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精选:2015年十大医药并购
今日关注焦点:动脉网协办妇幼移动医疗创业活动、美敦力再起收购、2015年十大医药并购、可取代医生助理的机器人、智能吸入器、可触摸全息技术以及全全球基因组运动等。
文:allenxu
今日导读:
动脉活动:妇幼移动医疗创新创业项目海选,谁是最佳选手?
女性 App 美柚宣布完成 D 轮融资
一站式就医服务平台“易康就医”获得千万级人民币投资
1.96亿!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签下大单
美敦力1.1亿收购Aircraft,意在视频喉镜
2015年十大医药并购案
10个可以取代医生助理工作的机器人盘点
智能吸入器将助力哮喘和COPD的治疗
无法感知痛觉:超级止痛药将让人体告别疼痛
可“触摸”全息图技术面世 将用于医学领域
澳大利亚推出十万基因组计划;韩国推万人计划
细胞免疫望成突破口 精准医疗蓝海开启
>>>> 动脉活动:妇幼移动医疗创新创业项目海选,谁是最佳选手?
12月6日,2015妇幼移动医疗创新创业嘉年华“海选”北京站正式启动。据了解,2015妇幼移动医疗创新创业嘉年华由健盟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移动创新中心牵头发起,百度、阿里、腾讯、360、贝联、春雨、好大夫、微医、弘晖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等联合支持,致力于呈现最适合中国国情和医院及医生需求、最具创新价值和商业潜力、最接地气创业项目和解决方案。
而北京站的活动更是有动脉网和寻医问药网、健康智谷共同合作举办。此前,上海站的“海选”分别于11月4日、26日举办。本次北京站“海选”,不仅仅是项目的展示,还是与评委辅导团(医院管理者、临床医生、孕产妇妈妈用户、创业服务平台、投资机构)的一对多互动,更兼上下游同道聚会。
留心宝宝:您的宝宝我们留心,将主动一对一地提醒宝宝疫苗接种、营养保健、早期教育、周边社交、专家提示和优惠购买等。
巧育儿:以视频课程和问答社区为主,旨在成为万千父母学习、分享、展示育儿经验的最佳平台。
阳光妇儿:通过各方努力打造互联网妇幼医院。
天使医生围产期健康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医院和妇产科医生订制围产期健康管理工具,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提高医院对孕妇围产期的管理水平。从而达到降低妊娠高血压、高血糖、巨大儿的发病率,提高人口出生素质,提高孕期生活质量的目标。
风信子:妇儿私家医生APP 20万妇产医生信任的女性健康服务平台。
啄木鸟医生:儿保医生上门提供保健,检验,咨询一对一服务。
健盟创始人沈奕青、儿保专家李月萍、小儿骨科专家任刚、动脉网首席医学官刘晖以及寻医问药网战略发展事业部总经理姜天娇组成的嘉年华“海选”北京站评委及辅导团对这些项目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们认为,从投资机构角度,靠讲故事拿投资的时代已经过去,盈利模式很重要。创业者认为的来自用户的“痛点”从医生角度来看可能不是最痛的。医健创业是有门槛的,资源是核心,同时必须虑及政策和体制。
搭建社群经济的两点核心:共同价值观和利益链。评委们表示,他们很期待看到最了解医生需求的创业项目。
最终,本次活动和之前上海站活动的优秀项目会在12月27日妇幼移动医疗创新嘉年华盛典上华丽亮相。
>>>> 女性 App 美柚宣布完成 D 轮融资
12月8日晚间消息,女性App 美柚宣布完成 D 轮融资,但具体融资金额并未对外透露,此轮融资由凯辉基金旗下中法创新基金领投,经纬创投跟投;此外,美柚曾在 2014 年获得来自海纳亚洲的 3500 万美元C 轮融资。
据悉,美柚在 2013 年 4 月上线,是国内一款女生助手类手机软件,围绕着女性用户在经期、孕期、育儿、减肥瘦身等领域的不同需求进行布局,同时推动工具、社区和电商实现一体化。
据官方称,日活用户超过 500 万。据美柚 CEO 陈方毅表示,此轮融资后要继续加大销售额,在人才和技术上增强投入。
>>>> 一站式就医服务平台“易康就医”获得千万级人民币投资
近日,一站式就医服务平台“易康就医”宣布获得千万级人民币投资。这是移动医疗领域2015年以来的又一笔大额融资,显示了资本市场对移动医疗领域的持续看好。
易康就医成立于2015年3月,旗下“易康就医”App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O2O医疗就医产品。
区别于不少移动医疗公司的“轻模式”,易康就医在获得患者就医需求后,提供预约挂号、诊前提醒、专车接送、提前开具化验单、就医陪护、药品取送、诊后关爱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不仅重视线上体验,更重视线下服务。
