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重刊《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第四单元、第五单元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编者:本公号本月11日、14日、16日连续刊出了童旭东先生《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一文,因操作失误,致使文中所配图片未能相应刊出,
现将缺图部分重新刊出,再请读者对照阅读,并向作者诚恳致歉。

(续上期)
第四单元  孙氏太极拳走架基础要义
——行拳的初级状态与要求

第一讲  孙氏太极拳走架初级状态
在前面第三单元中从两个维度简要介绍了孙氏太极拳的基本规矩——“去三害、守九要”和孙氏三体式的系列。在这个单元里在前面这两个维度的基础上,介绍太极一气运阴阳在最初阶段的状态。
那么,走架时进入太极一气运阴阳,最初是个什么状态?
据孙剑云老师讲——
进入太极一气运阴阳时,行拳时的起落开合要于浑圆一气之意中蕴藏着六合整劲之势,周身如同一个气球其大无外、通天立地鼓荡飘行。
什么是浑圆一气之意呢?
前面讲过,就是身心处于虚无空灵、浑然一体、无边无际的状态。
那么,如何做到行拳时于浑圆一气之意中蕴藏着六合整劲之势——即空灵中顶天立地、无边无际的气象?
孙剑云老师说:“从知劲路开始。”
于是有人说:“这又是童旭东瞎编的,我们从来没有听孙剑云老师说过这样的话。”
这真是有口难辨,如孙氏三体式的练法,如果不是我找出那张江苏省国术馆师范班练习三体式的照片为证,孙氏临界(极限)三体式就被一些人说成是我童某创编的了,如果你们一定要把这个天才的创造归到我童某人的名下,日后你们不要说是我欺师灭祖,因为把这个孙氏临界(极限)三体式归到我的名下是你们这些人强加在我名下的。
今天讲这个“知劲路”也是一样,孙剑云老师当年与笔者谈话,大多时候是没有录音的,不能因为当年孙剑云老师没有跟你或他讲知劲路,就把练拳需要知劲路也归到我的名下。至于孙剑云老师为什么不跟你讲、不跟他讲,而跟我讲这个?我不清楚。我知道知劲路是练习孙氏太极拳在初级阶段的一个常识性要求,不是什么高深的要求。还是那句话,如果你们一定要把孙氏太极拳的这个常识性要求也归到我童某人的名下,日后你们不要说是我欺师灭祖。
顺便说一句,其实早在90年前,孙禄堂先生在上海俭德会讲授太极拳时,即要求学员于练拳之始就要掌握每一拳式的劲路,并有当时报纸报道。
所以练习孙氏太极拳——
第一步要弄清楚拳式中的劲路,要从拳式的起落开合的劲路中把六合之势和浑圆一气之意走出来。
第二步走架时的意境要自然、和顺、空灵,于虚无空灵中自然形成巍然雄浑、无边无际的气势。这种气势是自然而成的,绝非刻意造作能成。这种虚无空灵的气势具有强大的技击功能,绝非仅仅是一种表象。这里面很关键的是三个点:
其一,心要放下。其二,神要专注,神不能散。其三,重心变化与落位要准。
完成了上面这两步,基本就算达到了孙氏太极拳在初级阶段行拳时应该具有的状态。
遗憾的是,当代一些多年练习孙氏太极拳者,据说有的每日练拳十余趟,甚至每日练拳几十趟,然而他们在行拳时没有将式中起落开合劲路中的六合整劲之势、浑圆一气之意走出来,自然无法形成在虚无空灵中产生顶天立地、巍然雄浑、无边无际的气势。而这是孙氏太极拳行拳在初级阶段应该具有的气势。究其因,多犯有三大拳病,造成行拳不得门径:
1、顽空之病。看上去其拳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走形,但不知每式中的劲路及劲路中的劲意、劲势的形成与演化,于是行拳时无法走出起落开合的劲路与六合之势和浑圆一气之意。如此行拳,作为健身尚可,但是跟孙氏太极拳不沾边,练不出来相应的功效,下再多的功夫也是枉然。
作为孙氏太极拳走架最初级的功效,诸如中平直圆的功夫、古茂浑朴的气势、空灵逸宕的意境等。缺了这些,太极拳的体用就失去了根基。
2)加减之病。一些人练拳多年,由于身上仍旧是顽空一片,于是练拳时自己就加些造作的“病”态,如身体的起伏、摇晃、乱舞、较劲等,自以为是矜式,其实乃大病也。也有些人因不明拳意,把拳中一些很重要的运动轨迹给减掉了,或给改变了。如此,就是病上加病。但因为一些人已经有些名气或教着徒弟,天长日久,这些“病”就成了他们各自的风格,并进一步发展成所谓的派系。形意拳早已如此,如今太极拳也是一样。
3)囫囵之病。练拳多年而不求甚解,对于拳中劲路,行拳时有时无,对于拳理,理解似是而非,终不能获得真实进步,总是在原地打转。这种人教拳时,最喜欢说:“久则自知其妙。”他自己练拳几十年,知道其妙了吗?能呈现其妙了吗?他自己既说不出来,又做不出来。他这种说法不过是在掩饰他的庸碌和无知,可谓是自欺欺人之谈。
当代人中犯以上三病者最多。那么如何克服以上诸病?
第一,多读孙禄堂先生的原著,并要结合孙禄堂先生对具体拳式练法的说明去研读,进行系统地阅读,从具体到一般地进行相互关联、融通和提炼。
第二,打好三个基础:无极式、三体式、去三害守九要。
第三,要了解每一式中的基本劲路的形成以及其中的劲意和劲势。
第四,行拳要自然平淡,不可有一丝造作,不可有一丝表现功夫之意。
第五,在去“三害”、守“九要”的基础上,先从中平直圆及平衡、舒展、松净入手。
那么,为什么要深入研读孙禄堂先生的原著?
因为我们练的是孙禄堂的太极拳,而且迄今为止,对太极拳最重要、最深刻的拳理就是孙禄堂先生的五部拳著,这是研修太极拳的最高经典。在这里我要再次强调:指导研习孙氏太极拳的理论是孙禄堂先生的五部拳著以及相关文论,而不是武禹襄从舞阳盐店找到的那篇“太极拳论”,也不是其他太极拳流派的理论。
关于去“三害”、守“九要”及无极式和三体式重要性,前面已经讲了,这里从略。
在本单元下一讲中将重点介绍孙氏太极拳行拳时平衡、舒展、松净的要义。有关孙氏太极拳行拳时中平直圆的要义将在第五单元里进行介绍。
第二讲 孙氏太极拳行拳的初级要求————中平直圆、虚实分清与平衡、舒展、松净
有太极拳拳师提出:现实中大多数练习太极拳的人,是奔着健身、养生来学太极拳,而不是奔着技击来学太极拳,你能否也从健身、养生角度谈谈研修太极拳的要点?
答:说实话,我本人不是一个注重养生的人,我的观点是,能够按照自我意志哪怕只生活三十年,胜过没有觉悟到自我意志、低眉顺眼的生活九十年。借一句老话,三十而立,立的什么?我认为三十岁前应该确立的是对自我的基本认知和由此形成的自我意志。三十而立志,再加上此后三十年践行,一个人能够按照自我意志活到六十岁,我认为对于一次生命的旅程,已经是非常幸运了。
所以,我不是一个有资格谈养生的人。
但是对于一些练太极拳仅仅想锻炼身体的人,有没有更简单的锻炼方法呢?
我认为还是有的。研习太极拳只需注意中平直圆、虚实分清平衡、舒展、松净即可以收到健身的效果。
关于中平直圆、虚实分清将在下一单元介绍。在这里先对平衡、舒展、松净作一简要说明。

