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拜月觉寻常,如今空望乡
关于中秋,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我姥爷。
我是一个北漂二代,从小在北京长大,说一口不太地道的北京话,对于家乡,儿时只记得夏天蚊子很多,冬天没有暖气,过年回老家的火车人很多,很热闹,还有院子里似乎永远不会变的姥姥姥爷。因为一些变故,那一年回了老家上学。那是我在家乡过的第一个中秋。
白天我都快玩疯了,刚刚入秋,树上挂了果了,村里别的孩子都来我家摘桃打枣,二姥爷家的表哥最厉害,上了房顶,抱着树枝摇起来,我们拉着衣服去兜枣。
傍晚的时候姥爷从棋牌室打麻将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比盘子还大的麻油五仁月饼。因为过节,姥姥多炒了个菜。姥爷看见院子里堆着的水果,说,今年你在家,一会儿去拜月。
乡村的空气很好,有时候晴朗无月,于村中水库大桥上,可以看见银河。向上向下向远看,觉得自己仿佛身处星空宇宙之中。因为这震撼的景象,后来读书看到“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句话,心中就颇有些实感。
今天的天气也很好,没有多少云,月亮亮堂堂的,大门前的水泥地被月亮照得银白一片。旁边站着棕榈树和芭蕉树,风吹过有沙沙的声音,影子也哗啦啦地抖动起来,就像水面上起了涟漪。香案就摆在了正门口,姥爷依次在上面摆上月饼、西瓜和香炉。
月亮不大,但是看得可真清楚,姥爷往墙上磕了磕烟斗,说,你点三炷香,拜嫦娥娘娘。
当时还小,不知道这种感觉就是“仪式感”,但是中二少女对这种从来没听过,从来没见过,从来没做过的事有着莫大兴趣。姥爷很严肃地对待,让我也无法吐槽什么月亮上根本就没有嫦娥之类的话,我们俩都很严肃。我点燃了三炷香,对月亮鞠了躬,心里默默地想,拜神仙总要求一些什么,可每次这种时刻我总是不知道该求些什么,只是囫囵想些“平安,如意”的心愿。
香插进香炉里。吃了一牙月饼,一牙西瓜。然后我们就静静看月亮。
那时候五仁月饼还没成为月饼之耻,我觉得还挺香。
视频感谢晶凤无为特产提供-手工五仁大月饼(非广告,无链接)
一炷香的时间很短也很长。正门外是一棵大大的杏树,旁边是一小片水泥地,前面是我家的小菜园和一棵棕榈树以及一棵永远不结果的芭蕉树,一截光秃秃木头做的小桥下面是一条窄窄浅浅的小溪,助跑可以跳过去,过了桥有大片的农田,秋天都是晚稻,刚种下没多久的稻子绿油油,稻田那边是防护林,月光下看起来黑压压的。
天上一点云都没有,是很浓郁的深蓝色。
哦对了,蚊子也很毒。
香渐渐烧到了底。姥爷收拾香案,问我:你刚刚有没有让嫦娥娘娘保佑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呀?
嫦娥还能管这个吗?
神仙什么都能管。
姥爷,为什么你不拜月?
古礼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几年家里就我跟你姥姥,我们都好久不拜月咯。
我妈小时候也拜月吗?
那必须要的嘛,女孩子都要拜月。
……
长大以后,接触到了更多网络信息,由于工作和兴趣使然,也了解了更多关于祭月的习俗。
明朝有风俗祭月的供品也要像月亮一样圆满,比如月饼和西瓜;清朝拜月一定要有西瓜和大月饼,有钱人家还会做一个月光马。再往南方去,中秋还会烧宝塔,那可是热闹得很……
当时心想,这不比姥爷带我去拜月还有意思。
但是后来,这依然成了我人生中唯一一次拜月。
我依然记得那一天的月亮,和月光下,可以看到好远好远的地方。
我去了别的城市上高中,上大学,工作。那之前的中秋节,我没有陪姥姥姥爷过,那之后的中秋,我也没有陪姥姥姥爷过。
各位读者老爷们。中秋是一个有着“团圆”之意的节日,难免会有思乡思亲之念。中秋将至,能和家人一起度过,是很幸福的事;对着月亮有可以怀念的人,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个被你想起的人,是谁呢?
评论聊聊中秋节吧,我们有点小礼物想与各位分享,以贺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