易康就医创始人何鹏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博士。他表示,易康就医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疾病的医院和医生,提高医患匹配度,改善患者体验。
易康就医的业务模式参考了哈佛大学和北京协和医院的路径规范。客户通过App或电话预约,由专业人员初步诊断病情并分诊,推荐和选择医疗资源,安排就诊并全程陪诊,代办就医手续。
据悉,易康就医正在搭建医疗大数据异构集成平台,包括临床诊疗原始数据库、患者动态数据、服务产生的二次医疗健康云数据库等。有了数据的支撑,行业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何鹏表示,易康就业APP上线三个月以来,已经拥有近150万下载量、GMV2100万,累积订单数量超过3000,整个业务数据呈现快速爆发状态。
>>>> 1.96亿!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签下大单
据悉,中国再生医学12月1日公布,与包括中国器械、国控陕西、广东三信、天津生物、浙江卫材、江苏淮海等知名医药企业达成战略协议,在全国范围内正式销售其研发生产的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
媒体从中国再生医学方面获悉,协议要求,截至2018年12月31日,22家代理商要在国内22个省份或直辖市开发108家医院以销售“艾欣瞳”——截至2016年12月31日,合作协议的合同总金额约为人民币1.96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来自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视力残疾全球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共有盲人824.8万人,占世界盲人总数的18%,早已超过诸如丹麦、芬兰、挪威等国家的人口数。
其中,角膜疾病是最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是继白内障之后的第二大致盲眼病,也是眼球摘除的第一因素。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因角膜病致盲患者约400万人,85%的角膜盲源自感染性角膜病,且每年新发角膜盲患者约10万人。
但与此同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的角膜供体严重缺乏,全国每年的角膜捐献仅3000余例,捐献率不及美国的十分之一,很多患者因为不能及时进行角膜移植而失明,有的甚至被迫摘除眼球,永远失去复明的希望。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教授邹留河认为,生物工程角膜的最大特点是融合性好,脱细胞角膜基质与人眼自然融为一体。而目前国外一些人工角膜产品,主要以硅胶等为材料,病人排异反应明显。
>>>>美敦力1.1亿收购Aircraft,意在视频喉镜
美敦力近日宣布收购Aircraft Medical(以下简称Aircraft)公司。
Aircraft是一家总部位于苏格兰爱丁堡的私有医疗器械公司,生产价格适中的手持式高品质视频喉镜,满足麻醉和急救护理专业人士为病人插管的需求。收购Aircraft Medical是全现金交易,总计1.1亿美金。关于此项收购的其他条款没有公布。
这项收购不但扩充了美敦力处理困难气道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解决呼吸功能障碍中的一些可预防性问题,如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呼吸骤停等等,提供了其他处理策略,这些问题极有可能导致病人的不良后果,并增加病人的医疗支出。
在美国,这类问题在最常出现的可预防性安全不良事件中排名第二,并且治疗这类问题的费用在住院费用排名中已迅速升至第三位。
Aircraft公司的产品可以让临床医生清楚地看到病人的声带,从而使他们能迅速有效地进行气管插管。
可视喉镜增加了插管的成功率,提供了更好的喉部视野,对于困难气道的病人,首次插管的成功率也远高于直接喉镜。对于一个需要插管的病人,可视喉镜能够提高首次插管的成功率,减少使用多种插管器械带来的副作用。
美敦力微创治疗业务集团高级副总裁、呼吸与恢复事业部总裁Steve Blazejewski认为:“Aircraft公司的器材是对美敦力产品的完美补充,让我们能更好地致力于减少全球呼吸功能障碍治疗中的意外事故和潜在的并发症。
