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港应复名为樊川

长港应复名为樊川

长港——就是一条长长的水港。但是,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她却有一个秀美的名字叫樊川,又有一“长串”辉煌的历史。然而“樊川”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已被人们遗忘。2002年我写“樊口探古”的系列文章时,对樊川不知如何定位,是“水”川,还是“陆”川?亦是“广大”的地名词?不得而知。我是樊口人,竟然不知道樊川的历史真面目,为此到处收集有关资料。

据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载:“江水东迳鹦鹉洲,南有江水右迤。谓之驿渚。三月之末,下通樊口水。”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载曰:“樊港,源出青溪山,三百里至大港,阔三十丈,水曲并在(武昌)县界内。”

《武汉建制沿革》中有注云:“驿渚,当是鲇鱼口,东南通汤湖,纸坊湖。水盛时,由三眼桥、孟家河、东湖坝通梁子湖达樊口。”

清代罗汝怀的《湖南文征》说:“江水自鹦鹉洲右迤出樊口,夹青山在中。青山南有赛湖、梁子湖首尾皆与相通,此禹时江水所行也。”

从以上载录看,历史上的樊川曾是一条长江的支流,大禹治水时,江水所行。在东周王翦伐楚,秦皇三十万大军屯兵鄂渚(樊湖、樊川),王翦以樊口为军事战略要地,就在樊川上游长江的鹦鹉洲,大造战船,扩军备战。一时樊川成了连接长江上游鹦鹉洲的水上大通道。历史上的樊川又是一条水上大动脉。樊口成了武昌、大冶、咸宁、通山等“七县一州”的通商口岸。

樊川历史文化悠久,史迹多多。如刘备樊口屯兵、吴王岘、败泊湾、樊口戍、关公磨刀矶、吴王樊湖水寨、吴王瓜圻、民信闸、民生闸等;樊川沿途革命史迹也很多,如柯营、夏沟、六十口、东沟、鮓洲、月山等地,都是新四军、八路军南下支队及樊湖游击队战斗过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长港的夏沟、六十口、鮓洲曾是王震将军即日后的国家副主席和王首道将军领导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及湘鄂赣边区党政军机关所在的驻地,是樊湖一处重大的革命遗址。这是鄂州一处应该得到开发的“红色”旅游资源。

樊川也是历代名人雅士吟咏的地方。唐代元结的《大洄中漫歌》中有“樊水欲东流,大江又北来”;宋代苏轼的“长江绕廓知鱼美”;清代王涵的“樊湖九十九,一线接江波”;清代朱琢章的“八月樊川水正平”;张裕钊的“梦去樊溪挥钓车”及《樊港道中》等的诗句是对樊川的赞美。

长港史名为樊川。据《武昌县志》载录:“樊港在县西南,一名樊溪,一名袁溪,一名樊川。《大清一统志》记载“源出咸宁县东四十里,石燕泉北流为高家河,入武昌县界又北径金牛镇为金牛港,汇为梁子湖又北为芦席口又北为樊港,经樊山下而北入江为樊口。”《明统志》记载“樊溪在樊山西南,案:县南湖泽凡九十九东为樊口入于江。”《唐书地理志》载“武昌有樊川”。

综上所述,樊川就是樊湖一条长长的水川,经樊口入于江,故名樊川。现名叫长港,史名曾叫樊溪、袁溪、樊港。樊川的名字最早源于唐代。

今天,为“樊川”正名,就是不能让长港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长港披上历史文化名港的“外衣”。建设历史文化名川,优秀旅游川;就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樊口、樊山、樊川、樊湖(梁子岛)的大旅游,建设樊口工业园区,促进鄂州的经济腾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