平衡,太极拳的平衡有三个层次,三种状态。
三个层次:

身体的力学平衡→心态平衡→气血平衡。
三种状态:

静态平衡→运动平衡→自主平衡。
前一个平衡过程——即身体的力学平衡→心态平衡→气血平衡,容易理解,不仅孙氏太极拳,其他的太极拳流派也具有这种功效。
对后一种平衡状态——静态平衡→运动平衡→自主平衡——这个过程对于一些人而言似乎不太理解。

什么是自主状态?

就是为了实现动作目的,身体呈现自动调节过程的运动状态。
这是孙氏太极拳的功效特点。
体会自主平衡的入手处是孙氏无极式。
如何站孙氏无极式?
前面已经讲过。很遗憾,一些人自以为自己懂得如何站无极式了,可实际上,他们并不懂,一站即错。这个看上去简单的类似立正一样的动作,怎么一些人掌握不了呢?
关键就是一些人不理解我多次强调的,站孙氏无极式时要身体内外全无着落。
何谓全无着落?
就是身体哪一处都不要刻意作为支撑身体平衡的支点,哪一处都不能有着落,不要通过大脑的意识刻意让身体平衡稳定,而是让身体自主寻求自己的平衡支点,即按照孙禄堂先生要求的“身体不能有任何往来伸缩之节制”,身上不能有一丝刻意,顺其自然,即使身体出现不由自主的摇晃也要顺其势而不加不减。
从心意的角度,心中不能存有任何意想,包括“不能着落”这个意思也不能有,而是混混沌沌。
通过无极式进入上述这种身体内外全无着落的混混沌沌的状态,随之逐渐从这一状态进入到“平地立竿将立定之时”的“极中和极虚灵”的状态。于是身体从无极式的临界不平衡状态进入到自主平衡状态。
在孙氏太极拳的行拳中,首先要让自己处于这种“极中和极虚灵”的自主平衡状态,即身体通过内稳态形成的自动调节平衡这种能力。
那么,如何形成这种“极中和极虚灵”的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呢?
基本法则是:

三体为本、三点对应、中平直圆,顺中用逆。
关于这16个字,在第五单元中我会结合孙氏太极拳的步法、身势做进一步的阐释。
作为形成自主平衡能力的能力基础有三:

自动反馈、虚实分清、身势如一。
如何构建这三种能力呢?
孙氏三体式是建构这三种能力的基础。
这里要特别说明什么是虚实分清?
虚实之间既是相互关联、相互对应的,又是各自能在最大程度上独立自由的。
这是什么意思?似乎有些矛盾。
关于如何做到上述这种虚实分清,同样这是下一讲要介绍的内容。
那么什么是身势如一?
身体在自主调节平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浑圆一气之意蕴含着六合整劲之势这个状态。
通过练习孙氏太极拳,提高了身体整体的自主平衡能力——内劲,这既是技击能力的核心基础,同时对于防止老年人跌倒也有显著效果。
以上初浅地介绍了孙氏太极拳有关平衡的要义
下面谈谈舒展
练孙氏太极拳使身体获得自主平衡能力的同时,在行拳中还要在舒展上做文章。
从哪里入手做这篇文章呢?

两个十字——脊椎及肩、胯。
每个动作都要在合乎行拳规矩的前提下极尽拉伸之能事,所谓极尽拉伸,不是硬拉,而是使做这个动作时周身相关的关节均匀地节节松开
所谓行拳规矩,即三害、九要、六合及16句要义等。
练习孙氏太极拳不能有任何周身不舒展的状态出现,这也是检验自己拳架子是否正确的一个参照。
舒展是有关窍的,关窍是行拳时要使两个十字的走劲、动作的开合、气息的起落三者相合。
如果不懂如何通过两个十字走劲、不懂动作的开合为何即是同时存在又有转换承接、不懂调息以及调息与开合的关系,则在行拳时舒展就做不到位。舒展不能做到位,行拳时气血贯通全身的效果就差。
此外,舒展与对应是一体,否则开合不能同在,即不能成拳。养生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所以舒展是有学问的。
上面介绍了平衡与舒展,下面介绍松净
松净有三个层次:

身体、身劲、身心。

对应有三修

修形、修劲、修心。
1、身体的松净
关注点有三:重心的落位、松开的状态、动作运行的模式。
泛而言之:
第一先体感到自己身体的重心,由身体重心体感身体的中轴重心落位要准确中轴要能稳固的立住。这个很有讲究。体感身体中轴是进入松净状态的前提。其功夫的基础是孙氏三体式。
第二是体感到自己身体四肢由身体中轴向八面散开的状态,利用站立时身体受重力的影响,身体有自然顺遂的体感,沿着身体十字舒展散开,两臂有悬吊垂沉的体感。
第三是在行拳时周身内外融合一体,以身体中轴为枢,周身运行和顺各节不能相互牵扯
以上三者在行拳时同时做到,才算进入到身体松净的门径。

