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孟庆占:元代雕塑大师刘元考[下]

四. 刘銮为刘元绰号考

刘元与刘銮是一个人?抑或是不相干的两个人?最早提出疑问的是清代大学者毕沅。毕沅(1730--1797)字纕蘅,号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于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其《天庆宫观刘銮塑像》诗云:

北方塑设技最工,阿泥哥与刘元同。惟銮成佛亦妙手,遗像尚留天庆宫。入门肃客两道士,启钥导我廊之东。三间配殿制轮奂,灵衣羽扇瞻仙容。有元及今五百载,黍离板荡一再逢。土偶岂有金石固,历劫不受兵燹攻。依然髹质独完好,岂非呵护邀神功。当年绝艺称秘监,岁月虽远精神通。道园别有《正奉记》,是銮非元宁相蒙。君不见《陵川集》语可证误,四贤祠内先有刘銮塑。 [1]

他认为,考诸郝经《陵川集》,刘銮塑像在刘元之前,则刘銮、刘元是两个人,所谓“是銮非元宁相蒙”也。又清代学者宋光熊(生活在乾隆朝,生卒不详)《天庆寺观》诗曰:“变相曾传吴道子,佛头争说喻弥陀。能师画意工抟换,前度刘郎意不磨。”诗后自注云:“元刘銮、刘元俱工塑像,而銮在元前。”[2]又清代诗人劳宗茂(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第二甲进士)《谒东岳行宫》诗:“绛阙东郊近,神工仰大生。祭祀三代典,化洽万方平。肃肃冠裳侍,森森羽卫萦。缅思刘正奉,妙手发精诚。”自注:“像为元正奉大夫刘元塑。”复加考语曰:

“刘銮应作刘元,观《学古录》、《辍耕录》可证其误。至銮在元前,别是一人,详见皇城天庆宫所引条下。”[3]

而有的记载则以刘元、刘銮为一人。吴长元《宸垣识略》卷四:

元(玄)都胜境在阳泽门小马圈之西,地名刘銮塑,建于元初。本朝乾隆二十五年重修,赐名天庆寺,有御书题额并刘銮塑像诗。元刘銮者,尝从阿尼哥学西天梵相,亦称绝艺。元都胜境正殿乃玉皇大帝。右殿塑三清,仪容肃穆,道气深沉。左殿塑三元帝君,上元执簿侧首而问,若有所疑,一吏跪而答,其战悚;一堂之中,皆若悚听严肃者,神情动止,如闻謦欬。[4]

这个“尝从阿尼哥学西天梵相”的“刘銮”,应该就是刘元。因为天庆寺之塑像,出刘元手,从无异议。
    那么,刘銮、刘元到底是一是二?
    按郝经《陵川集》卷三十三有《四贤祠碑》[5]一文,有“辛亥之秋,过督亢至易水,投文酌酒,吊太子丹,闻水汭有祠,国士刘銮所塑,技极精巧,不知为何神,遂往观之”之语。按郝经(1223—1275),字伯常,祖籍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生于许州临颖城皋镇(今河南许昌),是元初名儒。1256年受诏于忽必烈,1259年,赴南宋议和,被权臣贾似道秘密囚禁16年,即著名的“郝经南囚”,时人称之为“南国苏武”。1274年南宋崩溃之际,郝经被救,北归后的第二年七月便去世。郝经去世之年,刘元28岁。郝经卒于元至元十二年(1275),则“辛亥”为1251年,此年刘元虚龄5岁,不但不可能达到“技极精巧”的雕塑水平,且也当不起“国士”之称号。是在元初(或更早)一定有一个名叫“刘銮”并且当得起“国士”之称的大雕塑家。从文献上考察,毕沅的说法是对的!然而我们细翻宋元文献,可以称得上“国士”并且“技极精巧”的塑家只有刘元一人。这又如何解释? 按《四贤祠碑》中有“遂作思贤之诗,以遗易州守郭公俾刻诸石”之语。考刘因《易州太守郭君墓志铭》,“易州定兴人郭宏敬(字彦礼),庚戌(1250)迁易州太守,壬子(1252)改完州。易人以善政请,于是复为易州。以甲寅(1254)三月十日卒。”是辛亥年(1251),郭公正在易州太守任上。则郝经记述无误。由此可以确认,刘元之前,确有一个技艺精巧,堪称“国士”的雕塑大师刘銮。只是这个名字因为刘元的“崛起”,而与刘元相混,随后就淹没在历史之中了。于是,刘銮,竟成了刘元的别称、绰号了。

其实,刘銮一名也许本来就是个绰号。这个绰号,先被“刘銮”占有,以后又被人们用于称呼刘元了。
    我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就是刘元从事的塑像彩绘技艺。据宋·李诫《营造法式·总释·彩画》:

谢赫 《画品》注:“今以施之於縑素之类者,谓之画;布彩於梁栋枓栱,或素象什物之类者,俗谓之装銮;以粉朱丹三色为屋宇门窗之饰者,谓之刷染。”

