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苏州风景胜地

文 / 食指莲心

《红楼梦》的宏大故事,虽以京城为中心背景展开情节,却也旁及了苏州、南京、扬州等地,曹雪芹在书中特别对姑苏城市背景作了清楚交待。

在《红楼梦》开篇第1回中就写道: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

阊门者位于姑苏城西偏北,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据《吴越春秋》记载: 吴王阖闾造筑大城,“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阖阊风”。又因欲破楚,楚在西方,“立阊门以通天气,故又名‘破楚门’ ”。

阊门巍峨雄丽,为姑苏八城门之首,城门上有高楼阁道,门下旁设水中城门,交通于水陆,历来为苏州最繁华之地。

西晋陆机《吴趋行》云: “吴趋自有始,请自阊门起。阊门何峨峨,飞阁夸通波”。

唐代诗人则吟诵更多。如张藉所咏“杨柳阊门路,悠悠水岸斜”。李绅诗曰“烟水吴都廓,阊门驾碧流”。白居易诗云“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无疑都显示了唐代阊门一带的繁荣景象。

至南宋初,金兵破姑苏城时,城门被毁,后又重建。现存之阊门遗迹则是明代所建,仅存城门南侧的门洞残壁和少许城墙残迹。

明代中叶时,“明四家” “吴中四才子”之一唐寅在《阊门即事》中写道: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诗中所说四远万商云集,除了陆路还因阊门亦有水门,从水路沟通了南北大运河,西通无锡、扬州,南达浙江杭州。阊门之外有虎丘、寒山寺、留园诸胜,无怪乎姑苏阊门内外,连接七里山塘街、枫桥一路店肆酒楼林立,沿河两旁则有戏台灯船,好一个“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至于“十里街” “仁清巷” “葫芦庙”,曹雪芹在书中本循“真事隐” “假语存”之既定写作方针,阅者无须较真坐实原型于何处?原本就是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表达。况且,所谓“仁清巷”在程甲本《红楼梦》中并未提到,后在程乙本《红楼梦》里添加了“仁清巷”。

一般都认为“十里街”之原型,应是阊门外的山塘街无疑。此街建于唐初时,是因山塘半塘以西一带是大片湖沼,遇雨季屡屡水漫为患。自从白居易调离杭州来苏任太守,他凭借在杭治水构筑白堤之经验,带领苏州百姓在山塘一带开挖筑堤,将全部堤塘陆岸都予接通,并在堤岸两旁种植了“桃李莲荷数千枝”,既美化了环境,又便利了商贾交通和农田水利。

此长堤的完整修复使老百姓受益良多,以至于白居易离任苏州太守后,人们惯称此堤为“白公堤”,亦称“七里山塘”。当然早先被称之为“七狸山塘”,即在山塘街上每隔约一里路曾立有七个石雕狸猫,后渐变呼作“七里山塘”,而实际沿山塘河路程从东首至西尾约有十里。曾有诗形容当时父老乡亲送别白太守时所云: “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所以,曹雪芹在《红楼梦》书中索性将山塘街称作“十里街”。

清康熙、乾隆祖孙两代皇帝各自六次南巡。巡视至苏州,必去虎丘一游,都是取道山塘街(河)前往抵达。乾隆并为其生母钮祜禄氏皇太后庆生七十大寿时,在圆明园里,仿建一条山塘街,赐称“苏州街”,以此作为生日贺礼奉献给母亲大人。

关于“葫芦庙”,曾有人考证可能是青山桥浜的普福寺,即朱天庙,不过这两座寺庙并非同一; 亦有人考证朱天庙是香严庵,庵址应在青山桥的北畔。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进行苏州石路商业区改造时,施工人员在南浩街地下挖掘出一块长1米多、宽75厘米、厚25厘米的长方石块,其上刻有“悟石”以及字迹模糊的“□□于葫芦庙”等字样。由此实物表明,曹雪芹写入《红楼梦》里的“葫芦庙”,确曾存在过,不过非在所谓“仁清巷”,而可能在南浩街,作者无非是移花接木之写作手法罢了。

细读《红楼梦》者都知道,金陵十二钗中有两正钗是苏州姑娘,一为黛玉,另一为妙玉。曹雪芹不仅在书中介绍过“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 今年十八岁,取名妙玉”。(第17回) 还交待过妙玉曾在苏州居住之处,在第41回中妙玉“自我介绍”道: “……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此外,苏州姑娘邢岫烟在第63回中向宝玉谈起妙玉时,说自己曾同妙玉做过十年邻居,那时的妙玉在玄墓山蟠香寺“修炼”,还是她的半个老师呢。