2、身劲的松净
身劲并非是身体在行拳时刻意用力,而是源自拳式结构及其劲路,周身各处只要按照拳中规矩自然的行拳,身劲自然产生。切不可加带任何劲力。要点是拳式结构、劲路要真,在这个基础上动力定型,在这个动力定型的过程中全身要自然松开,通过对拳式中劲路、劲意、劲势的掌握将身劲化为虚无的气势,如此才算身劲达到松净,身劲不能存一丝乖力。

3、心意的松净
要点是心意恬淡虚无。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孙剑云老师说:练太极拳要恬淡虚无,静修渐悟。这是真正进入太极拳修心的门径。换言之,要安于恬淡,才能逐渐体悟到虚无空静的作用,如此行拳才可能真气从之,入得门径。
所以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对于练习太极拳者而言,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修养,是一种自觉。如修为孙氏拳有真实造诣者多是一些隐修之人,他们不是为隐修而隐修,而是他们的心性修到此境,隐修是他们本心的选择,故能安于恬淡。当其心境进入空静的状态,就形成一种虚无的气势,由此造就的风骨、高艺超脱凡俗,近乎神,非世俗拳师所能及,在我上一辈的孙氏拳研习者中就不乏这类人物。
上面简要介绍了平衡、舒展、松净在行拳中的基本要义。在下一单元中,我将介绍什么是孙氏太极拳的劲路、劲意与劲势以及行拳的基本步法与身势。
 
第五单元  孙氏太极拳走架基础要义
——劲路、劲意、劲势以及基本步法、身势举例和行拳要领摘要
在这一单元中将分三讲从三个方面介绍孙氏太极拳行拳的要义:
1、   劲路、劲意、劲势,举例说明之。
2、   基本步法、身势举例。
3、   行拳要领摘要说明。
从这三个方面帮助我们通过行拳进入太极一气运阴阳的状态。深化对孙氏太极拳拳式结构(功效)认识,提升练习孙氏太极拳走架的功效。
这三个方面的基础依然是“去三害、守九要”和孙氏无极式和三体式。

第一讲  孙氏太极拳走架基本劲路、劲意、劲势举例
在第一单元介绍过,孙禄堂先生创立的孙氏太极拳所修为、所体用的核心是内劲,这个内劲的基础是通过开启先天真一之气练就的金丹。这在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学》中有明确的论述,而开启内劲的方法是孙氏无极式和孙氏三体式,这在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拳学》中亦有明确的论述。
据孙剑云老师讲,当年三体式没有三年的功夫,孙禄堂先生是不给开拳的,至少要达到炼精化气这一步,才可以进入拳架的练习。
后来,鉴于国术馆是一年一期毕业,从普及孙氏太极拳的角度考虑,将这个要求放低了,但三体式也要站够100天。
然而在普及的人群中,在100天内能够练就炼精化气的人是非常少见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进入炼精化气的境地。
那么如何学习孙氏太极拳?如何体用其内劲?
孙存周先生讲:把所有关于内劲即先天真一之气的体用要义先用身体重心来替代,这样虽不中亦不远矣。久之,有缘于此拳者再通过无极式、三体式的深造中重造鼎炉,亦能入内劲之门。斯二者之大要不悖。
什么意思呢?
如果没有炼精化气的基础,那么就先从重心入手,把所有关于太极一气运阴阳的要义都当作关于重心运行的要义,这样在练拳效果上也是相通的。也就是以重心为参照行拳与以内丹造诣为参照行拳在行拳的规矩与效果上并不违和,可以作为一个过渡的方法。
因此,下面对孙氏太极拳中劲路、劲意、劲势的介绍,都是从最基础的运转重心的层面来介绍的,实际上就是以形调息。

什么是劲路?
就是在走架过程中形成的拳中劲力、劲意、劲势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劲路。这个过程一般由五大基本要素构成:
1、重心的位置及变化。
2、调息方法。
3、拳架的结构
4、行拳的过程与方式。
5、相应的劲意和劲势(劲路蕴含的效能)。

什么是劲意?
走架的每一瞬间及走架过程中具备的某一劲力发而未发的状态。

什么是劲势?
走架的每一瞬间及走架过程中蕴含的诸多劲意的态势。
以上是对走架中劲路、劲意、劲势的说明。

所以要提高孙氏太极拳走架的效果——

第一要弄清楚孙氏太极拳走架时的基本劲路、基本劲意与劲势。什么是孙氏太极拳行拳的基本劲路、劲意和劲势呢?
孙氏太极拳走架的基本劲路是以孙氏三体式为基本步法身势的起落开合
基本劲意是浑圆一气之意。
基本劲势是六合整劲之势。