这是个“行业术语”,彩饰梁栋﹑斗栱﹑素象﹑什物之类,谓之“妆銮”(也作“装銮”、“粧銮”)。彩饰塑像也称“妆銮”, 清·孙星衍《<寰宇访碑录>》六有解泽民撰《南禅寺妆銮佛像记》,所谓“妆銮佛像”,就是在塑像上施以彩绘。据有关中国雕塑史著述,唐代有不少的精于妆銮的名匠,如王温即被称为妆銮妙手。还有为洛阳敬爱寺佛菩萨像贴金的李安,也是当时的妆銮名手。所谓妆銮,不仅是塑像着色,还兼有衣饰花纹的配合和描金起线等图案装饰设计,也属于妆銮范围,所以它与绘画有着直接的关系。后蜀时塑造彭山洞明观道教像的程承辨以及妆銮名手杨元真等人,都可称为一代名匠。妆銮一词在彩塑艺术上一直沿用至今[6]。刘元画塑兼能[7],也是妆銮的高手,因此也就获得了“刘銮”这一绰号。
   我国古代因个人从事行业或成就而获绰号者极多。如唐代书法家张旭,绰号“张颠”,因其狂草书法癫狂纵放,痛快淋漓;如唐代诗人温庭筠 “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绰号“温八叉”;如北宋词人张先,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北宋词人贺铸在《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佳句,因此被人们称为“贺梅子”。……直到今天,“泥人张”、“风筝魏”之类,不一而足,均属绰号。按刘元年轻时拿手的绝活为“抟换”,又称“脱活”,即元代盛行的“夹纻之法”,就是先做泥像为胎,之后用麻片和漆层层贴于胎面模出形状,漆干后将泥模取出,制成中空的佛像,又称“脱胎像”,其像成,必经精细彩绘妆銮,则刘元因塑像妆銮而绰号“刘銮”,不亦宜乎?

在北京府右街北口有一个刘兰塑胡同(又叫“刘蓝塑胡同”、“刘銮塑胡同”),是为刘元故居所在。这里元代有天庆观,神像均为刘元所塑,十分出名。清·震钧(1857—1920)《天咫偶闻》记载道:“天庆观在毡坛寺南,俗称刘銮殿,神像皆出元刘正奉銮手,今已颓败零落,蔓草塞门,过者瞻望太息。”按,宝坻方音,读“銮”为“兰”,读“金銮殿”为“金兰殿”。其实,“刘銮塑”、“刘兰塑”、“刘蓝塑”,都是刘元的绰号,“刘正奉”、“刘学士”、“刘总管”也不是真名。刘元的第一个师傅“托道箓”、刘元的徒弟“张提举”、“吴同佥”,也都不是真名。则元初,有两个从事塑像的能工巧匠,都姓刘,都得到“刘銮”这个绰号,虽属巧合,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北京:刘兰塑胡同

五. 刘元的艺术成就

关于刘元在雕塑艺术上取得的惊人成就,上引史料已收罗甚富,这里不再重复。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1764—1814)《船山诗草》卷十一《京朝集》中有《游天庆宫观刘銮塑像歌》[8],描述极为传神,其诗曰:

刘銮十指恐非指,抟土为神神不死。塑像遥遥五百年,逢人顾盼精神全。我游天庆宫,欢哗觅土偶。登堂见上帝,吓醒千年酒。仙吏如麻各叉手,相看转觉生人丑。道人扪钥神扬扬,觅余更启东西厢。西厢乍启风萧瑟,座上摇摇人尽活。扬眉侧耳振冠裳,各指庭阶如欲出。帝以神应门,当关将帅何纷纭。帝以神作卫,后堂官府何清贵。一庙千神统以天,我惊天大忘其伪。天道本虚无,何须辩某某。一登傀儡场,便是刍灵也能走。云衫玉佩尔何人,墨守丸泥夸不朽。吾闻世人学道谈天小,岂知人不塑天好。西法传来象教尊,诸天头面从何考。万人伏地头頯頯,只觉五斗米盗皆灵威。谁知大笑宫诸有,看作元时土一堆。

清人竹枝词歌曰:“地上黄泥手上人,刘元抟换实绝伦。观瞻应知匠心苦,塑尽人间鬼与神!”[9]

自古绘塑之事,不为士人所重,能工巧匠青史留名者甚鲜。刘元出身寒苦,幼曾出家为道士,终以绝艺驰名天下,受到皇帝恩宠,赐宫女、赏宅第、拜高官、入国史,名垂千古,古代艺人获此殊荣者,其几人哉,其几人哉![10]

[1] 此诗从网上下载转录,未经校勘。
[2] 清·吴长元 《宸垣识略》 北京古籍出版社 第75页。
[3] 清·吴长元 《宸垣识略》 北京古籍出版社 第245-246页。
[4] 清·吴长元 《宸垣识略》 北京古籍出版社 第245-246页。
[5] 元·郝经《陵川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5月第1版。第378页。
[6] 此段关于妆銮的资料源自网络,限于条件,无法一一核对原书。特此说明。
[7] 刘元是元代著名画家,所绘《梦苏小小图》今藏美国辛辛那提美术馆。
[8] 清·张船山《船山诗草》,中华书局1986年1月出版,第287页。
[9] 此首竹枝词转录于2009年1月11日http://www.btcbd.com/Culture/2009/4350.html《通州时空》刊发之《塑佛像》一文;其原始出处未详。
[10] 古代雕塑艺术家“国史”立传者,只有元代的阿尼哥和刘元,阿尼哥是尼泊尔人,则刘元是唯一被正史立传的中国雕塑家。

作者简介:宋健,天津市宝坻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口述史研究会会员。著有《王南村集》《王南村年谱》等。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诚请转发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