他们的喉镜系列产品将在美敦力的气道管理产品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提高病人的转归预后提供一个极有意义的创新疗法”。
>>>> 2015年十大医药并购案
辉瑞1600亿美元收购艾尔建剑指诺华
Actavis以660亿美元并购艾尔建,下一站欲购GSK
艾尔健405亿美元出售仿制药业务,5.6亿收购Naurex转向创新药
72亿美元收入Receptos,新基击败阿斯利康意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
59亿美元收购Dyax罕见病领域谁能匹敌Shire
40亿美元并购兰伯西,太阳制药成全球第5大仿制药生产商
32亿美元剑指CNS疾病研究领域,梯瓦将Auspex收入囊中
21亿收购Kythera,航母艾尔健新添“战机”Kybella
执着仿制专利品牌药——印药企Cipla收购2家美国药企
12.5亿美元收购Flexus,BMS扩展免疫肿瘤学研发实力
>>>> 10个可以取代医生助理工作的机器人盘点
1.Vasteras Giraff
Vasteras Giraff相当于是一个移动通信工具,让老年人可以与外界通信。它是个由轮子、摄像头和显示器组成的家伙,可以通过遥控器来控制。它还拥有像Skype一样的双向视频通话功能。
2.机器人患者
机器人患者能够让医学生们大胆地学以致用。利用机器人来培训医生一直存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器人可做的也更多。这种机器人患者拥有跳动的心脏、转动的眼睛,甚至还能呼吸,它能训练医学生们如何正确测量血压和其他生命体征。这种机器人甚至还分为孕妇或婴儿版本。
3.AethonTUG
这个“立方体”机器人可以通过系统设定进行送餐、送药、整理患者的床单和脏餐盘,收集医院的废物等活动。利用医院的WiFi信号与中央系统通信,TUG能躲避障碍,乘坐电梯。Aethon TUG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4.疾病诊断机器人
疾病诊断是医疗实践中最核心的部分。但有时,在血检或胸透时,可能存在医生没有察觉的细微情况。而这些机器人能提供更多特定的诊断功能。
5.RP-VITA
RP-VITA是由iRobot和In Toch Heath公司联合研发的远程医疗机器人。作为远程医疗助手,设计者希望医生们可以通过它远程实时监控病人的情况。因此,包括B超和电子听诊器等诊断设备均被内嵌在机器人上。RP-VITA通过iPad应用进行控制。
6.手术机器人
机器人还能进行手术,因为它们的动作更加精确,能降低手术风险。由于动作精确,伤口的切口可以更小,从而降低感染风险,加速康复进程。这样的机器人包括NeuroArm和Heartlander等。
7.Bestic
Bestic是一个小型机械手臂,末端是一个勺子。Bestic主要适用于那些不希望麻烦别人而自己进食的患者。用户能轻松控制勺子的运动,从而决定吃餐桌上的哪样食物。
8.康复机器人
如果患者接受了长期的物理治疗,需要尽早康复以重获移动能力,那么康复机器人就是这些患者最好的选择。通过复健,这些机器人能加速患者康复进度。
9.护理机器人
Cody是一个护理助手,采用直接物理接口(DPI),护士能直接接触机器人的身体来控制它,如牵手领着机器人行走。通过相机和激光测距仪,Cody能为患者清洁身体。
10.替换肢体
机器人已被用于替换人们损坏的肢体或其他身体部位。此外,科学家们还在研发一些新技术,使用机器人来创建人类心脏或其他器官。目前已经创造出人造水母,下一个目标就是人类器官。
>>>> 智能吸入器将助力哮喘和COPD的治疗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也越来越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传统医疗产品和“智能化”相结合,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更加精准有效的医疗产品。
近日,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公司宣布将与PropellerHealth公司合作,利用后者提供的定制传感器整合到GSK开发的Ellipta吸入器用于哮喘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治疗的临床研究。
研究人员希望借此追踪患者对吸入器的使用,以及相关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数据。同时这一数据也会传送给GSK的研究人员用于分析。
GSK的呼吸研发高级副总裁DaveAllen高度评价了PropellerHealth公司产品在GSK未来呼吸疾病业务中将扮演的角色。他认为通过这种智能吸入器收集的信息,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发相关药物。