玄墓山位于苏州城西南约60余里处,其实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邓尉山。玄墓山名之来历,相传是因东晋青州刺史郁泰玄下葬于此而得名; 邓尉山之名,相传是因东汉太尉邓禹在此隐居而得此山名。玄墓山在清朝曾一度称为“袁墓山”,改“玄”为“袁”,则是避康熙皇帝玄烨之讳。

据《明一统志》载: 邓尉山“一名玄墓山,山峰林立,林木葱倩,前一石屹立太湖中,若画屏然,上有万峰寺,楼阁翚飞,湖光掩映,亦湖中佳处”。可见此山是伸向太湖的一个半岛,地势极为幽深,此山周围一带向以种植梅树著称。

又见《光福志》记载,从东汉(公元25年)起,“邓尉山里植梅为业者,十中有七”。宋元之交,已经是“隙地遍种梅,蔚然如雪海”。至清代,享有“邓尉梅花甲天下”之美誉。自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江苏巡抚宋荦题书崖壁“香雪海”之后,名闻天下,至今“邓尉探梅”已成为苏沪一带民间春游习俗之一。

据民国时期张郁文《光福诸山记》载“圣恩禅寺”条: “圣恩禅寺,在玄墓山,梁僧惠济始居此。唐天宝年间建天寿禅寺,宋宝祐间又建圣恩禅院,为上下道场。元季寺毁庵存,僧时蔚(万峰禅师)说法开山”。“清圣祖南巡临幸,宿四宜堂,御书 ‘松风水月’ 四字额以赐。…… 高宗复六次临幸,赐额”。由此说明,康熙、乾隆两皇帝南巡至苏州,玄墓山则是必去之胜地,尤其是乾隆皇帝六次南巡至苏州,每次都要去玄墓山畅游一番,从未遗忘失约,可见玄墓山之地位在乾隆心中是何等重要。

至于《红楼梦》中写到的“玄墓蟠香寺”,时过境迁,今已无可考之处,即使当时“蟠香寺”曾经存在,但经沧桑历史,多少年以后寺毁亦杳无踪影了,或许就是曹雪芹的移植借用之笔吧。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67回中写到薛蟠随老伙计张德辉离京外出做生意将近一年,才返回京城,从苏州带回来两大箱物品,其中一大箱东西均是从苏州“虎丘带来的自行人,酒令儿,水银灌的打筋斗小小子,沙子灯,一出一出的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小像,与薛蟠毫无相差”。

姑苏名胜虎丘,古今中外闻名,享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美誉。据《史记》载,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山下,三日后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

虎丘早先称之“海涌山”,海拔高度仅三十多米,总面积占地二百余亩。但气势雄奇,有“九宜”之说,即宜月、宜雪、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无所不宜。山石泉水,均有奇特来历。相传阖闾墓告竣之夜,佯宴千名工匠,并戮于空旷之处,血染巨石,故有“千人石”之称。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曾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明代大文人袁宏道,于明万历二十三年起,约27岁时曾任吴县县令,任职未满二年,他因病自己呈请解职,将离任时,第六次再到虎丘,并写下了一篇五百多字的怀旧散文《虎丘记》,极尽赞美虎丘之景色和歌咏盛况,抒发出做官与免职,听到歌声与未闻歌声的无限感概。

就以薛蟠从虎丘带回京城的苏州“土仪”而言。如“虎丘带来的自行人”。据清代顾禄《桐桥倚棹录》书中记载: “自走洋人,机轴如自鸣钟,不过一发条为关键。其店俱在山塘。腹中铜轴,皆附近乡人为之。转售于店者,有寿星骑鹿、三换面、老跎少、僧尼会、昭君出塞、刘海洒金钱、长亭分别、麒麟送子、骑马鞑子之属。其眼舌盘旋时,皆能自动。…… 又有童子拜观音、嫦娥游月宫、絮阁、闹海诸戏名,外饰方匣,中施沙斗,能使龙女击钵,善才折腰,玉兔捣药,工巧绝伦”。

“酒令儿”。在《红楼梦》中专指行酒令时用的牙筹。据清代顾禄《桐桥倚棹录》载: “牙筹,即酒筹也。亦有以骨为之者。可以乱真。摘《西厢记》词句镌于上,有张生访莺莺戏,又有三藏取经、许宣寻妇等名色。筹置筒中,团坐分掣,照筹上所刻仪注而行,乃饮中济胜之具,有以天地人和为筹,长短不齐,俗呼‘筹码’。此为博局纪胜之物。竹牌,出于北寺骆驼桥,虎丘人加琢磨之功。而后售于人,其值遂昂,谓之‘水磨牌’ ”。