第二是要不断充实孙氏太极拳走架中劲路的劲意和劲势。
所谓充实,就是把你所掌握的各种打法、技法的劲意融入到孙氏太极拳的基本劲意和基本劲势中。
这就是孙氏太极拳中劲路、劲意、劲势的要义和相互关系。

所以,要想提高走架的效果,对于拳式中劲路的劲意与劲势就有一个不断演化(变化)、优化、充实、深化的过程。
因此,练习走架时当你掌握了基本劲路后,就可以根据你对拳中规矩进一步的体悟,从丰富劲意、劲势的方面演化走架的形式,由此提高自己对拳式的认识以及走架的效果。所以,打拳不能一辈子总是刻意去模仿老师。
模仿,这是学拳最初阶段的要求,相当于书法的临帖阶段。一个人刻意于此境,且沾沾自喜,是终生难以得到拳味的,拳意到不了自己身上。
当年孙存周要求学生走出的架子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拳意和风格,强调研修拳术是一个不断自我发现和自我创造的过程。
这里有两个故事——
有一次我与支一峰师兄聊天,他给我讲了孙存周先生的一件事:
“二师伯(指孙存周先生)在上海时,有人看到二师伯的拳与老先生(指孙禄堂先生)的拳有不一样的地方,就问二师伯:‘你的拳怎么练的跟老先生的不一样了?’
二师伯说:‘我就是跟我爸爸的拳不一样。’
那人说:‘这么说你觉得你的拳超过老先生啦?’
二师伯说:‘我的功夫赶不上我父亲的十分之一。’
那人说:‘那你怎么改了老先生的拳呢?’
二师伯讲:‘因为我这个人跟我父亲不一样。’
我父亲讲,你二师伯这个人看任何事都比别人看的透一些。”
1962年孙存周先生去上海看望故旧,因孙存周先生除了研习武艺之外,尤喜好绘画,擅山水、松柏,有人拿出清末画家松年的《颐园论画》(印本)请孙存周先生过目。于是有了孙存周先生借松年的一番话来谈论研习武艺之道。
松年先生作品
孙存周先生讲:
我们研习武艺与作画多有相通之处,二者皆是艺术,亦皆是心性之发挥。松年先生曰‘吾辈出世,不可一事有我,唯作书画,必须处处有我,我者何?独成一家之谓也。此等境界全在有才。才者何?卓识高见,直超古人之上,别创一格也。’我们为人处世,和尘同光,人前我后,然而研习技击,必要合于我们各自本来之性体,诚如松年先生所言,独成一家,不步古人之后,更不以他人品评为是,别创一格。如是,练出来的武艺才是自己的武艺,一动一静,莫不合于自性,体外无法,如此研习,距不闻不见之中感而遂通就不远了。”
我认为孙存周先生这段话对我们研修太极拳是很有意义的。

那么如何演化(变化)、优化、深化劲路及其劲意与劲势呢?
这就需要我们从明师喂手和与同道实践交手中,自己不断去静思体悟。
尤其是随着自身劲力品质的提高,对打法及劲力运用的合理性不断优化,这些都对劲意的提升与丰富有直接影响。这是一个随着实践的深入、体悟的深入不断优化和深化的过程。
随着劲意内容的丰富,走同一个式子,蕴含的劲势就不同了,出来的气势古茂浑朴
所以孙氏太极拳的结构是一个能够不断优化、深化拳劲、劲意、劲势的熔炉和框架,使你所习各派的劲力、打法由此优化、升华,同时又把你在技击实践中体悟的劲力、打法融入到拳式的劲路中化为内劲。

所以抓住劲路、劲意、劲势是提高走架成效的不二法门。

第二讲  孙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与身势举例
孙氏太极拳身势的基础是无极式、三体式,其步法则变幻无穷,但基础步法有八个:即跟步、撤步、横步、扣步、摆步、插步、圈步、碾步。