除此之外,这一智能吸入设备还有另一好处,那就是使临床医生能够监控患者使用吸入器的方法、频率及持续时间是否正确。
与药物不同,患者对于医疗器械的使用往往认识不足,这一问题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会危及患者的健康。一些产业人士估计这类问题每年会造成医疗系统高达3000亿美元的资源浪费。因此,远程收集患者的治疗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借着可穿戴设备东风,许多医疗器械开发者都在努力使自己的产品变得更智能。如TheScrippsTranslationalScienceInstitute就刚刚开展了有6100名患者参加的利用一种“智能药膏”来检测心脏病患者的心率数据的临床研究。
百健公司则推出了一款可穿戴设备采集数据用以取代多发性硬化症研究中常用的25分钟行走实验测试;罗氏公司则开发了一款手机app应用到帕金森症的临床研究中。
可以预计,未来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医疗产品都将变得越来越智能。
>>>> 无法感知痛觉:超级止痛药将让人体告别疼痛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重现了无法感知痛觉的罕见遗传病。这一成果或许将带来“超级止痛药”,造福成千上万的人。
由于缺乏相关的神经通路,有些人感觉不到肢体的痛觉,科学家利用小鼠重现了这一生理机制。该研究结合了阻断痛觉受体的药物和低剂量的阿片类止痛药,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人体告别疼痛的“秘密配方”。
当人体受到损伤时,痛觉的电信号会沿着神经元细胞膜上的通道传递到大脑。一个被称为Nav1.7的钠离子通道在痛觉传导中尤其重要,有些先天性Nav1.7通道无法正常工作的人,就无法感知到痛觉,但还是能感觉到正常的触摸。当阻断该通道的药物发挥作用时,正常人也几乎感觉不到疼痛。
不过,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者发现,先天缺乏Nav1.7通道的人能产生比普通人更高的阿片肽。这种化学物质与吗啡等强效止痛药密切相关。
研究者在经过遗传修饰的小鼠身上进行了实验,之后在一位39岁、先天无法感知痛觉的女性身上注射了纳洛酮——一种阿片阻断剂,之后她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痛觉。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神经通道与阿片类药物之间存在这样的联系。
>>>> 可“触摸”全息图技术面世 将用于医学领域
虚拟现实技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法让用户“触及”到其中的场景,我们只能用眼观,用耳听。不过,日本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全息图技术,它的最大亮点在于可以用手“触及”。
这项可触及的全息图技术被称之为“Fairy Lights”,可以允许用户与全息图进行互动。这项技术可以应用在医学领域,比如全息图可以用来展示某种手术进程。
全息图是由飞秒激光制成,这种激光能够刺激实体物体,使其释放3D形式光线,这种激光可以产生高频率脉冲(在每秒1000-200,000脉冲之间,具体数字视激光类型而定)。据路透社报道,激光脉冲能够对人的“触摸”产生反馈,从而使人能够与位于空中的全息图进行互动。
“如果我们在一个更大的空间使用一种更大的激光,并可以让人能够与这些激光互动,那我们的日常生活将会发生改变。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一些特殊场合使用这种新技术,比如建筑工地,医疗场所,人们可以实现一种3D形式的交流。”该项目研究员Yoichi Ochiai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不过,可触摸全息图之前也有过失败的案例。此前也有人开发过类似技术,想要创造一种可触摸全息图,但是最终却烧伤了测试者的皮肤。
Ochiai 表示,如果人们能够以3D形式来投影图片,并且可以触及这些场景,那将会创造出一种更为真实的虚拟现实场景。
>>>> 澳大利亚推出十万基因组计划;韩国推万人计划
大规模基因组测序和分析,为人类重大疾病预测、预防、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启动了自己的基因组计划。如今,澳大利亚和韩国也参与进来了。