我们阅读到《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故事里,会看到他们所用的“象牙花名签子”,就是此类“酒令儿”之上品筹牌。

“打筋斗的小小子”。则是一种小男孩翻跟头的玩具,成人儿童遇见了都喜爱。在《桐桥倚棹录》中载有: “虎丘耍货,虽俱为孩童玩物,然纸泥竹木治之皆成形质,盖手艺之巧有迁地不能为良者。外省外县多鬻于是。又游人之来虎丘者,亦必买之归悦儿曹,谓之‘土宜’,真名称其实矣”。

“沙子灯”。即琉璃灯,“始则来自粤东,有绿白两色。今郡(苏州)人能以碎玻璃捣如米屑,淘洗极尽,入炉重熔,一气呵成。其市亦集于山塘。所鬻则有各种挂灯、台灯,大小不齐。灯盘、灯架以铜锡为之。反面以五彩釉描凤穿牡丹之类,其素者则有供佛之长明灯与金鱼缸,可安置几上,游鳞跳跃,视小为大”。(见《桐桥倚棹录》)

“泥人儿的戏”。旧时虎丘手艺人所产的“泥人儿的戏”种类较多。“头等泥货在山门以内,其法始于宋时袁遇昌,专做泥美人、泥婴孩及人物故事,以十六出为一堂,高只三五寸,彩画鲜妍,备居人供神攒盆之用,…… 他如泥神、泥佛、泥仙、泥鬼、泥花、泥树、泥果、泥禽、泥兽、泥虫、泥鳞、泥介、皮老虎、堆罗汉、荡秋千、游水童、精粗不等”。(见《桐桥倚棹录》)

确实,当时苏州虎丘的耍货玩物品种繁多,且精妙绝伦。所以《红楼梦》中的“呆霸王”薛蟠到此虎丘一游,大开眼界。亦禁不住要买回一大批苏州知名物品作为回京馈赠亲友的上等“土仪”。要不然,怎么会引导出《红楼梦》中“见土仪颦卿思故里”之黛玉的感人情景呢。

特别有意思的是,“虎丘山上泥捏的小像,与薛蟠毫无相差”。竟然会博得“冷美人”宝钗“不禁笑起来了”,真可谓未费一金,却有幸引得贵小姐一笑。足见虎丘“捏相”是多么地逼真神妙,曹雪芹的描述真切并无点滴夸张。

所谓“捏相”,就是根据真人之形象用手工捏塑的泥像,又称“塑真”。见《桐桥倚棹录》载: “塑真,俗呼‘捏相’。其法创于唐时杨惠之。前明王氏竹林亦工于塑作。今虎丘习此艺者不止一家,而山门内项春江称能手”。只可惜此手艺绝技到如今早已失传,我们仅能在博物馆里一睹古人捏塑之大小不等的泥像人物藏品了。

在《红楼梦》第70回中,黛玉作了一首《唐多令》词中有云: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词中所提到的“百花洲”,在全国多地,如南京、南昌、济南、苏州等城市,均有“百花洲”,而姑苏胥门城墙外的“百花洲”,其历史悠久,则比别处的“百花洲”早已形成不知多少年。

据明末冯梦龙撰《东周列国志》第81回“美人计吴宫宠西施”中写到,吴王夫差宠幸西施,“又于城中开凿大濠,自南直北,作锦帆以游,号锦帆泾。高启诗云: ‘吴王在日百花开,画船载乐洲边来。吴王去后百花落,歌吹无闻洲寂寞。花开花落年三春,前后看花应几人?但见枝枝映流水,不知片片堕行尘。年年风雨荒台畔,日暮黄鹂肠欲断。岂惟世少看花人,从来此地无花看’ ”。由此极为明白地交待了锦帆泾(今锦帆路)和百花洲的由来。

又据明代戏剧家梁辰鱼《浣溪沙》剧本第14出“打围”之戏,写到吴王夫差[净扮]在春天里带领女侍、将官,前往姑苏城外问柳寻花,以图欢乐。“[净]此去前面是那里?[众]前面是锦帆泾百花洲。[净]传下号令,暂停鞍马,同上兰舟,就往锦帆泾百花洲去。[旦贴] 〈普天乐〉锦帆开,牙樯动,百花洲,清波涌,兰舟渡,万紫千红,闹花枝浪蝶狂蜂。[合]呀,看前遮后拥,欢情似酒浓,拾翠寻芳来往,来往游遍春风”。

