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手持拍摄而言,镜头是否支持光学防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暗光环境下拍摄,或者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一支支持光学防抖的镜头,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拍摄成功率,让照片更加清晰锐利。部分中高端镜头,不仅支持光学防抖,而且还拥有多种防抖模式,这些模式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使用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如何辨别镜头是否支持光学防抖这个问题很简单,只需要看镜头前端或者镜身上的名称即可辨别,如果一长串名称中间,包含“IS”,则说明这支镜头是支持光学防抖的,如下图:· 如何开启光学防抖如果你的镜头支持光学防抖,那么,在镜身上就会有一个“STABILIZER”的开关,将开关拨至“ON”,就开启了镜头的光学防抖,拨至“OFF”,则关闭光学防抖。· 防抖效果是如何量化的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这镜头防抖很厉害,可以达到4档”这样的话,但或许并不清楚“防抖4档”代表着什么意思。其实,这是按照镜头的安全快门速度来计算的,请记住一点,安全快门速度等于镜头焦距的倒数(单指全画幅,APS-C则为等效焦距的倒数)。举个例子,使用200mm镜头,在全画幅机身上拍摄,安全快门速度则为1/200s;如果在APS-C机身上使用200mm的镜头,等效焦距则为320mm,安全快门速度则为1/320s。这代表着没有光学防抖,手持可以拍摄清晰的最低快门速度(是建议值,供参考)。如果快门速度比这个值还要慢,则有很大的可能拍虚。下面,我们就来计算一下:无补偿=1/200s1档补偿=1/100s2档补偿=1/50s3档补偿=1/25s4档补偿=1/13s5档补偿=1/6s可以看出,5档防抖补偿,代表着安全快门速度可以降低5档,200mm焦距下进行拍摄,1/6s也能拍摄出清晰不抖的照片,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不过从小佳的测试来看,为了获得最大程度的防抖性能,建议屏住呼吸,端稳相机进行拍摄。· 光学防抖的效果示意以新推出的佳能EF 70-200mm f/4L IS II USM(爱死小小白兔)为例,我们使用200mm长焦端进行拍摄,快门速度设置为1/6秒——即5档防抖补偿(基于CIPA标准该镜头的最大防抖效果约5档)。可以看出,在如此慢的快门速度下,关闭IS防抖,拍摄成功率为零,而开启IS防抖之后,抖动得到了强力补偿,画面变得清晰锐利。· 三种不同防抖模式详解佳能部分长焦远摄镜头,比如新推出的佳能EF 70-200mm f/4L IS II USM(爱死小小白兔),拥有2-3种不同的防抖模式,切换开关通常就在防抖开关的下方,我们可以在模式1、模式2、模式3中根据拍摄需求进行切换。防抖模式1:防抖模式1是使用率最高的模式,镜头防抖机构可以对上下左右的位移进行全方位的补偿,通常用于拍摄相对静止不动的物体,如人像、静物、风光等。防抖模式2:防抖模式2指的是防抖机构只针对上下方向的抖动进行补偿,而不会补偿左右方向的抖动。通常应用于追随拍摄,指的是在使用较慢快门速度,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时,镜头跟着物体同步运动,并伺机按下快门。由于镜头需要追随物体左右移动,如果使用模式1,镜头就会错误的进行左右方向的补偿,让取景和拍摄变得不够顺畅。防抖模式3:防抖模式3通常只配备在超远摄镜头上,指的是在半按快门取景准备拍摄的阶段,防抖机构不工作,只有在按下快门进行拍摄的瞬间,防抖机构才补偿抖动,这样的目的在于远距离追踪激烈运动物体时,可以减少取景时,抖动补偿所引起的“拖拽”感和晃动。通常运用于激烈的足球赛、高速奔跑的动物等场景。由此可见,对于日常拍摄而言,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防抖模式1就能很好的满足我们手持拍摄的防抖需求。防抖模式2只适合追随拍摄这一种情况使用,而模式三,则用来应对激烈运动的取景拍摄,大家不妨根据自己的拍摄意图,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话题讨论