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安排课外学习,我为什么不让他试听

说到课外学习,我对自己孩子的做法是,不试听。
为什么?
我们让孩子试听的目的是什么?大概是以下几种吧:老师上得好不好,自己孩子适应不适应,师生间投不投缘,考察一下。最后得出结论:上不上。
看起来很科学,很有道理。我们慢慢分析:
试听课,就是把以上三个问题的判断权交给孩子,把上不上的裁决权交给孩子。
孩子有着天然的判断力,也有着天然的偏见和盲点。
你完全相信孩子的判断力吗?你相信孩子判断的公正性吗?你相信孩子能做出合适的裁决吗?特别是孩子带着情绪的时候。

我是不相信的。
一个一个来。
1、老师上得好不好。
比如说我孩子语文不好,一篇文章的好与不好,一首诗的好与不好,他都缺乏判断力,他都半天看不出来,我能相信他在一两节课内对一个语文老师好与不好做出准确判断?我是不相信的。
还有,孩子的判断很多时候是非常主观的,比如,那节课老师表扬过他,他就觉得这个老师好,那节课老师如果批评过他,他就觉得这个老师不好;那节课有一个知识点,他领先了,他对这节课有好感,就认为好;那节课有一个点没有懂,让他尴尬了,他就觉得这节课老师上得不行;甚至老师油嘴滑舌他可能理解成风趣幽默,老师东拉西扯他可能理解成旁征博引,相反,老师风趣幽默他可能理解成油嘴滑舌,老师旁征博引他可能理解成东拉西扯;老师严谨他可能认为是死板,老师温和他可能认为是过于宽松,管不住纪律……孩子越小越缺乏整体感和大局观,越容易做出偏差极大的主观判断。
其实一个课外班好不好,一个老师好不好,应该主要由家长来判断。有些家长说,我又没有去听过课,我怎么知道它好与不好?那我们去哈佛耶鲁北大清华什么的听过课吗?我们是怎么认为它们还可以的?
很多事情,不必事必躬亲,相信专业人士的判断和社会的口碑,是减少我们决策成本的最佳方式。家长的判断力、决策力和执行力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三大关键能力。

家长在自己本行业能力越强,越容易交到各行业高手朋友,相关信息也越丰富和准确,也就越信任他人,决策速度也越快,决策成本也越低。
如果孩子还在小学阶段,在老师好不好这个问题上,最后的判断最好由家长来。家长的责任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孩子找到最好最合适的那一个。
二、孩子适应不适应。
情况和上一条也基本接近。
只说一点:当一个课外班口碑不错,大家基本认可的时候,我让孩子去试听,我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检测一下自己孩子有多么的与众不同,有多么的不适应吗?程度相当情况接近的孩子都适应,我孩子凭什么不适应?而且既然叫适应,那就需要时间,一二节课不适应,多上几节就适应了,但课外班会让你试听很多节吗?适应什么,报就是了!
我们孩子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需要先让他试听一下吗?如果试听感觉不适应,我们是让他选择退学的吗?
我还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两个孩子上数学,都是十个题目听懂了九个,一个孩子说,妈妈,这数学课太简单了,我听懂了!不适合我,太浅了!另一个孩子说,妈妈,这数学课太难了,最后一个题目根本听不懂,老师好像也没讲清楚!这个课太难了,不适合我。
都是十题会九题,一个说懂了,太简单。一个说太难了,还说老师没有讲清楚。家长给我的反馈是:竟然有我孩子听不懂的题目,我孩子都班里前几名的,看来这老师不行啊!
呜呜呜,我竟无言以对。
这两个孩子都说不适应,你怎么看。
这就是有些孩子嘴里的适应与不适应,合适与不合适,喜欢与不喜欢。
三、孩子与老师投不投缘。
有时候,我也是相信缘分的。
但学习这件事,寄托在投缘不投缘上,有点荒唐。学习是一件非常理性的事情,一件非常理性的事情做与不做,竟然取决于一个非常感性的判断,我孩子是不是思维能力有问题。

我们很多事情为什么失败,就是太过于相信所谓的缘分,太容易被非主要因素干扰,太习惯于为自己的不努力寻找借口,而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理性判断和理性力量。
我们不应该让孩子的学习建立在这样太过于非理性的思维基础之上。
为什么有些孩子的某些学科有问题会“怪罪”于老师,他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老师和学科之间的关系。我对孩子常说的两句话是:遇到特别好的或者很投缘的老师,是幸运,你要珍惜;遇到很一般的或者不投缘的老师,是正常,你要尊重。老师能为学科加持,固然好;不能,也不应该影响你对知识的学习,因为你最终学习的是知识。
如果一个孩子连这么一点理性思维都没有,怎么学好那么需要理性思维的众多学科?


关于试听,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我们把孩子送进课堂去试听的时候,孩子就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裁判权,他如果心里是不想上这个课的,他就会本能地抗拒和排斥,他就会带着这种情绪去挑剔课堂,去挑剔老师,去为自己的不想上寻找各种借口。那世上还有比找一个借口更容易的事情吗?

这也是试听课后,很多孩子做出否定判断的原因。而家长不明就里,以为是课不行,其实就是自己孩子不想学而已。 

同时,这样的过程,也“培养”了孩子对知识、对老师的不尊重。要想孩子热爱学习,学得更好,我们首先要培养的是孩子对老师、对知识、对课堂的尊重,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俯视和评判。

同时,课外班为吸引学生,会竭尽所能地将试听课上得精彩一些,并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迎合学生迎合家长。而我们需要的是稳定的质量输出,不是一二节课的大放异彩;我们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教学,而不是各种迎合各种取巧。

归结一下:

1、对于学习这件事,我们要给孩子不断确立和深化的是学习的理由,而不是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寻找不学习的借口

2、学习是一种理性行为,它不应该建立在特别主观特别感性的判断之上。

3、学习是反人性的,是艰苦的。而游戏、娱乐和休息是顺应人性的。让孩子对学不学习做一个判断,孩子会找出无数个看起来无可辩驳的借口。让孩子少玩游戏不玩游戏,他会找出无数个看起来振振有词的反驳理由。

就看你怎么判断了!

很多所谓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过是在推卸父母应负的责任罢了。很多所谓对孩子要民主,不过是放任孩子的意愿罢了。这种民主,简单地说,就是父母提供方案,孩子来找理由否决而已!

你信他去吧。

我给孩子选择课外学习就两个标准:一是课好不好,二是需要不需要学。怎么可能是他愿不愿意呢,他最愿意的是玩游戏。

学习,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