在此“打围”一出戏中还提到,由锦帆泾、百花洲,经斗鸡坡、走狗塘,才可到达姑苏山和姑苏台。上述则都表明百花洲确实是在姑苏城胥门城墙之外,且与姑苏城同时形成。

综上所述,我们仅就《红楼梦》中所写到的苏州风景胜地作了简要梳理和解读。其实《红楼梦》涉及的苏州风景名胜可能还有不少,诸如著名园林、织造署(局)等处,只不过曹雪芹在书中没有明写而已,有待我们今后深入解读和探究。

喜欢就分享一下,或点个赞,点个在看。期待您关注一下我们这个公众号“珍爱红楼梦”,投稿请加主编微信号:zahlmwxz

(0)

相关推荐

  • 七里山塘到虎丘(修订)

    苏南民歌<姑苏风光>唱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有西湖,苏州么有山塘,哎呀两处好地方."在这甜酥的吴侬软语里,知道杭州的西湖和苏州的山塘街 ...

  • 飞机场的十点半——江南烟雨姑苏城(下)

    一般来说,提到古寺,自然便会想到宝塔,似乎有宝塔镇院的寺庙都平添了几分智慧,几分佛性,使寺庙本身更加完整,更加饱满.就在我入住的酒店不远处,就可以望见一座巍峨的宝塔傲然矗立着.这座塔叫报恩寺塔,也叫北 ...

  • 七里山塘千篇一律?只因少走了那六里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杜荀鹤<送人游吴>的这一句,是苏州山塘的真实写照. 桨声灯影.烟雨朦胧,山塘街满足了人们对于江南的所有想象与期待.但也有很多游客觉得山塘街在 ...

  • 船游山塘河(下)

    <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是清代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幅画作.徐扬,字云亭,苏州吴县人,家住阊门专诸巷,原是一名监生,擅长画山水和梅花.清朝乾隆十六年(一 ...

  • 品原味苏州 赏七里山塘《红楼梦·宝玉夜探》

    品原味苏州 赏七里山塘《红楼梦&#183;宝玉夜探》

  • 《红楼梦》中的苏州元素

    作者:江苏苏州 沈维生 经典名著<红楼梦>是我国文学之林的珍奇瑰宝,一经问世,就以其神奇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如痴如醉的读者,同时也引起了一众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近两个世纪来,学界对< ...

  • 红楼梦里的冬天,那样的风景难再有

    在老家的时候,冬天来了,是漫天大雪告诉我的. 在北京的时候,冬天来了,是饺子外卖告诉我的. 在<红楼梦>里,最先知道贾府"凛冬将至"的人是王熙凤.那是一个拥炉倦绣.已交 ...

  • 87版《红楼梦》歌曲全收录,欢迎收藏

    87版《红楼梦》歌曲全收录,欢迎收藏

  • 红楼梦:尤二姐的生存困局

    尤二姐的故事其实很简单.被贾珍过早地启蒙了,也爱风月,碰上了有钱又风流的贾琏,自然垂青,两人一拍即合. 尤二姐本来的打算是找个可人的依靠,过好今生.过去的路因懵懂无知没走好,以后好好当个良家妇女.只是 ...

  • 《红楼梦》为什么有那么多别名?细品这些书名,每个都不简单

    在古代,一个人可以拥有多个名字,特别是那些名人.比如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别号酒仙翁.谪仙人.李十二.李翰林.李供奉.李拾遗等.再比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名字也有好几个,名霑,字 ...

  • 《红楼梦》太虚幻境在哪?警幻仙子又是谁?曹雪芹的想法真是高明

    趣侃红楼14:太虚幻境一念起于心中,警幻仙子万般渡情无果 贾宝玉巧费心机睡入了秦可卿的房中,一进房间就已入"梦".由秦氏指引着悠悠荡荡去到一处所在,这就是专属于<红楼梦> ...

  • 这首唐诗害死了作者,却被人争相模仿,连《红楼梦》都“抄袭”它

    小娘子最近在追87版的<红楼梦>,忧郁的林妹妹唱出的<葬花吟>让小娘子也不禁沉浸在"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的悲伤情景中,于是小娘子去查了下< ...

  • 红楼梦:曹雪芹的一把辛酸泪

    文/归途如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红楼梦>第一回里出现的一首诗.这首诗可以说是曹雪芹的心声,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带着满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