,也让他拥有做决定的能力。

从小事开始,对孩子慢慢放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理能力逐渐增强,他开始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

父母要适当地“示弱”,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孩子的成长就是“你弱他就强”的过程,让孩子“不得不”承担起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独立和感恩。

孩子只有拥有成长的空间,才会成长的更快,而亲子关系才会更和谐。

将关注度放在自己的身上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顾佳说“我出了月子的第一天,我突然感觉到顾佳已经死了。活下来的是许子言的妈妈。……这就是当妈的代价,憋屈、失去自我,希望孩子长大能让我活回自己”。

心理学大师弗洛姆在《爱的论述》中提到:“忘我”是神经病的一种征兆。一个“忘我”的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赋予孩子身上,向孩子索取回馈,自怨自艾。

太多的父母是为了孩子而活,他们早已经丢失了自我。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和孩子化为一体,一旦有一天得不到回报,就会彻底崩溃。

《少年说》中,四年级的李朗逸对吐槽妈妈,回家只顾着学习,并对妈妈喊话"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儿子重要?"

而妈妈则表示,工作中每天都有新知识,所以人要不断地学习,虽然儿子是最重要的,但是也不能放松自己,放弃进步。

妈妈说:“我们是一个团队,要一起合作一起进步,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学习的风采,所以妈妈更要努力!”

生活的中心不应该是孩子,而应该是自己,只有学会爱自己,才具备爱孩子的能力。和孩子各自精彩,才能成为孩子心中最好的榜样。

只有彼此独立,才能彼此拥有,只有彼此自由,未来才能彼此扶持。

孩子总有展翅高飞离开我们的一天,不要试图将孩子永远捆在身边,也不要将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品,只有还给孩子自由,他才能真正的属于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