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特色诊治
气血两虚肝阳热,阳水客表风热邪。
宣肺祛风解湿毒,滋阴潜阳益气血。
水湿逗留脾气虚,阴水泛滥瘀气结。
温补脾肾利行水,兴正扶元降浊泄。
【概述】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此病是指有各种病因引起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性病变。多数患者起病隐匿、病程绵长,而且病情进展比较缓慢。本病以中、青年人更为常见。其病因不明,有人推测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统计分析有15%~20%病例起因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未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此病属中医学“虚劳”“尿血”“阴水”“水肿”“腰痛”等范畴。出现脾肾虚损证是本,发生风邪、湿热、瘀血证为标。采取扶正之法治疗,予滋养肝肾、益气补脾,同时施以祛邪之法,可适当选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和活血化瘀的中药。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通常有水肿、蛋白尿、血尿,后期还会出现贫血、高血压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障碍等。
【检查诊断】
1.显微镜检查 可见蛋白尿;在尿沉渣中可见到不同程度的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透明管型。
2.双肾B超、ECT、肾功能检查 通过以上检查可确诊。
【诊治思路】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多种病因作用下,人体几个脏腑受病后形成的痼疾,在临床上往往出现两种对峙的复式疾病,如表里夹杂、寒热错综、虚实并存,应辨明病机,双向调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病情显示在症状、体征及生化指标上,但在临床上差异很大,应宏观、微观辨证相结合;从中医角度而言,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病位在里,缓慢显示症状的疾病,应提前用药才能截断病势;慢性肾小球肾炎有反复发作、顽固难愈的特点,要杜绝诱因,如避免感冒、节制房事、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等,才能有效地预防复发。
【证治方药】
1.风热毒邪,阳水客表型
[主证] 眼睑水肿,继而波及四肢及全身,或身发热疮,突然消失而全身水肿,来势迅速,兼见恶寒发热,喉咙疼痛,小便不利。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 宣肺祛风,解毒利水。
[方剂] 越婢加术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麻黄、白术各12克,石膏25克,金银花2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背天葵、白花蛇舌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脾气虚弱,水湿逗留型
[主证] 面部与四肢轻度水肿,面色萎黄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胃纳不佳,食后脘腹胀闷。舌质胖、淡红,边有齿痕且润,苔薄白,脉濡缓。
[治宜] 益气健脾,化湿利尿。
[方剂] 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党参、白术、防己、生黄芪各6克,茯苓、炒山药、益母草各10克,薏苡仁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3.气阴两虚,肝阳上越型
[主证]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头痛眩晕,血压升高,心悸失眠,腰酸肢软,小便浑或黄赤。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细。
[治宜] 滋阴潜阳,益气排毒。
[方剂] 太子参1 5克,麦冬、天麻、石韦各9克,五味子6克,钩藤(后下)、川牛膝、桑寄生各12克,杜仲、泽泻各10克,石决明30克。
4.脾肾阳虚,饮水泛滥型
[主证] 全身水肿明显,面色苍白或黧黑,畏寒肢冷,腰脊酸痛或胫酸腿软,神疲乏力,食欲缺乏,脘腹胀满。舌质嫩胖有齿痕,苔薄,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宜] 温补脾肾,利湿行水。
[方剂] 实脾饮合真武汤加减。
附子、干姜各6克,白术20克,茯苓、槟榔、生黄芪、厚朴各10克,益母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食疗方】
1.糯米60克,生黄芪、生薏苡仁各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末9克,金橘饼2枚。上药用水600毫升略泡。先煎黄芪3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薏苡仁、赤小豆,续煮30分钟,再加入鸡内金、糯米,煮熟成粥分次服用,随后嚼金橘饼1枚,每日1剂。若金橘饼难寻,也可以食用陈皮代替。
2.鲜山药120克,粳米60克。山药洗净切成片,与粳米加水煮粥即可。每日2次,早、晚服用。
3.冬瓜500克,赤小豆30克,粳米60克,加水适量。先将冬瓜、赤小豆煮成汤后,再放入粳米煮成粥食用,每日2次。或净冬瓜、赤小豆煮汤饮用,煮汤时不宜加盐或极少放入盐。
4.冬瓜1 000克,砂仁30克。冬瓜、砂仁加水共同顿成汤。隔日1剂,连服20天。
【康复须知】
1.限制蛋白质饮食,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低钠、低盐、无盐的食物,要给予足够的维生素。
2.忌食含植物蛋白、高嘌呤、钾丰富、含糖量高、酸性的食物。忌多饮水。
3.起居有常,要节制性生活,经常按摩涌泉、太溪穴、三阴交等穴位。
4.痊愈后要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加强机体的防御能力,有助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康复。(彭先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