笔者示范的孙氏三体式
这八个步法中又以跟步、撤步为基础的基础,最为重要。
孙剑云老师讲:“孙氏太极拳的特点之一是进步必跟,退步必撤。”
那么怎样跟步,怎样撤步?要领为何?功效为何?
今日练习者对此意知之甚少,因而常常出现错误。
以进步必跟为例,进步时,前足跟刚一落地,后足即要跟上,整个过程身体中轴平稳,前足脚底下有逆劲,跟步落地时,两足之间的对应关系要分毫无差。
笔者示范的孙氏太极拳太极式进步
而错误的练法是:进步时,前足完全落稳,前脚掌完全着地后,后足才跟上。这种跟步把进步必跟的劲意、劲势完全丧失了。从劲势上讲已经失去了动静合一的状态。这是常见的一种跟步时出现的错误。
第二种常见的错误是,跟步的过程中脚底下没有顺逆,跟步落步后,身体还有向前的惯性趋势。
第三种常见的错误是,跟步过程没有抽提,抽胯、提脚尖。
第四种常见的错误是,跟步的落步位置与前足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没有形成三体式的六合之势。
第五种常见的错误是,跟步过程中,身势不得浑圆一气之意,身势或不整,即不符合六合之势,或整而不松,即丢失浑圆一气之意。其病因是不知走架时整架虚搭之理,不知形成身势的对应点之窍。故身上劲势不浑厚圆整。
以上是一个跟步中常见的错误。
撤步与跟步的要点有相同点也有不同处,相同点是,撤步时在撤步之足落地前,身体重心不动,这点与跟步时,在前足跟落地前,身体重心不动相同。不同处是,跟步时,前足跟刚一落地,后足就要跟上,当前足完全着地时,后足完成跟步。而撤步时,在后撤之足的前脚掌落地后,身体重心仍不动,同时后足含有向前的蹬劲,后足前脚掌蹬上劲时,前足及身体重心再后撤,后撤过程中,后足前脚掌暗含的蹬劲要与百会贯通成一线,脊椎命门要与前手及前小臂相对应。

笔者示范的孙氏太极拳懒扎衣撤步

撤步时常见错误:
向后撤步时,后足蹬劲未起,周身向前迎击之势未出,身体重心即随后撤之足向后撤。此为败势。
在技击中,如果在对方攻击下后撤,若不能一步退出对方的攻击范围,或为了继续接触寻机,有意不撤出对方的攻击范围,则在撤步时,周身内外必须要有向前迎击之势,同时先撤步,蹬住劲,后移重心。此时宁可被对方打中一两拳,也不能在后撤时形成撤步与身体重心同时后移的状态。
因此,进步即跟,跟步不能迟缓,即进即跟,这个过程越短其势越强。孙振岱先生云:“进步势如山飞。”

撤步必迎劲势迎前,撤步若未脱离彼此距离,则时时刻刻不可丢失反击之势。孙振岱先生云:“退步势如浪卷。
以上乃孙氏太极拳进步必跟、退步必撤之意。
练习跟步、撤步的方法有天罡步,即进退之字步。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与各种技击动作任意组合一体练习,如车轮手、三合炮、一马三箭等。
进跟、退撤之势,一方面取决于步法,即进即跟,撤步迎前,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身势劲意,浑圆与六合一体。
最后,孙氏太极拳行拳的次序是手随身,身随胯、胯随足,足随意,意随神。
孙氏太极拳的规矩,除了去三害、守九要外,还有56字诀、16句要义等,在这次讲座中不可能将这些内容逐一解说和示范。
下面从这些要义中摘选出几项我认为容易被一般人疏忽的行拳要领作一简要介绍:

三体为本、三点对应、中平直圆,虚实分清、顺逆互寓
第三讲  行拳要领摘要解读
孙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是去“三害”、守“九要”,基础是孙氏无极式、孙氏三体式。此外,在此基础上有56字诀、16句要义等,是对行拳基本要领的进一步细化,相关内容以前介绍过,这里不赘述。这一讲针对孙氏无极式、孙氏三体式如何在孙氏太极拳行拳中发挥作用,介绍5句真言,并简要阐释其义:

三体为本、三点对应、中平直圆,虚实分清、顺逆互寓。
下面结合孙氏太极拳行拳对上述诸项要领逐一进行简要阐释。
1、三体为本,即孙氏太极拳的行拳要以三体式为本,不仅仅在于外表形式,关窍是周身内外的对应关系。
说明何为三体为本的内外对应关系,以及孙氏太极拳的规矩与其他太极拳的区别。
2、三点对应,有形意各自三点对应——
形的三点:指鼻尖、食指与大脚趾这三点。形的三点,要三尖相照。
意的三点:眉心(印堂)、身体重心、重心的落点这三点。意的三点,要以意贯通。
形的三点对应,容易理解。
意的三点以意贯通是什么意思?
眉心松开舒展,神意恬淡虚无,意自虚灵,浑圆无边。意一动,即身势状态欲变之意将起,身体重心即与之协同一致,重心落位准确无误。在身体重心的移动与落位过程中,身势符合浑圆一气之意中蕴含六合整劲之势的状态。行拳能如此,即三点以意贯通,此需从走架中练就。
上述形意各自三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与要求,显然都是在孙氏三体式这个基础上针对孙氏太极拳行拳过程对身势、步式的拓展。
3、中平直圆,所涉范围包括神意气形各个方面。
关于中——
仅一个“中”对武艺而言可以说自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要义无所不包。孙禄堂先生讲,在拳中“中”是虚无之本体。这是“中”这个要义在拳中最基本的含义。孙禄堂先生进一步揭示:体用武艺的根本原理是中和,不二法门是诚中形外,效果是从容中道。因此在这里,我不可能全面展开介绍“中”在拳术中的要义,因为仅对拳中“中”这个要义的阐述就可以展开为一部专著。所以,在这里我仅从最初浅的层面阐释“中”在行拳中的要义:
中,从心意上讲就是虚灵的状态。从形体上讲就是中轴要上身,能感知自己身体的重心与中轴。
入手方法就是通孙氏无极式、三体式以及上面介绍的形意各自三点对应这一关系。
关于平——
也是先要从最初浅的层面体会其要义:
平,从心意上讲就是行拳时要把心放下,平心静气。行拳切忌拿范儿,而是神意淡然悠远,气势浑朴。
从形体上讲,其一身体重心要平动,不能有起伏,这是孙氏太极拳的特点,其二在一般情况下,两肘要平动。其三身体移动要平稳、轻灵,如水漂落叶。
功夫基础还是孙氏三体式。
关于直——
同样,也是先要从最浅显的层面体会其要义:
直,就是从心意上讲,意要直,其一,就是诚一,诚中形外,高明者能在对方周身未动、未露痕迹时,洞察对方之意。所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在孙氏拳前人中不乏具备这等造诣的人物。其二,在初级层次就是行拳时要高度专注,进入一种虔诚的状态。练就意直,感应迅疾,所谓感而遂通。
从形体上讲,是指身体重心移动时的轨迹要直,不能晃动。作为走劲,是指发力走劲从原位直接出发,不能先收缩再伸出,也不能遇到阻力有丝毫回缩之势,要如铁楔入棉花。
作为提升形成“直”的这种拳劲质量的要素有两个方面,其一就是由孙氏无极式、三体式开启的易骨、易筋、洗髓,其二就是行拳时对平直的形与意的功夫体悟。
关于圆——
圆,作为最初步的要义有以下三点:
从心意上讲,意要圆,即身内身外始终不失浑圆一气之意。行拳时心意不能只专注身前身后的肢体动作,而是其意要自体内丹田散开,于混沌中感知身体内外上下前后左右八方,此为浑圆之意。
从形体上讲,其一周身身势、身劲要圆,周身上下劲意均匀,相互对应,圆满无亏。其二,两手运行轨迹始终要圆,即走曲线,不能出现一处是直线。
以上是对孙氏太极拳走架时中平直圆的要义进行的初浅的说明。