澳大利亚计划花4年时间,学习英国打造本土十万基因组计划。通过测序罕见疾病和癌症患者的基因组,创建大规模澳大利亚国民基因数据库,推动相关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构建一个基于基因组学的新医疗卫生服务系统。
英国实施十万基因组计划(100KGP)的目的,不仅仅是保证国民健康,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世界级的基因组学研究中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负责100KGP的英国基因组公司就与Garvan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正如100KGP的支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受政府支持,另一方面有如Illumina等公司给予物质、设备、知识多方面支持。Garvan研究所同样希望能获得多方支持。
在近期推出国家基因组计划的不止澳大利亚。11月底,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UNIST)宣布推出韩国万人基因组计划。
据UNIST的说法,该计划将获得健康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的基因组测序数据;并用于研究韩国人群的遗传多样性;构建标准化的基因变异数据库,发现罕见基因突变;注释基因组数据;推动日益增长的基因组学市场。
由各国纷纷推出基因组计划不难看出,将基因组学信息与医学知识结合,不但有助于保障各国人民健康,促进医学发展,还将推动基因组学产业的繁荣发展。相信市场这块大蛋糕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其中。
>>>> 细胞免疫望成突破口 精准医疗蓝海开启
中国证券网讯 国际精准医学与未来健康前沿论坛将于12月9日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将全方位展现精准医学与未来健康的研究成果,其中,精准医学,个性化医疗等备受关注。
另据国家卫计委近日消息,目前我国正在制定“精准医疗”战略规划,这一规划或将被纳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随着精准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肿瘤发病率上升,精准医疗越来越受市场关注。其中,细胞免疫疗法作为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相关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细胞免疫疗法是继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疗法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疗法,被称为治疗肿瘤的“第五大疗法”,它是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力量来抵抗肿瘤。
肿瘤免疫疗法中以CAR-T疗法最为著名,该疗法对多种类型化学疗法抵抗的白血病有显著治疗效果。CAR-T疗法具有极强的技术属性,可复制性强,与传统新药研发有着明显不同。
目前我国开展的CAR-T临床试验数量已经多达19项,仅次于美国,这也是我国首次在新药研发领域走到国际前列。
肿瘤疾病的治疗经历了传统治疗到靶向治疗,再到最新的细胞免疫治疗。目前国内免疫治疗基本都是非特异性治疗,技术普遍同质化。
免疫治疗将是未来的趋势,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多数被用于晚期肿瘤患者,但未来将像化疗一样,成为治疗的一线方法。随着基因测序,分子生物学技术,影像技术,大数据等快速发展,肿瘤精准治疗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精准医疗处于高速发展中,在政策面持续向好的助推下,相关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测序等精准医学领域,未来将成为医疗行业发展重点。A股中中源协和、新开元、达安基因等上市公司,涉及精准医疗相关业务。
END
点击图片阅读推荐内容↓↓↓
动脉网招人啦,欢迎渴求挑战的你!
最全心理治疗新玩法(上):虚拟现实、大数据、可穿戴、远程治疗
最全心理治疗新玩法(下):从测评到社交6大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