4、虚实分清,在行拳初级阶段体悟重点是——重心与虚实、整散与虚实、对应与虚实的关系。
重心变化与虚实的关系,即使重心在一只脚上也要懂得起落开合与虚实在这只脚上的对应关系。
整散与虚实的关系,整散一体。散则虚实两部犹如断开,互不牵扯。整则虚实两部分合为一家,六合浑圆融合一体。基础还是孙氏三体式。
对应与虚实的关系,浑圆一气之意与六合整劲之势二者互为虚实。如整架虚搭,从劲意上讲,拳式结构为虚搭,而对应点为实,是发挥拳式中劲力灵动与整实的关窍。从形体上讲,拳式结构为实(为阳),对应点为虚(为阴)。
以上是对孙氏太极拳走架时虚实分清这一要义的一个初浅说明。
5、顺逆互寓,其一是顺中用逆,从最初浅的层面理解,从心意上讲,走架时劲路要顺畅、呼吸要和顺,而心意要虚无,蓄神于丹田。从形体上讲,动作要自然顺着拳式结构行拳,而意缩回丹田,同时动作顺伸逆缩为一体,如跟步时,暗含着抽胯和回蹬之力,撤步时,暗起向前蹬顶之力。两臂伸展肩松开时,肩根向回缩劲。迈步时,胯根向回缩劲等。
其二是逆中行顺,也是从最初浅的层面入手,从心意上讲,行拳时意要虚无,呼吸要和顺,劲路要准确无乖。所谓空而不空。从形体上讲,行拳时是以虚无的气势行拳,不能刻意,同时拳式中劲路要顺畅,合于规矩。
以上我对孙氏太极拳行拳的基本要义,作了一个浅显的阐释。
有人说,童旭东把孙氏太极拳行拳的要领说复杂了。
是这样吗?事实上,孙氏太极拳在“去三害、守九要”的基础上还有“56字诀”和“16句要义”等,这些都是孙氏拳前人留下的心法提示,这些内容我还没有介绍。所以我这个介绍是简之又简、浅之又浅,是练习孙氏太极拳入门就应该掌握的内容。如果连这个也不愿意掌握,你练的孙氏太极拳又如何算是孙氏太极拳呢?!(全文续完)

武术自由谈

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的单双重、虚实和转换

    来源:大棠小影 太极拳的单双重.虚实和转换 本文是回答<天下太极>读者问题陆续写的,有些散,搬过来,重新整理,专门成一篇. 单重.双重.虚实.转换,这几个事情是有联系的. "偏沉 ...

  • 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

    写在前面的话-- 讲武术历史,孙门外的人恨我. 讲孙氏拳练法,孙门内的人恨我. 但讲真话就不能妥协,就不能去照顾别人的感受. 考中国武术史,如果没有孙禄堂,中国武术既谈不上"学'更谈不上&q ...

  • 再谈太极拳的虚实

    再谈太极拳的虚实 太极拳的拳理很好,拳论非常多,细致入微,任何别的拳种都没有太极拳的理论这么多,但据我观察,任何拳种都没有太极拳这么荒唐.这么乱.因为它务虚的多,没有个实的标准比照,所以有一些拳论只是 ...

  • 配图重刊《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第三单元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本文作者 编者:本公号本月11日.14日.16日连续刊出了童旭东先生<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一文,因操作失误,致使文中所配图片未能相应刊出 ...

  • 配图重刊《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第二单元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编者:本公号本月11日.14日.16日连续刊出了童旭东先生<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一文,因操作失误,致使文中所配图片未能相应刊出,影响了读 ...

  • 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之三)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续上期) 第四单元  孙氏太极拳走架基础要义 --行拳的初级状态与要求 第一讲  孙氏太极拳走架初级状态 在前面第三单元中从两个维度简要介绍了孙氏 ...

  • 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之二)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本文作者   (续上期)   一.何为三害 孙禄堂先生讲: "一曰努气,二曰拙力,三曰挺胸提腹.-- 故三害不明,练之可以伤身,明之自能引人入 ...

  • 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之一)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本文作者 这个简介针对的对象是有多年练习孙氏太极拳基础者,不是针对没有基础的初学者的教学课程. 第一单元  何谓孙氏太极拳及其创立的背景 在介绍孙氏太极 ...

  • 孙氏太极拳行拳基本规矩——去“三害”、守“九要”

    练习孙氏太极拳最基本的规矩是去"三害".守"九要".这个规矩出自孙禄堂先生在<八卦拳学>中对身势基本状态的规定,由于孙氏形意.太极.八卦三拳共同构成 ...

  • 吴氏孙氏太极拳炮锤拳八卦掌四大学海灯法师面前显身手

    吴氏孙氏太极拳炮锤拳八卦掌四大学海灯法师面前显身手

  • 孙氏太极拳十六种拳劲

    剑云老师教拳时一般很少谈拳劲.笔者曾向老师询问拳劲,剑云老师说:"形中.气正.意真.神圆有了,诸多拳劲就可以自然产生出来.功夫不到,规矩没有稳固到身上,找劲是舍本求末.规矩已经稳固到身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